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葡萄真正栽培是明治和大正时代(1911—1912年),当时各地积极引进国外品种并形成了产区。随着品种的改良,现在栽培以欧美杂种为主的四倍体葡萄品种,并确立了设施栽培、利用赤霉素进行无核化栽培的技术,形成了葡萄产业,2008年日本葡萄的产值为76亿元人民币(下同),其栽培面积仅次于柑橘和苹果位于第3位。日本葡萄生产的目标主要利用果实的高品质占领市场,目前出口的国家(地区)主要是台湾和东盟。
1 产量和面积
从近10年日本果品产量情况来看,从产量大小排位前5位依次为柑橘、苹果、梨、柿、葡萄。由于日本果品市场消费的减少,整体来看这10年果树产量有所下降,其中葡萄产量从2000年的24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20万吨。
从栽培面积来看,葡萄由2000年2.2万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2.1万公顷。
2 葡萄的主产县和主要品种
从2000年到2009年这10年来看,葡萄的产量和面积都是山梨县居第1位,其次是长野县,以后排序依次为山形县、冈山县、福冈县、北海道(见表1)。
这10年葡萄产量增加的只有冈山县,其他县都在减少,特别是北海道减少了49.3%,福冈县减少了27.7%。从近10年葡萄栽培的面积来看,只有冈山县稍有增加,其他县均为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国内整体消费需求下降,消费者喜欢无籽的4倍体大粒品种。
从品种构成来看,2008年巨峰面积最大为5675公顷,其次为玫瑰露(デラゥェア,美洲种),第3位是先锋为2297公顷,康拜尔早生(キャンベルア-リ-,美洲种)为738公顷,日本培育的鲜食兼制红葡萄酒用的蓓蕾玫瑰A(マスカットベ-リ-A,欧美杂种)为672公顷,拉依亚嘎拉(ナィャガラ)498公顷,史秋本(スチュ-ベン,美洲种)380公顷,鲜食兼制白葡萄酒用的欧亚种甲州为328公顷,罗扎里欧比安可(ロザリォピアンコ,欧亚种)为227公顷,甲斐路(欧亚种)和赤岭(欧亚种)两品种面积之和为246公顷,其他品种如亚历山大(白玫瑰香,欧亚种)、康可(コンコ-ド,美洲种)、坡拖兰托(ポ-トラント)、高尾、新玫瑰(ネォマスカット)面积较少,每个品种的面积在90~121公顷。
3 单产、价格和效益
为了保证果实的高品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果树单位面积的产量一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葡萄的平均单产为每亩860~900千克。其他果树的平均单产分别如下:柑橘1300千克/亩,苹果1200~1500千克/亩,梨1200~1400千克/亩,柿800千克/亩。
葡萄的单价在日本为每千克46~54元人民币(下同),约为其他果树价格的3倍。其他果树的单价分别如下:苹果15.4~23.1元/千克,梨15~23元/千克,柑橘14~21元/千克,柿13.8~15.4元/千克。因此,单位面积的收入以葡萄最高,用工量也最多。为了提高效益,错开用工的过于集中,今后应改变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保持合适的比例,同时应考虑扩大温室、大棚的栽培面积。
4 全年劳动作业的时间
如果比较一下主要果树的全年劳动作业时间,以葡萄为最多,在日本为每亩306个小时。其次为梨,因为梨和葡萄一样,为了防台风,基本上采用坚固结实的棚架栽培。梨每年每亩劳动作业时间为251个小时,桃和苹果基本相同为183个小时,单位面积上葡萄疏花穗、疏果粒、赤霉素浸蘸花穗这3项花果管理占全年劳动时间在24.5%,整形修剪占20.5%,套袋、除袋占4.9%,采收、分级、包装占25.1%,除草、病虫防治7.8%,施肥占2.6%,其他占14.6%。由于葡萄比较费工,因此要研究葡萄疏花穗、疏果粒、赤霉素浸蘸花穗、新梢管理等省工技术。
5 今后的发展
葡萄和其他果树一样,尽管面积和产量在减少,但价格仍然很高,收益依旧很好。葡萄面积如果要进一步扩大,首先要育成高品质并且省工的品种,如疏花穗疏果粒用工量少的品种,大粒无核品种,能带皮吃品质好的品种等。今后要进一步研究赤霉素和氯吡脲生产无核葡萄的技术,研究用生长调节剂进行葡萄疏花疏果技术和省工的疏花疏果技术,以减轻劳动强度。葡萄采后保鲜技术、气象灾害的回避、果实生理病害的防治也需进一步研究。要生产世界上品质最好的葡萄,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要扩大出口。
1 产量和面积
从近10年日本果品产量情况来看,从产量大小排位前5位依次为柑橘、苹果、梨、柿、葡萄。由于日本果品市场消费的减少,整体来看这10年果树产量有所下降,其中葡萄产量从2000年的24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20万吨。
从栽培面积来看,葡萄由2000年2.2万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2.1万公顷。
2 葡萄的主产县和主要品种
从2000年到2009年这10年来看,葡萄的产量和面积都是山梨县居第1位,其次是长野县,以后排序依次为山形县、冈山县、福冈县、北海道(见表1)。
这10年葡萄产量增加的只有冈山县,其他县都在减少,特别是北海道减少了49.3%,福冈县减少了27.7%。从近10年葡萄栽培的面积来看,只有冈山县稍有增加,其他县均为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国内整体消费需求下降,消费者喜欢无籽的4倍体大粒品种。
从品种构成来看,2008年巨峰面积最大为5675公顷,其次为玫瑰露(デラゥェア,美洲种),第3位是先锋为2297公顷,康拜尔早生(キャンベルア-リ-,美洲种)为738公顷,日本培育的鲜食兼制红葡萄酒用的蓓蕾玫瑰A(マスカットベ-リ-A,欧美杂种)为672公顷,拉依亚嘎拉(ナィャガラ)498公顷,史秋本(スチュ-ベン,美洲种)380公顷,鲜食兼制白葡萄酒用的欧亚种甲州为328公顷,罗扎里欧比安可(ロザリォピアンコ,欧亚种)为227公顷,甲斐路(欧亚种)和赤岭(欧亚种)两品种面积之和为246公顷,其他品种如亚历山大(白玫瑰香,欧亚种)、康可(コンコ-ド,美洲种)、坡拖兰托(ポ-トラント)、高尾、新玫瑰(ネォマスカット)面积较少,每个品种的面积在90~121公顷。
3 单产、价格和效益
为了保证果实的高品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果树单位面积的产量一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葡萄的平均单产为每亩860~900千克。其他果树的平均单产分别如下:柑橘1300千克/亩,苹果1200~1500千克/亩,梨1200~1400千克/亩,柿800千克/亩。
葡萄的单价在日本为每千克46~54元人民币(下同),约为其他果树价格的3倍。其他果树的单价分别如下:苹果15.4~23.1元/千克,梨15~23元/千克,柑橘14~21元/千克,柿13.8~15.4元/千克。因此,单位面积的收入以葡萄最高,用工量也最多。为了提高效益,错开用工的过于集中,今后应改变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保持合适的比例,同时应考虑扩大温室、大棚的栽培面积。
4 全年劳动作业的时间
如果比较一下主要果树的全年劳动作业时间,以葡萄为最多,在日本为每亩306个小时。其次为梨,因为梨和葡萄一样,为了防台风,基本上采用坚固结实的棚架栽培。梨每年每亩劳动作业时间为251个小时,桃和苹果基本相同为183个小时,单位面积上葡萄疏花穗、疏果粒、赤霉素浸蘸花穗这3项花果管理占全年劳动时间在24.5%,整形修剪占20.5%,套袋、除袋占4.9%,采收、分级、包装占25.1%,除草、病虫防治7.8%,施肥占2.6%,其他占14.6%。由于葡萄比较费工,因此要研究葡萄疏花穗、疏果粒、赤霉素浸蘸花穗、新梢管理等省工技术。
5 今后的发展
葡萄和其他果树一样,尽管面积和产量在减少,但价格仍然很高,收益依旧很好。葡萄面积如果要进一步扩大,首先要育成高品质并且省工的品种,如疏花穗疏果粒用工量少的品种,大粒无核品种,能带皮吃品质好的品种等。今后要进一步研究赤霉素和氯吡脲生产无核葡萄的技术,研究用生长调节剂进行葡萄疏花疏果技术和省工的疏花疏果技术,以减轻劳动强度。葡萄采后保鲜技术、气象灾害的回避、果实生理病害的防治也需进一步研究。要生产世界上品质最好的葡萄,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要扩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