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分层递进特征的学习情境设计和编排方法,该方法为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还提出了能力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就业岗位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关键字:学习情境;多样化;分层递进
中图分类号:G423.07
1.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掀起了课程建设的高潮,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成为课程开发的主流方法。由于计算机专业很多课程即要求学生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使课程开发困难重重。机械的按照项目课程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方法开发的课程往往效果不理想,本文提出的基于学习情境分层递进与能力目标多元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在《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实战》、《网络攻击与防御》两门课程的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方法。
2."分层递进"学习情境设计与编排方法
2.1 学习情境设计的分层原则。"分层"是把一门课程的学习情境分成两层,第一层学习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重点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层学习情境中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项目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要求学生综合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2.2 学习情境编排的递进原则。"递进"要求每一层的学习情境之间要有一定的递进关系,两层学习情境之间也要求有一定的递进关系。这个原则遵循了人类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如《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中学习情境的编排遵循两个原则,网络规模有小到大,知识和能力复杂度有简单到综合。
3.创建并实施能力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3.1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背景。在我们教学实践、就业工作、企业访谈中发现,同样是网络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有很大差别,如企业中关于网络安全的岗位分为售前工程师、销售、安全顾问、售后工程师、安全实施工程师,对于售前工程师工程要求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对网络技术只要求总体上的把握,不需要做具体的实施,而对于安全实施工程师更加偏重于技术细节。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班的学生中有些适合做售前工程师、销售,有些则更适合做安全实施工程师,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往往用一种标准去要求和考核学生。通过这个项目做一些改革,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2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能力主要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不一样,对这三方面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准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任务时,让性格外向、希望从事售前工作的同学有更多机会从事组织和汇报工作。课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模拟项目招投标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对抗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PPT汇报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创新。
3.3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中的考核方案。我们为不同的角色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方案,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工作业绩(角色扮演、工作态度),通过学生自评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从教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
4.基于学习团队的个性化指导教学方式
由于是大班教学,很难做到个性化培养,由于我们的学习情境往往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团队之间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个团队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此我们创建了基于学习团队的个性化指导模式。这个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前提,在注重团队内成员的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要求团队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很多基本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得到解决,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学习团队进行个性化指导。
5.结束语
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的课程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必须要和课程的特点相结合。尤其是第一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学习情境往往难以实施,因为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一般要求每个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大部分来自企业,虽然有的教师会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实施,但还是很难实施,"分层递进"学习情境设计与编排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学习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的问题。
基于能力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源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宗旨在于在现有教学条件下,通过能力目标多元化教学使的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华林.行动导向教学中一种基于团队学习的个性化教学模式[J].教育科研,2011
[2]王建平,韩凤英.团队协作、角色分工个性化教学在课改中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
关键字:学习情境;多样化;分层递进
中图分类号:G423.07
1.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掀起了课程建设的高潮,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成为课程开发的主流方法。由于计算机专业很多课程即要求学生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使课程开发困难重重。机械的按照项目课程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方法开发的课程往往效果不理想,本文提出的基于学习情境分层递进与能力目标多元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在《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实战》、《网络攻击与防御》两门课程的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方法。
2."分层递进"学习情境设计与编排方法
2.1 学习情境设计的分层原则。"分层"是把一门课程的学习情境分成两层,第一层学习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重点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层学习情境中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项目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要求学生综合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2.2 学习情境编排的递进原则。"递进"要求每一层的学习情境之间要有一定的递进关系,两层学习情境之间也要求有一定的递进关系。这个原则遵循了人类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如《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中学习情境的编排遵循两个原则,网络规模有小到大,知识和能力复杂度有简单到综合。
3.创建并实施能力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3.1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背景。在我们教学实践、就业工作、企业访谈中发现,同样是网络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有很大差别,如企业中关于网络安全的岗位分为售前工程师、销售、安全顾问、售后工程师、安全实施工程师,对于售前工程师工程要求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对网络技术只要求总体上的把握,不需要做具体的实施,而对于安全实施工程师更加偏重于技术细节。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班的学生中有些适合做售前工程师、销售,有些则更适合做安全实施工程师,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往往用一种标准去要求和考核学生。通过这个项目做一些改革,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2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能力主要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不一样,对这三方面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准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任务时,让性格外向、希望从事售前工作的同学有更多机会从事组织和汇报工作。课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模拟项目招投标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对抗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PPT汇报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创新。
3.3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中的考核方案。我们为不同的角色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方案,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工作业绩(角色扮演、工作态度),通过学生自评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从教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
4.基于学习团队的个性化指导教学方式
由于是大班教学,很难做到个性化培养,由于我们的学习情境往往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团队之间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个团队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此我们创建了基于学习团队的个性化指导模式。这个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前提,在注重团队内成员的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要求团队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很多基本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得到解决,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学习团队进行个性化指导。
5.结束语
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的课程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必须要和课程的特点相结合。尤其是第一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学习情境往往难以实施,因为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一般要求每个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大部分来自企业,虽然有的教师会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实施,但还是很难实施,"分层递进"学习情境设计与编排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学习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的问题。
基于能力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源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宗旨在于在现有教学条件下,通过能力目标多元化教学使的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华林.行动导向教学中一种基于团队学习的个性化教学模式[J].教育科研,2011
[2]王建平,韩凤英.团队协作、角色分工个性化教学在课改中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