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园林景观涵盖面广,在设计中常常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园林景观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以群众的欣赏和需求为基础,方便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一个祥和、舒适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以优美的环境为基础,打造视觉享受的主体,完善各种设施,并将其赋予历史文化内涵,还要起到引人向善,追求唯美的艺术效果。从维护角度上看,还要充分考虑到修缮、环保与管理的方便性。
  关键词:城市园林 景观设计 景观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成果最为集中展示的地方,人类社会的不同时代对于城市园林有着不同的要求,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创作的过程中第一要务是创新,就是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新理念,并做出相应的变革和改良。例如,在音乐范畴,发展的路线就是非常明确的,先有古典音乐的辉煌作为基础作为借鉴,才有现代音乐的发展和腾飞;无独有偶,在美术领域,古典画派的抽象、印象等流派作为现代绘画艺术的起点和基础,为当今现代绘画的繁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过去的一些艺术追求如对比衬托、比例协调、形态与色彩、相似与对立等仍然可以指导我们的各种艺术创作,园林景观艺术更是如此。园林景观艺术作为视觉、感受的艺术形式,所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更是深远。例如,在20世纪,美术的一些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就对园林景观设计有直接的作用,如美术作品中追求的韵律感、象征艺术手法、整体与局部的拼凑等。由此可知。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些追求与理念,在历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设计和创作中满足各种艺术效果,力求古风犹存又能有时代特性。
  人的需求从高到低包括了安全需要、情感需要、自尊需要、表现自我的需要、审美等。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虽然不能考虑到具体每一个人的感受,但是一定要做到满足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需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应该是静谧、安详、舒适的。在各个感觉层面要以人的愉悦为基本出发点,这在视觉效果的空阔、背景音乐的遴选、线条的层次变幻、整体效果的追求上都要下足功夫。
  人们常说,科技以人为本,同样,一切的艺术也都是为人服务的,园林景观设计更是如此。作为一项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产品,园林景观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关照普通人群的生活体验。要达到这一点,我们设计者就要设身处地的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思量如何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就是人性化的第一步,然而使用者的需求有差别,各个园林景观根据其设计要面对不同的人群。所以,我们在设计中不能简单地拷贝现有模式。在设计前就要做到充分的社会普查,了解园林接待人群的特点,明确他们的需求,熟知当地人群的喜好以及对于这类艺术文化建设的接受层次。这些调查能够充分地指导下阶段的园林设计工作,有目的地修建景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那么,园林景观能够在哪些地方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呢?
  1 园林景观的入口要亲民
  园林景观的入口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建筑,它还直接展现着整个园林的风貌与内涵。作为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从看到这个入口开始就应该带给游赏者一种恬静与安适,要通过各种柔和的因素对游赏者产生吸引,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放松心情。
  2 可亲近的植物
  一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有没有可让人亲近的植物。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主力军,色彩上自然也是,它的颜色是园林景观主要的表达点。植物中的颜色根据植物的结构又分为,根、茎、叶、花、皮等几个方面。在这个方面相信都能理解,不同的季节就有不同的自然颜色装点世界,各种绚丽的色彩不仅标志着季节的特性,还为大自然披上了强烈的视觉外套,为整个世界增添生气。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要充分地考虑到季节里园林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植物自身带来的天然色彩来建设园林的美。这类植物不仅仅是一项自然景观,更是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场所。安排好优良的、可亲近人的植物在园林景观中,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人性化需求。
  3 水的融入
  每个人都对水有很强的亲近感,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很容易体现出来,作为人性化的思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水的存、提供给游赏者亲水场所在是很有必要的。还有一个要说明的就是水体的颜色。有许多人很难理解,作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如何来设计水的颜色。我们这里所说的水的颜色,是一个大面积、深度的概念,是园林景观内水体受到光线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色彩。海水在阳光下呈蔚蓝色,河水在太阳下呈亮灰色,湖水因为流动性不强在藻类的映衬下呈绿色。另外,由于水的镜面效果,水还能对周边的颜色进行影响和参与,显示变幻莫测的魔幻效果。例如,水面对于云影的映照、对于雪景的折射、对于周边景物色彩的倒影等。再从园的角度来说,没有水的园林没有活力,园林景观设计要尽可能地将水拉进来。水景与植物景观交相辉映,会让整个园林设计更加丰富、更有活力、更有特色。能带给人多层次、多角度的亲切体验。
  4 设施的便民性
  园林景观的另一条人性化考虑就是设施的便民性。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到人在游赏过程的行为状态,景区里的小设施要能让游赏者及时、高效地利用这些设施。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设计者多下工夫了。
  为了设计出精美的园林景观,我们还要对园林景观的内部建筑做解读。本着解读园林景观建筑在整个景观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探究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联系,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美感。对这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钻研还能帮助我们获得现代整个园林景觀在思想内涵的表达、构思布局的展现的启示。设计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时代环境、人文风情、价值取向、地域文化背景的前提下,结合科学的发展方向才能给我们的园林景观设计增添活力,才能设计出兼具实惠与唯美的园林景观建筑作品。
  (1)藏与露   展现是园林景观建筑重要功能,即体现出自身美感,又能对整个景观做出点缀。那么提到展现,就来说说展现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展现,和盘托出,这种展现奔放、豪迈;另一种展现相对保守,内敛含蓄,表现手法是半遮半掩,含羞待放,不显山露水,引而不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实地情况采用合适的表现方式。当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园林景观中的建筑不能太过豪放地暴露,因为坦然的在园林景观中裸露直接暴露建筑物会使得园林的整个气氛被破坏,影响游赏者的视觉和情感效果。所以,在多数景观设计中,园林建筑都被隐藏在了景观内部,曲径通幽,看到时能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带来一些新鲜感,增强了整个景观的可观赏性。例如,在厕所的位置就很考究,或是在竹林里,或是隐藏在路边的树后,很含蓄的存在,不会影响游赏效果。当然,并非所有的建筑都要这样,如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广场等就要有明确的表达效果,让人一目了然。
  (2)收于放
  现在说的这种表现手法也非常重要,因为在园林景观中的建筑设计中有两种方式。其一是一种空阔的,开放的手法;其二是相对闭合、严密的设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收放效果。这两种表现手法相对矛盾,但也是有机统一的,有了收放效果园林建筑才更有趣味。一般来说园林建筑设计的空间开敞,会让人精神松弛,心情愉悦;空间的局促闭合会让人紧张压抑。那么,如果在游览的过程中人的视觉效果能随着建筑的收放变换,则会为游人的游赏增加丰富的体验,让游赏者对每个建筑空间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好奇感。这种收放参差交错的建筑也能让建筑空间变得形式多样,建筑空间才能更加丰满。
  (3)虚景与实景
  园林建筑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虚实效果,这是一组矛盾的相对概念。具体的来说也就是没有练成一个合围整体的建筑为虚,相对来说闭合的建筑设计就为实。在具体一些如亭子就是虚,而四面墙壁的阁楼就是实了。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样的虚实效果。以玩赏者的视觉为角度,视线不完全受阻隔,可以顺利通透,达到另外一个景致,为虚。那么不言而喻,与之相对的就是实。要想设计的园林景观有生命力,有玩赏价值,虚实的考虑不可避免,对空间的安排布局不能全以虚为主,虚容易在游赏中疲倦;也不能全以实为主,实容易心情压抑。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虚实结合得恰到好处。苏州的园林之所以能达到让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的效果,其中虚实的结合、空间的变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情趣展现
  园林景观建筑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都有自身的主题与特定内涵。例如,在景观中的某些建筑上就挂有匾额、对联来体现这一建筑的主题与目的。这能够对游人在游赏过程中,启发思维,展开联想,进而能品味建筑的内涵。我们在平时的游赏中能见到很多这样的建筑,笔者在此就不一一枚举。下面就来论述情趣展现的两个主要方面。
  主题:园林景观中的主要建筑根据园林景观的需要,通常会设计在比较显眼的位置,因为此类建筑通常会赋予展现园林景观的大主题的功能。所以,园林的主要建筑主题设计应以园林景观的主题大方保持一致。那么还有很多小建筑的主题就要根据设计的位置、具体功能来定了。
  诱导:还有很多园林建筑对于游客的游赏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最常见的就是园林景观中的路、走廊等的设计了,这类狭长的建筑就在会在游赏的过程中悄悄地暗示游赏者:前面还有更美丽的风景。游赏者不知不觉就会在游赏的过程中带着期待与激情了。还有的建筑,有很多标志性建筑,都设计得很高,目的就是在告诉游赏者:中心在这里。
  5 稠密与稀疏的搭配
  通常是因为园林景观的地理特点,在设计园林景观建筑时不可能做到匀称建设的要求,造成了园林建筑的分布不均衡,过密过疏的对比太明显,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会造成突然的内容繁多而目不暇接,又会有突然的内容过少而显得平淡无奇,这就需要我们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考虑到建筑的疏密结合了。既然过度的疏密都不能带给游游赏者愉悦的体验,我们就要对建筑的布局进行一番探究。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布局应该疏密自然结合,让人在游赏过程中对于建筑的疏密改变而产生游赏的韵律感,游赏者的心情也会张弛有度,能愉悦的接受景致。我国很多的著名园林就是将疏密设计得恰到好处,让人产生美的享受。例如,古代的苏州拙政园、怡园等。当代的许多园林也采用了的这种设计效果。
  园林景观中的建筑,是我们在设计中不可不考虑的成景元素。不同的园林景观要选择不同的风格建筑。然而,即使具体情况如何改变,在园林景观的建筑却都有一些共通特点,即自然与人工的和谐、人工与自然统一;建筑依附于风景,融入于画面。园林环境中出现的建筑既具有一般建筑的功能性,也具有其成景元素的特殊性。园林景观中的建筑,与其他景观元素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的建造,还要善于借助当地的环境进行建设,充分考虑地形特点,让建筑在布局上完全融入风景中。现在园林景观设计力求自然,在空间布局上也摒弃了以往强调中轴线、对称性的特空间处理,在线条上力求变化、力求丰富。在空间布局上,就要讲求灵活了。整个空间既要有所对比侧重,又要和谐统一,增强空间的层次,线条错落性,使人的视觉不易疲劳。园林景观建筑注重将建筑融入与景物画面,这就必须讲求建筑的造型了。在设计中,我们要结合景观特性,将园林景观赋予情感,抒发一定的情趣,结合历史文化,在景观中添加一些诗画、有特点的对联、匾牌等。既能丰富景观的内涵寓情于景,又能增强文化氛围,创造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对于园林景观建筑在整个景观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探究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联系,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美感。对这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钻研还能帮助我们获得现代整个园林景观在思想内涵的表达、构思布局的展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戴力农、林京升:《环境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態与感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
  [3] 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蒲波,女,1980—,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