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报告腓动脉蒂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腓动脉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的47例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男43例,女4例;年龄24~67岁,平均43.6岁;病灶清理后皮肤缺损2 cm×2 cm~5 cm×5 cm,骨缺损1.5 cm×1.0 cm×2.0 cm~3.0 cm×3.0 cm×4.5 cm。结果47
【机 构】
:
47100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髓炎科,47100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髓炎科,47100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髓炎科,471002 河南省洛阳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告腓动脉蒂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腓动脉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的47例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男43例,女4例;年龄24~67岁,平均43.6岁;病灶清理后皮肤缺损2 cm×2 cm~5 cm×5 cm,骨缺损1.5 cm×1.0 cm×2.0 cm~3.0 cm×3.0 cm×4.5 cm。
结果4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5.2个月)。2例患者骨髓炎复发,47例患者均未二次植骨,但均恢复行走功能,组织瓣植皮区质地、颜色接近正常皮肤,组织瓣无明显臃肿,无穿鞋障碍,外观好。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为58~91分,平均76.6分;其中优7例,良32例,可8例。术后6个月内发现 趾屈曲挛缩畸形10例,无 趾破溃现象,未手术干预。
结论腓动脉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治疗跟骨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复发率低,足部外观好,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72.6岁。根据术前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9例,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41例,术前不使用氨甲环酸。术前1 d、术后第1、3天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术中失血
目的探讨钢丝垂直间断缝合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钢丝垂直间断缝合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的37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22例;年龄为32~76岁,平均5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3 d,平均2.1 d;骨折AO分型均为34-A1型。记录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前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髋臼前部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为18~49岁,平均36.6岁。骨折LetourneI-Judet分型:髋臼前壁骨折9例,前柱骨折12例,横形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透视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后用重建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SP600125对人脂肪干细胞(hASCs)体外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获得的hASCs分别培养于0、1、5、10 μmol/L SP600125中,以生长培养液(GM)为对照组(GM组),成骨诱导培养液(OM)为实验组(OM组),利用DNA定量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P600125对hASCs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离子定量
跟骨骨折的治疗向来是许多临床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手术治疗不仅仅需要恢复跟骨关节面的平整,重建跟骨的解剖形态,更关键的是要减轻术后软组织肿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陆续有学者报告通过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便对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目的比较经皮Yurt-bone缝合与开放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组(经皮Yurt-bone缝合治疗,14例)和开放微创组(开放微创手术治疗,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小腿最大周径减少值、切口延期愈合率、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再次断裂率、腓肠神经
踝关节骨折临床发病率较高,创伤早期不恰当的保守治疗或错误的手术治疗会引起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对其诊治需结合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往往并不困难。既往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采用踝关节融合手术,而对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的疗效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诊断要点和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踝、下胫腓、内踝、后踝等不同畸形特点的有效处理办法。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用空心螺钉固定且获得随访的1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分为2组:3D打印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33.1±4.9)岁;应用3D打印技术。常规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32.6±4.7)岁;未应用3D打印技术。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空心螺钉和后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67例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关节面达25%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空心螺钉固定组(空心钉组)和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组(支撑钢板组)。空心钉组84例,男47例,女37例;年龄23~72岁,平均(49.7±9.1)岁;骨折根据Dennis-Webber分型:B型39例,C型45例。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及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患者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段分布和骨折类型,总结出10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