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呢?
  一、信任学生,真正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班主任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班主任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二、1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家庭、社会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實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的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 循循善诱: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本班一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同学们都责备他。笔者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笔者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笔者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 多给学生关怀、激励和爱护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为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关爱是基础。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自然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会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总之,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他需要班主任在教育工作者中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时刻牢记“教育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以探索提高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为目的,对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及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教学实验对比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过关造成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那到底怎么备好数学课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下面三方面下手:  一、要从
【摘 要】著名数学家笛卡儿曾说:“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数学学习是一种经验性的活动,经验性的重要表现:操作运算行为是数学认知的基础性行为。从而培养和发展农牧区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我们藏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农牧区学生 数学来源 用于生活 新课理念 奠定基础  1、激发农牧区小学生的学习数学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