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耳廓外伤中耳甲腔损伤及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1.耳甲腔缺损小于1cm时,通过游离外耳道—耳甲皮瓣,直接缝合修复;2.2cm以内的耳甲腔缺损,使用耳后带蒂皮瓣穿过耳甲软骨修复;3.耳甲腔挫伤但残存较多皮肤及软骨膜时,可在清洁消毒后予以旷置,待自然愈合。结果:11例耳甲腔损伤及缺损病例,全部一期愈合。结论:根据耳甲腔损伤程度选择适当方法,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耳外伤;耳甲腔;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6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174―01
耳廓外伤是交通事故及工伤中的常见损害,伴有耳甲腔损伤时处理更加棘手。我科在2012年3月至2014年月5月,对11例耳甲腔损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耳甲腔损伤患者,年龄16-55岁,男9例,女2例。损伤原因:交通伤致耳廓损伤9例,钝器砸伤2例。损伤部位:11例耳甲腔损伤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耳屏、对耳轮、耳甲艇、耳垂损伤及面部皮肤挫伤。
1.2 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先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面部、耳部及颈部创面,清除污物及异物,除去碎裂的皮肤及组织,常规消毒后,用0号幕丝线间断缝合伤口。对耳甲腔损伤的处理:1.皮肤及软骨膜缺损直径小于1cm者,切除祼露软骨,向外耳道方向做平行切口,贴乳突骨膜潜行分离耳甲腔软骨及外耳道口皮瓣,制成外耳道—耳甲皮瓣,向外平移,直接缝合,修复缺损。本方法治疗4例。2.缺损直径1cm~2cm,选择耳后带蒂全厚皮瓣,蒂位于耳后乳突表面、耳甲腔创伤上缘水平,将适当面积的全厚皮瓣自乳突骨膜分离,经切开的耳甲软骨窗转移到耳前,与创缘缝合,耳后切缘拉拢缝合。本方法治疗3例。3.如果耳甲腔以挫伤为主,残存较多皮肤及软骨膜,软骨完整,则只做局部清洗消毒,待创面自行愈合。本方法治疗2例。所有手术后均轻压包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观察耳痛是否加重或有夜间耳痛,耳痛提示感染可能。无特殊情况则术后三天换药,7天拆线。
1.3 结果
11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应用外耳道-耳甲皮瓣修复者,外耳道口后壁稍后移,略显扩大。
1.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性,18岁,骑电动车与汽车相撞,伤及左面部、左耳,致面部大面积挫裂伤,左耳廓下1/3部分皮肤挫裂伤,耳甲腔皮肤及软骨膜缺失面积约1cm×0.8cm,软骨暴露。处理:2%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洗面部及耳部创面,修整皮缘,对位缝合面部及耳垂伤口。耳甲腔处理:切除裸露的碎裂软骨,沿缺损上下边缘向外耳道方向平行切开皮肤及软骨,剔除软骨后将外耳道—耳甲皮瓣向耳甲腔方向平移并覆盖创面,间断缝合皮缘,闭合创面。用酒精纱布块填充耳甲腔,外轻压包扎,术后静点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三天,解除包扎,观察皮瓣色泽正常,外耳道口较前稍大,形状正常。3月后复诊,耳廓形态正常。
【例2】患者女性,35岁,车祸致右耳廓外伤,伤及右耳甲腔、耳屏及右面部,耳甲腔皮肤软骨膜缺损约1cm×1.2cm。处理:清洗创面,常规消毒,切除耳甲腔破碎的皮肤及软骨,使耳甲腔形成一直径约1.2cm的近圆形缺损。于耳后乳突骨膜浅面切取一1.2cm×3cm的梭形皮瓣,留蒂于乳突中部,切除耳甲腔裸露软骨形成软骨窗,将耳后带蒂皮瓣翻转,拉至耳甲腔,修剪后与耳甲腔切缘间断缝合,蒂部多余皮肤予以切除,耳后供皮切缘拉拢缝合。耳廓及耳后轻压包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讨论
2.1 耳廓外伤是交通事故及工伤中的常见损害,耳甲腔损伤的处理有时更加棘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依据不同伤情,进行个性化处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2 对耳廓中部挫裂伤的处理。耳廓外伤后尽早清创可以预防或减轻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耳轮及对耳轮软骨对保持耳廓外形尤其重要,应尽量保留。对耳甲腔整齐的皮肤裂伤,只作对位缝合即可;对于耳甲腔的挫伤,当存在较多皮肤及软骨膜时,仍有可能在消炎后迅速完成自身修复,因此可不用移植皮肤,在局部清洗消毒后换药观察,令其自行愈合。
2.3 外耳道—耳甲皮瓣的扩展应用。此皮瓣已应用于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的重建和修复[3,4],我们将其应用在修复耳甲腔缺损,实践证明,效果非常理想。有以下优点:①取材方便,操作步骤少,手术时间大大缩短;②皮瓣接近缺损部位,局部血供丰富,不用担心缺血坏死。③同为耳廓皮肤,皮肤色泽无改变,对耳廓形状无影响,只是外耳道口后壁稍后移,略显扩大。
2.4 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当耳廓中部缺损直径超过1cm时,选择耳后带蒂全厚皮瓣,蒂位于耳后乳突表面、耳甲腔创伤上缘水平,将适当面积的全厚皮瓣自乳突骨膜分离,经切开的耳甲软骨窗转移到耳前,与创缘缝合,耳后切缘拉拢缝合。耳后区有耳后动脉、枕动脉及颞浅动脉供血,血运丰富,且皮下脂肪少。取耳后带蒂皮瓣修复,需注意保留尽量多的皮下组织,以保证真皮血管网的完整,有利于全厚皮瓣的成活[1,2]。切取耳甲软骨窗时注意足够大,以对皮蒂不产生压迫。皮瓣大小适当,应做到无张力缝合。术后耳廓的局部包扎采用轻压包扎,既防止血肿形成又减少对血运的影响。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张焕清.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郭缺损二例[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4(6):337.
[2]宋建星,白晋,乌兰哈斯.耳后皮瓣一期修复耳郭内软组织缺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4):461.
[3]LongridgeN.MastoidobliterationwiththemodifiedHongKongFlap[J].J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11,40(3):277-280.
[4]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8):43-45.
【关键词】耳外伤;耳甲腔;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6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174―01
耳廓外伤是交通事故及工伤中的常见损害,伴有耳甲腔损伤时处理更加棘手。我科在2012年3月至2014年月5月,对11例耳甲腔损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耳甲腔损伤患者,年龄16-55岁,男9例,女2例。损伤原因:交通伤致耳廓损伤9例,钝器砸伤2例。损伤部位:11例耳甲腔损伤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耳屏、对耳轮、耳甲艇、耳垂损伤及面部皮肤挫伤。
1.2 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先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面部、耳部及颈部创面,清除污物及异物,除去碎裂的皮肤及组织,常规消毒后,用0号幕丝线间断缝合伤口。对耳甲腔损伤的处理:1.皮肤及软骨膜缺损直径小于1cm者,切除祼露软骨,向外耳道方向做平行切口,贴乳突骨膜潜行分离耳甲腔软骨及外耳道口皮瓣,制成外耳道—耳甲皮瓣,向外平移,直接缝合,修复缺损。本方法治疗4例。2.缺损直径1cm~2cm,选择耳后带蒂全厚皮瓣,蒂位于耳后乳突表面、耳甲腔创伤上缘水平,将适当面积的全厚皮瓣自乳突骨膜分离,经切开的耳甲软骨窗转移到耳前,与创缘缝合,耳后切缘拉拢缝合。本方法治疗3例。3.如果耳甲腔以挫伤为主,残存较多皮肤及软骨膜,软骨完整,则只做局部清洗消毒,待创面自行愈合。本方法治疗2例。所有手术后均轻压包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观察耳痛是否加重或有夜间耳痛,耳痛提示感染可能。无特殊情况则术后三天换药,7天拆线。
1.3 结果
11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应用外耳道-耳甲皮瓣修复者,外耳道口后壁稍后移,略显扩大。
1.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性,18岁,骑电动车与汽车相撞,伤及左面部、左耳,致面部大面积挫裂伤,左耳廓下1/3部分皮肤挫裂伤,耳甲腔皮肤及软骨膜缺失面积约1cm×0.8cm,软骨暴露。处理:2%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洗面部及耳部创面,修整皮缘,对位缝合面部及耳垂伤口。耳甲腔处理:切除裸露的碎裂软骨,沿缺损上下边缘向外耳道方向平行切开皮肤及软骨,剔除软骨后将外耳道—耳甲皮瓣向耳甲腔方向平移并覆盖创面,间断缝合皮缘,闭合创面。用酒精纱布块填充耳甲腔,外轻压包扎,术后静点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三天,解除包扎,观察皮瓣色泽正常,外耳道口较前稍大,形状正常。3月后复诊,耳廓形态正常。
【例2】患者女性,35岁,车祸致右耳廓外伤,伤及右耳甲腔、耳屏及右面部,耳甲腔皮肤软骨膜缺损约1cm×1.2cm。处理:清洗创面,常规消毒,切除耳甲腔破碎的皮肤及软骨,使耳甲腔形成一直径约1.2cm的近圆形缺损。于耳后乳突骨膜浅面切取一1.2cm×3cm的梭形皮瓣,留蒂于乳突中部,切除耳甲腔裸露软骨形成软骨窗,将耳后带蒂皮瓣翻转,拉至耳甲腔,修剪后与耳甲腔切缘间断缝合,蒂部多余皮肤予以切除,耳后供皮切缘拉拢缝合。耳廓及耳后轻压包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讨论
2.1 耳廓外伤是交通事故及工伤中的常见损害,耳甲腔损伤的处理有时更加棘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依据不同伤情,进行个性化处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2 对耳廓中部挫裂伤的处理。耳廓外伤后尽早清创可以预防或减轻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耳轮及对耳轮软骨对保持耳廓外形尤其重要,应尽量保留。对耳甲腔整齐的皮肤裂伤,只作对位缝合即可;对于耳甲腔的挫伤,当存在较多皮肤及软骨膜时,仍有可能在消炎后迅速完成自身修复,因此可不用移植皮肤,在局部清洗消毒后换药观察,令其自行愈合。
2.3 外耳道—耳甲皮瓣的扩展应用。此皮瓣已应用于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的重建和修复[3,4],我们将其应用在修复耳甲腔缺损,实践证明,效果非常理想。有以下优点:①取材方便,操作步骤少,手术时间大大缩短;②皮瓣接近缺损部位,局部血供丰富,不用担心缺血坏死。③同为耳廓皮肤,皮肤色泽无改变,对耳廓形状无影响,只是外耳道口后壁稍后移,略显扩大。
2.4 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当耳廓中部缺损直径超过1cm时,选择耳后带蒂全厚皮瓣,蒂位于耳后乳突表面、耳甲腔创伤上缘水平,将适当面积的全厚皮瓣自乳突骨膜分离,经切开的耳甲软骨窗转移到耳前,与创缘缝合,耳后切缘拉拢缝合。耳后区有耳后动脉、枕动脉及颞浅动脉供血,血运丰富,且皮下脂肪少。取耳后带蒂皮瓣修复,需注意保留尽量多的皮下组织,以保证真皮血管网的完整,有利于全厚皮瓣的成活[1,2]。切取耳甲软骨窗时注意足够大,以对皮蒂不产生压迫。皮瓣大小适当,应做到无张力缝合。术后耳廓的局部包扎采用轻压包扎,既防止血肿形成又减少对血运的影响。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张焕清.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郭缺损二例[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4(6):337.
[2]宋建星,白晋,乌兰哈斯.耳后皮瓣一期修复耳郭内软组织缺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4):461.
[3]LongridgeN.MastoidobliterationwiththemodifiedHongKongFlap[J].J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11,40(3):277-280.
[4]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