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长寿的四个证据
世界已经进入“长寿时代”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5.5亿,到2025年将突破12亿。在人类基因图谱成功出炉后,科学家已加快了生命研究的步伐。据有关专家估计,彻底破译人类长寿基因奥秘并进行修补、移植,只需要15年时间;在本世纪内,人类平均寿命将至少增长20岁。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明确地将当今时代称为长寿时代”,认为绝大多数在20世纪末出生的人都有望活过21世纪。美国的百岁1人瑞目前为10万人,比10年前多了1倍,预计到2050年可达83万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卸任前曾向国民许诺,要让21世纪出生的美国人幸福地沐浴22世纪的阳光。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指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新世纪最大挑战之一,人类要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而不懈努力。
中国卽将出现“老龄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53年时,百岁老人只有3384人,1990年达到6434人,而目前则接近10000人;80岁以上人口超过16007Y,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1.3亿;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十分之一以上。在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从社会方面来看,医学进步、经济发展、舆论导向、法制建设都有较大飞跃;从个体方面来看,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科学养生深入人心,长寿欲望日趋强烈,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中共中央关于干部退休制度决定》中明确指出:“离退休以后,党交给广大老同志的主要任务是健康长寿。”
国外健康长寿的实例
英国长寿之星弗姆·卡恩一生经历了12个王朝,活了207岁。英国邮政官罗伯特·秦略134岁生日时,收到了女王的贺礼。英国的杰蒙诺夫人活到145岁。土耳其的扎洛河迦活了156岁。伊朗的阿尤布活了180岁。阿尔及利亚的本·梅乌沙德活了160岁。阿塞拜疆的希拉里·穆斯里莫夫活了168岁。美国1976年代发现一位184岁的曾经当过奴隶的黑人查理·斯密特。哥伦比亚的米克尔·素里斯活了180岁。南美洲的玛卡兰珠享年203岁。巴西的弗兰西斯卡·莫活了132岁。日本的长寿农民满贝应天皇邀请进京时已经242岁,同样高寿的妻子、儿子则分别为221岁和201岁。
国内健康长寿的实例
唐朝慧昭和尚290岁隐遁,不知所终。《世悟》记载,并州有一鲜卑族妇女,年已350岁。福建《永泰县志》第十二卷记载,汤泉村有一位稀世老人陈俊,字克明,生于唐僖宗中和辛丑(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寿命高达443岁,当地人尊称他为小彭祖,将其生平事迹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持到清朝。目前,我国最高龄的寿星已达160岁。107岁的寿星还每天上山割草,制成“百岁刷”,沿街叫卖。105岁的罗有明大夫被聘为3个医院的院长,每天还坚持看门诊。
健康长寿的四个机理
修复“DNA”
衰老的根源在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要想延缓衰老进程,就必须控制人体免疫系统。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人类染色体的基本物质,含有遗传密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体的健康长寿。实验证明,DNA这种物质并不稳定,很容易在外界的各种作用下遭到损坏。虽然人体本身具有修复DNA的功能,但这种天然的修复功能同样容易衰退或者丧失。当人体衰老加剧时,DNA的修复速度明显慢于损坏速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体寿命与DNA的修复效率密切相关,而养生或者科技的主要价值正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维持、增强人体的这种修复功能。
修复“端粒酶”
人体生命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体生物钟对生命密码进行阅读的过程。人体细胞的生理特点是能够进行自我分裂、自我复制。由于受到人体生物钟的制约,细胞的这种分裂、复制活动并不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人体的寿命往往决定于细胞的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在一般情况下,细胞的分裂次数为50次,分裂周期则为2。4年。由此可以推算出120岁将是人体的寿命上限,这与中国“下寿60岁、中寿80岁、上寿120岁”的传统观点十分吻合。根据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要想促使细胞无限期地分裂、复制下去,关键在于修复“端粒酶”。在染色体的顶端,科学家发现了“端粒”这种特殊物质。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缩短时,细胞就不再分裂了,生命也就随之结束。而人体“端粒酶”的客观存在却使“通过维持端粒长度促使细胞长久分裂与复制”这一幻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接下来的科研难题,就是调控直接影响“端粒酶”的基因物质,以便最终生产出延缓甚至抑制衰老的药物。因此,单纯就理论意义而言,人类只要真正掌握修复“端粒酶”的技术,就能促使人体细胞的自我分裂、自我复制永远持续下去,就能彻底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千年美梦。
清除“无序氧”
和铁器生锈一样,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是一种氧化作用。人体的老化现象就是人体的氧化现象,只不过这种氧化速度十分缓慢而已。一般说来,提供人体生理基本需要的“有序氧”往往带有成双成对的电子,结构相对稳定。但是,随着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巨大变迁,环境污染、药物中毒、运动过度、情绪失控、肢体损伤、饮食不良等,却使自然界及人体内产生了大量的“无序氧”。“无序氧”带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的电子,容易同化“有序氧”,从而导致一系列混乱的连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调控人体生长发育的基因便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人体的氧化速度也大大加快,促使人体未老先衰。毫无疑问,采取各种手段清除人体“无序氧”,将是人类永葆青春的基本前提。而众多百岁老人的养生实践也反复证明了一个浅显而关键的道理:思维方式的有序化与行为方式的有序化,确实有助于人体的健康长寿。
清除“死亡素”
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人体衰老与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死亡素”不无关系。这种“死亡素”不仅扰乱了甲状腺的正常代谢,而且加速了人体的衰老进程。为探究其中的奥秘,这些科学家将成年大鼠含有“死亡素”的脑垂体完全切除,结果发现其寿命竟然增长了一倍。但问题在于,人类的脑垂体不可能一切了之,只能选择更加保险、更加巧妙的方式。目前,科学家还不太清楚“死亡素”究竟产生于人类脑垂体的什么细胞,通过何种渠道发挥作用,有何因素可以促使其减少或停止分泌。显而易见,一旦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人类对生命,尤其是健康长寿的认识,又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世界已经进入“长寿时代”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5.5亿,到2025年将突破12亿。在人类基因图谱成功出炉后,科学家已加快了生命研究的步伐。据有关专家估计,彻底破译人类长寿基因奥秘并进行修补、移植,只需要15年时间;在本世纪内,人类平均寿命将至少增长20岁。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明确地将当今时代称为长寿时代”,认为绝大多数在20世纪末出生的人都有望活过21世纪。美国的百岁1人瑞目前为10万人,比10年前多了1倍,预计到2050年可达83万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卸任前曾向国民许诺,要让21世纪出生的美国人幸福地沐浴22世纪的阳光。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指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新世纪最大挑战之一,人类要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而不懈努力。
中国卽将出现“老龄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53年时,百岁老人只有3384人,1990年达到6434人,而目前则接近10000人;80岁以上人口超过16007Y,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1.3亿;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十分之一以上。在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从社会方面来看,医学进步、经济发展、舆论导向、法制建设都有较大飞跃;从个体方面来看,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科学养生深入人心,长寿欲望日趋强烈,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中共中央关于干部退休制度决定》中明确指出:“离退休以后,党交给广大老同志的主要任务是健康长寿。”
国外健康长寿的实例
英国长寿之星弗姆·卡恩一生经历了12个王朝,活了207岁。英国邮政官罗伯特·秦略134岁生日时,收到了女王的贺礼。英国的杰蒙诺夫人活到145岁。土耳其的扎洛河迦活了156岁。伊朗的阿尤布活了180岁。阿尔及利亚的本·梅乌沙德活了160岁。阿塞拜疆的希拉里·穆斯里莫夫活了168岁。美国1976年代发现一位184岁的曾经当过奴隶的黑人查理·斯密特。哥伦比亚的米克尔·素里斯活了180岁。南美洲的玛卡兰珠享年203岁。巴西的弗兰西斯卡·莫活了132岁。日本的长寿农民满贝应天皇邀请进京时已经242岁,同样高寿的妻子、儿子则分别为221岁和201岁。
国内健康长寿的实例
唐朝慧昭和尚290岁隐遁,不知所终。《世悟》记载,并州有一鲜卑族妇女,年已350岁。福建《永泰县志》第十二卷记载,汤泉村有一位稀世老人陈俊,字克明,生于唐僖宗中和辛丑(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寿命高达443岁,当地人尊称他为小彭祖,将其生平事迹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持到清朝。目前,我国最高龄的寿星已达160岁。107岁的寿星还每天上山割草,制成“百岁刷”,沿街叫卖。105岁的罗有明大夫被聘为3个医院的院长,每天还坚持看门诊。
健康长寿的四个机理
修复“DNA”
衰老的根源在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要想延缓衰老进程,就必须控制人体免疫系统。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人类染色体的基本物质,含有遗传密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体的健康长寿。实验证明,DNA这种物质并不稳定,很容易在外界的各种作用下遭到损坏。虽然人体本身具有修复DNA的功能,但这种天然的修复功能同样容易衰退或者丧失。当人体衰老加剧时,DNA的修复速度明显慢于损坏速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体寿命与DNA的修复效率密切相关,而养生或者科技的主要价值正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维持、增强人体的这种修复功能。
修复“端粒酶”
人体生命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体生物钟对生命密码进行阅读的过程。人体细胞的生理特点是能够进行自我分裂、自我复制。由于受到人体生物钟的制约,细胞的这种分裂、复制活动并不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人体的寿命往往决定于细胞的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在一般情况下,细胞的分裂次数为50次,分裂周期则为2。4年。由此可以推算出120岁将是人体的寿命上限,这与中国“下寿60岁、中寿80岁、上寿120岁”的传统观点十分吻合。根据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要想促使细胞无限期地分裂、复制下去,关键在于修复“端粒酶”。在染色体的顶端,科学家发现了“端粒”这种特殊物质。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缩短时,细胞就不再分裂了,生命也就随之结束。而人体“端粒酶”的客观存在却使“通过维持端粒长度促使细胞长久分裂与复制”这一幻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接下来的科研难题,就是调控直接影响“端粒酶”的基因物质,以便最终生产出延缓甚至抑制衰老的药物。因此,单纯就理论意义而言,人类只要真正掌握修复“端粒酶”的技术,就能促使人体细胞的自我分裂、自我复制永远持续下去,就能彻底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千年美梦。
清除“无序氧”
和铁器生锈一样,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是一种氧化作用。人体的老化现象就是人体的氧化现象,只不过这种氧化速度十分缓慢而已。一般说来,提供人体生理基本需要的“有序氧”往往带有成双成对的电子,结构相对稳定。但是,随着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巨大变迁,环境污染、药物中毒、运动过度、情绪失控、肢体损伤、饮食不良等,却使自然界及人体内产生了大量的“无序氧”。“无序氧”带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的电子,容易同化“有序氧”,从而导致一系列混乱的连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调控人体生长发育的基因便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人体的氧化速度也大大加快,促使人体未老先衰。毫无疑问,采取各种手段清除人体“无序氧”,将是人类永葆青春的基本前提。而众多百岁老人的养生实践也反复证明了一个浅显而关键的道理:思维方式的有序化与行为方式的有序化,确实有助于人体的健康长寿。
清除“死亡素”
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人体衰老与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死亡素”不无关系。这种“死亡素”不仅扰乱了甲状腺的正常代谢,而且加速了人体的衰老进程。为探究其中的奥秘,这些科学家将成年大鼠含有“死亡素”的脑垂体完全切除,结果发现其寿命竟然增长了一倍。但问题在于,人类的脑垂体不可能一切了之,只能选择更加保险、更加巧妙的方式。目前,科学家还不太清楚“死亡素”究竟产生于人类脑垂体的什么细胞,通过何种渠道发挥作用,有何因素可以促使其减少或停止分泌。显而易见,一旦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人类对生命,尤其是健康长寿的认识,又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