葡萄酒和啤酒,谁更健康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为了健康,不管哪种酒都不值得推荐
  经常有人问:是喝葡萄酒对身体更好呢,还是喝啤酒对身体更好?
  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被赋予了“软化血管”“养颜美容”的功效。许多老年人和女性,甚至把睡前喝杯红酒作为“养生”“养颜”之道。
  “葡萄酒有益健康”的传说起源于1991年美国的一档电视节目。节目中介绍了一个著名的“法国悖论”: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但法国人吃了很多这类食物,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不高。他们给了一个解释:法国人喝红葡萄酒多,是红酒保护了心血管。
  虽然这一解释只是简单的相关性联系,但却引起了酒商和酒客们的兴趣,也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找出“红葡萄酒有益健康”的证据。
  起初以为葡萄酒中的单宁是“功效成分”,不过很快被科学证据所否定。
  后来又有人提出,红酒中的白藜芦醇才是“英雄”。白藜芦醇早在1939年就被发现了,但并没有引起关注。它是一种酚类化合物,是为植物抵抗真菌、病毒侵袭而产生的一种防御物质。这样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的活性。在葡萄酒中发现了白藜芦醇的存在,正好满足了“打完枪之后画靶子”的需要,于是白藜芦醇立刻被酒商们大肆炒作。
  然而,科学证据没有支持这一炒作,从2010年开始,世界上研究白藜芦醇的科学家们两年一次开会研讨白藜芦醇的作用。
  迄今为止,科学界的结论也还只是——“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展示了希望,也有了一些人体研究,但还不足以作出有效的结论”。更要命的是,即便是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效”,需要的剂量换算到人,也需要每天喝上百瓶红葡萄酒才能够获得足够的量。
  科学家们对喝酒与心血管健康进行了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涉及的人数超过百万。
  科学家们发现,不仅是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白酒、啤酒,似乎“适量饮酒”的人群中,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起滴酒不沾的人都要低一些。
  “法国悖论”的解释似乎是酒精的作用。现在的假说是酒精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通常所说的“好胆固醇”),而好胆固醇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一些试验证据似乎也支持这种假说,“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健康”也就得到了比较多的认同。
  不过,一种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显然不能只考虑它对一种疾病的影响。不可忽视的是,酒精在体内被代谢产生乙醛,而乙醛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酒精与癌症的关系研究也很多。2014年,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发布的生活方式对癌症预防的总结中指出:在各种生活方式对各種癌症风险的影响中,饮酒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具有“令人信服证据增加风险”,也“可能增加”肝癌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每天喝25毫升酒精真的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同时要付出增加多种癌症风险的代价,只不过喝得少增加的风险就小,喝得多增加的风险就多而已。
  也就是说,不管是葡萄酒、啤酒还是白酒,对健康的影响都主要来自于其中的酒精。多数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在12%上下,而啤酒则在5%左右。如果是葡萄酒和啤酒等量“单挑”,自然是啤酒的酒精少,对健康的危害要小一些。
  但是,人们喝白酒、啤酒和葡萄酒的时候,喝下去的量是完全不一样的。葡萄酒是“论杯喝”;而啤酒,则是“论瓶吹”——一杯2两的12度葡萄酒,酒精大约有12毫升;而一瓶500毫升4度啤酒,酒精则有20毫升。
  一句话,虽然“适量饮用酒精”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好处,但我们并不能忽视它同样可能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如果实在喜欢喝,那么适当喝一点也可以;但如果为了健康,不管哪种酒都不值得推荐——不喝,才是健康的选择。
其他文献
有家长质疑,学生日常作业繁多,增加“电子书包”意味着增加了海量知识点和题库,不过是“大书包里又装了小书包”,不利于学生减负  新学年,福建泉州部分家长反映,其孩子所在学校引入“电子书包”用于课堂教学,让家长自愿选择购买。此举引发不少家长的关注,并对“电子书包”的弊端表示了担忧。  教育专家则认为,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电子书包”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可以让教
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通过社交媒体,不少人加入了各类同学群。有的甚至连幼儿园、小学同学都建了群。但不少群建群时热热闹闹,不久就冷冷清清,少数几个人唱“独角戏”,大多数人都成了“潜水员”;有的群还逐渐异化成为“拉票群”“广告群”“助力群”,虽然反感,但是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贸然退出。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潜水”  “你看。这个是小学同学群,最近的一次有人留言是在4月23日,半年没有人在
黑陶非遗传承人苏日华  黑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日华两年多前从山东日照来到湖北荆门,也就是从著名的黄河流域两城遗址所在地来到长江中游屈家岭遗址所在地。  走进屈家岭屈陶文化馆,一件件做工精致、形态各异的陶壶、陶杯、陶瓶以及各种仿古器物陶鼎、陶罐、陶缸等,琳琅满目,古朴美观。这些散发着浓厚泥土气息的黑陶制品如今成了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跨越了5000年历史的黑陶工艺在屈家岭重放光彩离不开苏
在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间隙,中国考古学家和当地考古工作者在林间空地欢聚小憩  1570年,西班牙探险家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在洪都拉斯的热带雨林偶然发现了一片未知的拉美古代文明废墟,将沉寂七个世纪的“美洲雅典”——科潘重新拉回到人类文明的视线中。  从2015年开始,科潘遗址上出现了一群中国人的身影,时至今日,他们仍然驻扎在遗址周围。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  他们是中国考古队。  站在距离洪都拉
“懂教育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懂教育”,这或许是对整个行业浮躁氛围的最好概括  中国的互联网教育曾经历一轮政策利好。  2012年9月5日,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出台了《构建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中考体育拿高分,竟服食兴奋剂类药物。家长认为,“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  体育纳入中考分数的制度安排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以考促运动”的指挥棒下,为求高分走后门、拉关系、替考、服用兴奋剂等作弊行为也屡禁不止。  兴奋剂“入侵”中考体育,谁之过?中考体育制度异化为应试,需要怎样反思?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
如今冯国鄞的DNA课题,是为瓦寻根。  一千多块瓦片、三百多块瓦当、滴水,足足两千多斤重的东西,被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陆续背回了家。提到这件事,冯国鄞自己都说,“想想觉得有点好笑!”  在这两千多斤的瓦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蝴蝶瓦,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末期。  到360多个古镇去寻瓦  蝴蝶瓦、共和瓦、图案瓦、姓名瓦……上千块有着百年历史的瓦片、瓦当、滴水,安安静静地躺在上海徐家汇的一个小院里。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要直而一场对于工作模式的挑战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我们现在就能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冲击,其影响在未来5年还会不断加强。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要直面一场对于工作模式的挑战。  瀚纳仕不久前对500多名亚洲企业界人士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分享关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观点。并讨论这会给企业未来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有72.2%的受访者认为,所
晓风22岁了,在民营书店的圈子里,可谓“长寿”。有读者说,理解了晓风,就读懂了半个杭州。  在杭州这座以“美”著称的城市里,晓风开出了15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分店。  在西湖边的新新饭店里,晓风开了一家分店,书店面对西湖,背靠保俶山。读者多是游客,他们在无意中逛进这里,也在无意中“爱上”了晓风。有位来自江苏的游客,去年冬天来西湖旅游,走进了晓风,加了店长的微信。此后每过一两个月。他都会开出书
“哪个送外卖的不闯红灯、不逆行啊?不过逆行的时候,看到对面来车就很紧张”  担心送餐车被拖走,情急之下当街下跪求情;高温下连送多单,送餐途中中暑晕倒;担心送餐超时,急得跺脚流泪……“一跪”“一晕”“一哭”,折射出外卖小哥群体生活的艰辛,让不少网友留言“好心疼”。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催生了众多的细分行业,外卖行业即是其中之一。许多城市居民已经成为外卖的忠粉,高温盛夏尤其如此。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