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这是一所饱含底蕴的学校,富有灵气的墙壁诉说着它厚德载物的文化积淀;这是一所充满希望的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培养了一批批新世纪的骄子。这就是辽宁省本溪市群力小学,众多孩子梦开始的地方……该校以其熠熠生辉的历程和积淀丰厚的校园文化而备受人们瞩目。群力小学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辽宁省东部的一座生长煤铁资源的美丽城市--本溪,占地面积4300余平方米,现有35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130余名教职工,隶属本溪市平山区教育局。学校坚持“群而不同,力行至善”的文化内涵精神,经过一代代群力人的不懈努力,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教育辉煌……
群力小学是由团市委发出倡议并由群众捐资兴建而成,其名字由此而来。建校初期,学校秉承勤俭持家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声名鹊起;改革开放后,学校在全市第一家实施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树立了“三个一切”的教育思想,具备了超前的教育视野和创造精神;新世纪至今,学校提炼出“群而不同,力行至善”八个字的文化核心,成为了区域内影响力深远的特色品牌学校。
文化入骨,实现师生愿景
群力小学校长韩瑞雪说,“群力小学所以能始终活跃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上,其学校文化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推动作用。有了先进的教育文化,我们就有了战略武器,即让学校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供自己驰骋;有了先进的教育文化,我们就有了精神武器,其核心是建构了与时代教育相匹配的人文精神;有了先进的教育文化,我们就有了人格武器,即让领导者知道了用什么去凝聚人心、激励团队;有了先进的教育文化,我们就有了影响的武器,让学生能在人类精神的积累和自我实现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一生幸福而有健康的追求”。
“群而不同,力行至善”是群力小学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和办学价值观统一起来的整体文化架构。“群而不同”变通于《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这里的“群”还有和谐、平等之意。“不同”可理解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生命从成长的需要出发,做出自己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力行至善”,至善,取自于《礼记·大学》中,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力”是努力的过程,有梦想和追求的过程,“善”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又有成就自我境界之意。所以“力行至善”可概括为,竭尽心力到达更好,追求卓越。
“群而不同,力行至善”包含着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也表达和描述了学校的文化使命感,使群力小学保持特有的质量优势、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成为一个城市教育最鲜活的历史标记。多年风雨磨砺,学校获得百余项的国家级荣誉,同时,作为本溪市的外事窗口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教育同行和国际朋友。
内涵引领,放飞师生梦想
学校文化是其形成办学特色和可持续发展土壤,它是一种气质,一种氛围,是与其他学校区别开来的具有辨识度的标识。“让师生在教育的人文关怀中,体味对生命的尊重,体味人生的幸福美好”正是群力小学矢志不渝的办学宗旨和使命。具体表现为“平等、创新、卓越”的六个字的教育价值观。
“平等”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学校提出“生生平等”的理念,这个理念继续延伸到今天,已经涵盖了教育和谐的一切因素,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平等教育。包括领导与教师的平等,教师与教师的平等,学校与家长的平等,学校与学校间的平等。
“创新”源于学校创造教育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从培养师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出发,成立科技小组、航模小组、“小发明、小创造”小组等,让学生们踊跃参加全国、省、市级别的各类竞赛,培养了大批具有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优秀学子,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校、全国现代技术实验校、全国创造教育发明实验基础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校。
“卓越”是继平等教育、创造教育之后提炼的特色发展理念,旨在把师生培养成胸怀理想的人,追求成功,不懈努力,实现远大目标。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的群力小学,确立了把学生培养成坚强自立的世界人、开拓进取的现代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愉悦。同时,学校保持着张弛有度的改革力度,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命力,让教师能够获得一种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享受职业幸福。
群力小学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良好的组织文化,教师在价值观的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教育行为的规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树立起追求职业幸福的理念;二是教学质量稳健提升,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持续追求改革的纵深发展;三是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利用组织的整体力量推动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产生内部驱动力。
多年以来,群力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始终用敏锐的触觉去感应时代的脉搏,以理性而又不缺乏激情的教育情怀,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自身超越。在学校文化的濡染中,师生在这里实现个人梦想,飞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
群力小学是由团市委发出倡议并由群众捐资兴建而成,其名字由此而来。建校初期,学校秉承勤俭持家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声名鹊起;改革开放后,学校在全市第一家实施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树立了“三个一切”的教育思想,具备了超前的教育视野和创造精神;新世纪至今,学校提炼出“群而不同,力行至善”八个字的文化核心,成为了区域内影响力深远的特色品牌学校。
文化入骨,实现师生愿景
群力小学校长韩瑞雪说,“群力小学所以能始终活跃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上,其学校文化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推动作用。有了先进的教育文化,我们就有了战略武器,即让学校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供自己驰骋;有了先进的教育文化,我们就有了精神武器,其核心是建构了与时代教育相匹配的人文精神;有了先进的教育文化,我们就有了人格武器,即让领导者知道了用什么去凝聚人心、激励团队;有了先进的教育文化,我们就有了影响的武器,让学生能在人类精神的积累和自我实现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一生幸福而有健康的追求”。
“群而不同,力行至善”是群力小学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和办学价值观统一起来的整体文化架构。“群而不同”变通于《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这里的“群”还有和谐、平等之意。“不同”可理解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生命从成长的需要出发,做出自己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力行至善”,至善,取自于《礼记·大学》中,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力”是努力的过程,有梦想和追求的过程,“善”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又有成就自我境界之意。所以“力行至善”可概括为,竭尽心力到达更好,追求卓越。
“群而不同,力行至善”包含着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也表达和描述了学校的文化使命感,使群力小学保持特有的质量优势、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成为一个城市教育最鲜活的历史标记。多年风雨磨砺,学校获得百余项的国家级荣誉,同时,作为本溪市的外事窗口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教育同行和国际朋友。
内涵引领,放飞师生梦想
学校文化是其形成办学特色和可持续发展土壤,它是一种气质,一种氛围,是与其他学校区别开来的具有辨识度的标识。“让师生在教育的人文关怀中,体味对生命的尊重,体味人生的幸福美好”正是群力小学矢志不渝的办学宗旨和使命。具体表现为“平等、创新、卓越”的六个字的教育价值观。
“平等”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学校提出“生生平等”的理念,这个理念继续延伸到今天,已经涵盖了教育和谐的一切因素,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平等教育。包括领导与教师的平等,教师与教师的平等,学校与家长的平等,学校与学校间的平等。
“创新”源于学校创造教育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从培养师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出发,成立科技小组、航模小组、“小发明、小创造”小组等,让学生们踊跃参加全国、省、市级别的各类竞赛,培养了大批具有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优秀学子,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校、全国现代技术实验校、全国创造教育发明实验基础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校。
“卓越”是继平等教育、创造教育之后提炼的特色发展理念,旨在把师生培养成胸怀理想的人,追求成功,不懈努力,实现远大目标。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的群力小学,确立了把学生培养成坚强自立的世界人、开拓进取的现代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愉悦。同时,学校保持着张弛有度的改革力度,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命力,让教师能够获得一种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享受职业幸福。
群力小学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良好的组织文化,教师在价值观的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教育行为的规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树立起追求职业幸福的理念;二是教学质量稳健提升,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持续追求改革的纵深发展;三是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利用组织的整体力量推动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产生内部驱动力。
多年以来,群力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始终用敏锐的触觉去感应时代的脉搏,以理性而又不缺乏激情的教育情怀,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自身超越。在学校文化的濡染中,师生在这里实现个人梦想,飞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