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介词短语移位倒装句的句法分析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介词短语移位倒装句的成分分析和基本语序的确定引出问题,根据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句法分析。其中讨论了与此相关的句子基本语序和存现句的句法问题,使其可以帮助分析属于同一基本语序的介词短语移位句的句法结构。最后一部分对介词短语在倒装句中的身份确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最简方案 介词短语 基本语序 移位 语迹
  
  一、引言
  
  课堂教学中出现An old mall lives in the house.这一例句。知识拓展过程中引入同义例句In the housefives an oldman.和Therelives an oldmaninthe house.学生提出问题:“第二个例句是正确的英语吗?第三句中的there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可有可无?”的确,三个句子之间深层次的一致和表层的不同,我作为老师究竟应该怎样去回答?我希望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解释这一看似简单却有些复杂的语言现象。
  布龙菲尔德的直接组成成分分析(ImmediateConstituents Analysis,简称Ic Analysis)着眼于句法结构内部的分析,通过分析使我们了解到一个句法结构内部所包含的若干个词是怎样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但它不能解释上述三个句子之间深层次的一致和表层的不同。而乔姆斯基的由转换生成语法发展而来的最简方案理论可以很好地分析这三个句子结构。
  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顾名思义,即有关语言的说明尽可能简洁和概括。所有的表征式和派生过程应尽可能经济,标准是提出的用来解释语言现象的设置数目应尽量少,句子结构的表征中不应有任何多余的成分。最简方案中合并(merger)和移位(movement)是两个重要的句法操作手段。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同一句型可能有基本语序和衍生语序。那么在这三个意思相同的句子中,究竟哪一句是句子的基本语序呢?其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何元建(2000)提出
  (1)一条狗跑进屋里来
  (2)屋里跑进来一条狗
  (3)跑进屋里来一条狗
  (4)跑了一条狗进屋里来
  (5)有一条狗跑进屋里来
  这些句子中,他认为(2)是基本语序,其他句子都是衍生语序。按照这种说法,In the house byes an oldman.则被看成是句子的基本语序。这种观点并非得到一致认同,按照人的认知顺序或习惯,An old msxqlives in the house.才是句子的基本语序,通过最简方案中的合并和移位可以合理解释它的两个衍生语序:介词短语移位倒装句In the house lives am old man.和存现句Therelives an oldmaninthe house.
  
  3 Inthe houselives an oldman
  那介词短语移位倒装句的句法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前半部分与衍生出的存现句相同,首先动词V(1ives)与介词短语PP(inthe house)合并构成V’,V’进而与DP合并构成VP。然后,呈强语素特征的轻动词v触发动词嵌套下层动词lives移位,并人轻动词来核查其特征。在基本语序An old mall Hves in the house.中所有格均已分配,再次移位的目的只是填补动词移位后前面出现的“空白”(相对于存现句中最后一招(1ast resort)的填补语,介词短语的移位是一种更为经济的选择),有一个强势驱使PP移位至DP,这里的移位是一种提升(raising)的过程。当然,其中有很多种不同看法,将在下面的第四部分进行阐述。
  其树形图如下:
  以上三个句子中均有移位movement现象,它只能向前移位,从右向左。
  
  三、PP身份的确认
  
  上面提到的句子中究竟哪一个是基本语序,介词短语究竟是怎样移位而来的,或者介词短语最原始位置就是句首,被看作主语?介词短语前移是为了什么?动词移位后需要前面有指示语,但这个指示语一定是用来核查的吗?我们在句法分析中所进行的每一步都在遵循特定的理论或原则,特征核查理论、经济原则、统一原则等等。
  PP移位后仍作状语,还是PP原本就是基本语序中的主语?生成语法关于主语的理论讨论中心在于验证语义主语与结构主语的区别。语义主语是动词的域外论元(external argument),它与动词的关系源自动词的词汇特征,具体地说,源自动词的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而结构主语是衍生来的,它与动词构成一种句法结构上的关系。存现句型是非论元性的名词组,所以there不是论元,它是通过合并填补到主语位置上去的。由此可以说明主语位置上的名词组,若是论元名词组,那它便是衍生来的,若是非论元名词组,那它就是一种纯句法结构成分,不属于动词论元结构内的成分。既然句子的主语可以从动词词组内衍生出来,也可以填补出来,这里there为填补语(expletive)。理论上我们应该对这种差别作出解释,即主语为何要提升及为何要做主语填补。管辖与约束理论(GB理论)对此的解释是描写性的,认为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语,并将其作为一个普遍语法规则。最简方案则采用核查理论来进行解释。存现句中的there不起任何限定作用,动词be的数、格都是由其后面的名词短语决定的,这充分说明动词移位之前已可以核查所有特征。形成语法上的倒装后,我认为GB理论更具说服力。但也有人假设there和动词后面的名词组一起核查一致特征,用来核查一些不可解释特征。当然,还有人认为PP原本就是主语,(熊仲儒)(2002)中假设PP有(person)特征。我认为,介词短语提升的可能来自于动词的移位需要其前面有一个什么东西来填补空位,所以出现there填补或介词前移,PP应与there的作用一样,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经济的移位与不经济的填补。PP移位并不是因为自身有不可解释的[person]特征,而纯粹是为了扩展要求而移位的。PP的所有特征已经在移位之前与动词“核查”,所以这种移位似乎不符合经济原则而不可预见,只能说是因为动词的移位而要求其移位。
  
  
  四、结束语
  
  通过与基本语序和存现句的比较,我们可以用最简方案中的合并和移位来很好地解释介词短语移位倒装句的现象。介词短语的移位不带有任何其他意义,和填补语there起到相似的作用,只是在动词之前不能是“空白”,而必须要个什么来填补一下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言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高职韩国语教学需要涉猎广泛的韩国文化背景,探索适合高职类课堂教学的方法。加强文化背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实际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韩国语教学中贯穿跨文化背景教学,提出了几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韩国语教学 文化背景教学方法 应用    一、文化背景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三、四年级小朋友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英语课堂上享受着学习英语的乐趣。但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加剧了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如在口语交际中给出充足的板书,让后进的学生能够依据板书内容完成口语交际;在填写读写语篇时,让好的学生默写单词,让后进的学生抄写单词等。  例如:在四年级第一学期Module 1 Clothes 这一单
摘 要: 文化冲突,是由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所引起的,在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主体中产生的文化碰撞、分离和矛盾。文化冲突能引起跨国交际的障碍,为正常的国际交往带来不便。“双模思维”模式解决架构,在充分考虑和认识不同文化的背景前提下,利用“双通道式”思维,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进行对比和辩证思维,使不同的文化背景达成协调,交流主体更容易地进行交际,降低文化冲突在交流中引起的障碍。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英语师范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构建英语师范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措施。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analy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