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前习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会避障的机器人》是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了解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会设计没有使用传感器的巡逻兵机器人,对机器人编程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对使用诺宝RC编程跃跃欲试。本课程要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感知器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习设计程序激活传感器,知晓机器人感知、判断、行动的工作过程。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得更有意思,笔者依据教材及学情,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以课前习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尝试程序,再进行交流分享,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驱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激趣质疑,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入环节,笔者播放视频:一辆小车流畅地避过各种障碍物,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设计一个能避障的巡逻兵》,学生直观感受到配备了“红外避障传感器”后小车的能力,很好地理解了“红外避障传感器”的意义和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奠定基础。
   二、设计课前习,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有效阅读和思考
   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笔者出示了两道课前习:
   1.红外避障传感器由几部分组成?它是怎么工作的?
   2.编写自动避障机器人程序,并仿真。思考:为什么要用永久循环,而不用多次循环?“条件判断”如何设置表达式?设置条件“红外避障变量1=0”行不行?把“高速电机”换成“直行”行不行?在仿真平台上如何设置障碍物?……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6分钟,小组合作学习4分钟。
   本册教材编得非常详实,程序设计每一步都有图示和解释,几节课后,学生们往往只会照搬照抄书上的程序,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解释内容,这不利于孩子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无法验证学生是否真正懂得和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关键。
   教师设计课前习,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有效阅读,让学生自学有了指引和方向,不偏离学习的目标和重点,还能引导学生思考程序设计中每一个模块的作用,突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开展课中交流分享,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学生自学探究后一定要进行反馈交流,老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可以讨论课堂上突发的学习问题,促进课堂生成,激发和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本课重点在四个环节开展了探究分享交流:
   1.探究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变量及意义
   在课前习的引导下,学生大致了解了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但对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变量却会忽视,而这又是本课的重点,为此笔者在学生的分享交流中追问:一是红外避障变量的值有几个?代表什么意义?二是红外避障变量1、2、3、4的意义是什么?
   2.探究如何设置判断表达式,激活红外避障传感器
   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一个学生的问题也可能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这也许就是抓住课堂生成的契机。本节课在没有学生愿意分享的情形下,笔者果断把屏幕切换成某个学生的机器,他的仿真出现了“程序有无法识别的语句”,鼓励学生小老师发现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红外避障传感器安装以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设置表达式,并学会编程序操控它。
   3.探究选择机器人的执行部件,理解模块应用的差别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机器人的行动命令,比如“直行”“转向”等。学生大都会模仿课本,用上“高速电机”命令。为此,笔者在课前习也提出“为什么用高速电机而不用直行”,让学生先猜测使用“直行”命令的结果,再进行检测,从而理解“直行”命令与“高速电机”的区别。
   4.探究更改仿真环境,学会调试程序
   当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程序与仿真时,笔者捕捉到一个学生想让机器人走迷宫的画面,展示出来,既表扬这个学生敢于尝试与众不同的仿真环境,也提出新挑战“如何让她的机器人走出迷宫”,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契机促进课堂生成,让学生理解在实际运用中程序设计并不是一劳永逸,必须根据仿真环境的不同进行调试。
   设计好课前习,以探究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知识迷宫,感受探究的无穷乐趣。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通过课前习设计,尽可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时间,留下表現、探索、创造、成功的机会,才能把学生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出来。
  责任编辑 晁芳芳
其他文献
引言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也称二灰碎石)是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承载力高、整体性好、水稳性好和抗行车疲劳性能好等优点。它是由基体相(石灰、粉煤灰)和分散相(集料)组成的两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作为新兴的技术和手段,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一定影响。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整合应用各种微课资源,利用微课的优势辅助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有效性。   因此,本文就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来提高物理
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水量大、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抗剪强度低、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50kpa含水量大于50%的黏性土和含水量大于30%的砂性土统称软土。地基处理是指天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赏识手段在教育中应用地越来越多,而惩罚手段则越来越边缘化。其实赏识与惩罚作为一对正奇相倚的教育方法,不可偏废。要让惩罚重回学校教育,既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厘清惩罚与体罚的界限,也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确保自身能合法、合理地用好惩罚的手段。  关键词:体罚;惩罚;赏识  心理学认为塑造、教育人的行为有四种方法(Robbins
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生活理论教育实际上就是提倡“生活即教育”的主体思想,这为进一步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内容指明了方向。而基于此教学观念下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又表明了“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需要物理”这一理念,该理念实际上也为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是将物理知识有效应用于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一、将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教学实际上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极其密切。
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剂按照合适配合比拌和、摊铺在表面性能不足的旧路面上,可迅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该工艺在国外已得到广泛
近日.恒通2009年新品展示会在重庆君豪大酒店隆重举行.近二百名与会嘉宾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恒通客车在新品研发上的不俗实力。据悉.本次活动有国内外百余家公交企业代表及十多家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