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家庭成员来说,“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有着甜蜜记忆。你想过请它们做你的小模特口马?
一、厨房里的炊具和餐具
厨房里“圆”的物品多,适合做写生的起点练习。可以从孩子中班开始做简单的写生训练,让好动的宝宝在厨房里体验生活,积累更多触觉上的感受。木质、竹质筷子的温和,瓷质、玻璃器皿的凉爽,金属锅的坚硬与光滑,都带给我们不同的质感。用勺子、筷子敲一敲不同的器皿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的清脆、有的沉闷,有的沙哑、有的浑厚。画前与“模特”的交流,能让孩子有情感地表现眼前的事物。被称为“赋予静物以生命的巨人”的法国画家夏尔丹,常常把焦点对准厨房里的那些锅碗灶台,他的作品可以多给孩子赏析。
写生建议——练习进程
第一阶段。选择没有花纹的、形状单一的单色器皿练习。练习前将摆放静物的桌面清空,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选择色彩对比强烈的桌面或者衬布,浅色器皿配深色衬布,深色器皿配浅色衬布(衬布可用家里的桌布、床单、围巾等面积较大的布材),营造画面感,形成清楚的边缘。
第二阶段。选择图案简单、形状有变化的器皿给孩子写生。衬布可以选择格子、条纹、简单装饰图案的布,在表现形状的基础上尝试添加纹饰。
第三阶段。在孩子建立轮廓意识后,除了选择色彩对比强烈的物品外,还可以选择颜色接近的餐具和衬布练习上色,感受色彩的对比与柔和的不同效果。
厨房是制作美食的地方,加工食物的器具在外形、色彩、材质上各有特质,我们在写生时可以逐步增加物品的类型。如在画餐具时配上生、熟美食,画厨具时配上锅碗瓢勺,让画面散发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卫生间的洗漱用品
卫生间的东西也能画?当然了,卫生间有很多值得表现的物品哩。每天洗脸的盆子、毛巾,每天刷牙的杯子、牙刷都可以入画。总体上把握由大及小、由简及繁、由少及多的原则。
写生建议——物品的选择
第一阶段:大件物品组合。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快速抓形。圆形的脸盆,长长的拖把,方方的毛巾等。选择大小适宜的物品组合画面,摆放时注意上下叠放,前后错开,左右聚散。
第二阶段:小件的物品组合。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练习线条,如密集的牙刷的刷毛,梳子的齿子,弯弯曲曲的洗涤剂瓶子,横线排列的搓衣板等。不要给孩子演示具体的画法,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注意线条的疏密对比,直曲对比,方圆对比。
第三阶段:自由组合。卫生间里有很多不易碎的塑料制品,不妨擦拭干净后让孩子自己设计画面的构图形式。选择高低错落、色彩调和的物品进行组合。卫生间的陈设比较简洁,适合孩子初次练习场景画,几大块有特点的卫具一组合,卫生间的情景就出来了。卡通造型的垃圾桶、吐着舌头的卷筒纸,花花绿绿的马桶垫都是点缀画面的重要角色哦。
三、书房里的学具和玩具
用画笔记录自己的玩伴和学伴不失为一个很有趣的练习题材。书房里有发光的台灯,会唱歌的洋娃娃,散发书香的绘本,绚丽多彩的画笔……它们的材质繁多,功能不一,色彩纷呈。
写生建议——物品的变形
大尺寸的物品:“压缩”。书房里有一些大尺寸的物品,像方方正正的画纸,弯着腰的台灯,伸着长脖子的画架……怎么把它们和小小的橡皮、夹子一起放入画面呢?我们可以把纸卷起来用绳子系一个结,斜放在画面的远处,大大的书立在画面最后做背景或者铺在桌上做“衬布”,点缀上孩子的小玩偶,呈现出一个温馨的书房。
规则的物品:拆分。形状规则的物品在构图中显得不那么活泼。不如变一变,如文具盒打开盖子拆分出新的形状,颜料管挤出来一些颜料形成线条上的延伸,水彩笔拔掉笔帽分散拼摆,画面会一下子生动起来。
零散的物品:组合。书房里的物品多而杂,摆放时忌凌乱。细细长长的画笔插入笔筒,圆圆的图钉聚成一组摆成自由形,方方的书本罗列成一排或者堆成台阶状,形成了新的形状。
另外,画文具的商标也是一大亮点,文具不像餐具那样在使用前会去掉商标,可以提醒孩子加以表现。
四、衣帽间的服饰与配件
家居中一年四季的变化,除了花花草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衣帽间了。以鞋子为例,展开写生训练。
写生建议——练习准备与进程
第一阶段,观察。1.选择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鞋子,从鞋底和鞋子侧面这两个角度观察脚在成长中的变化。2.了解鞋子的材质和用途,如拖鞋、运动鞋、舞鞋、轮滑鞋、雨靴等。3.按照季节给鞋子进行分类。
第二阶段,画基础形。先画单只的鞋底或鞋面,了解基础形,再画鞋的侧面,为下个阶段做准备。(可以将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鞋在水平线上摆几只,观察鞋子的变化。)
第三阶段,画复杂形。将一双鞋斜着或交错着组合摆放,形成特殊的形。鞋子的款式选择应由简到繁,鞋面选择先画一体成型的,再画拼接的、有花纹的。不妨再画画长辈的布鞋、妈妈的高跟鞋、邻居姐姐的轮滑鞋……在鞋子的世界里寻找不一样的美。
五、家中必备的家具和家用电器
梵高、马蒂斯等大师作品中的床、桌子、椅子、柜子等都是家里常见的家具。欣赏大师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都是模特。
写生建议——观察的视角
不能动的写生对象,移动我们的视线。搬不动的大件家具和电器,我们移动自己的凳子,坐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写生不用刻意强化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孩子看到什么形状就画下来。侧面的形不会画,我们拿着画笔在空中跟着边缘线模拟几次,找找感觉。
能动的写生对象,突破常规地摆放。家长不妨和孩子互动,选择电器的任意角度将外轮廓画好后剪下来,让孩子根据电器的剪影,猜猜是什么电器,强化外形意识。然后让孩子画一画。小电器的连接线、插座线、电话线可缠绕或打开,形成动感的线条。(此环节,家长一定要拔掉电源,给孩子讲解用电安全知识。)
家居用品的主题绘画主要以写生为主,最好在绘画的材质上多些选择,或者穿插在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中展开(如纸工、泥塑等),避免一味地写生让孩子觉得练习枯燥,难以坚持。
(配文作品作者:宋伊)
一、厨房里的炊具和餐具
厨房里“圆”的物品多,适合做写生的起点练习。可以从孩子中班开始做简单的写生训练,让好动的宝宝在厨房里体验生活,积累更多触觉上的感受。木质、竹质筷子的温和,瓷质、玻璃器皿的凉爽,金属锅的坚硬与光滑,都带给我们不同的质感。用勺子、筷子敲一敲不同的器皿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的清脆、有的沉闷,有的沙哑、有的浑厚。画前与“模特”的交流,能让孩子有情感地表现眼前的事物。被称为“赋予静物以生命的巨人”的法国画家夏尔丹,常常把焦点对准厨房里的那些锅碗灶台,他的作品可以多给孩子赏析。
写生建议——练习进程
第一阶段。选择没有花纹的、形状单一的单色器皿练习。练习前将摆放静物的桌面清空,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选择色彩对比强烈的桌面或者衬布,浅色器皿配深色衬布,深色器皿配浅色衬布(衬布可用家里的桌布、床单、围巾等面积较大的布材),营造画面感,形成清楚的边缘。
第二阶段。选择图案简单、形状有变化的器皿给孩子写生。衬布可以选择格子、条纹、简单装饰图案的布,在表现形状的基础上尝试添加纹饰。
第三阶段。在孩子建立轮廓意识后,除了选择色彩对比强烈的物品外,还可以选择颜色接近的餐具和衬布练习上色,感受色彩的对比与柔和的不同效果。
厨房是制作美食的地方,加工食物的器具在外形、色彩、材质上各有特质,我们在写生时可以逐步增加物品的类型。如在画餐具时配上生、熟美食,画厨具时配上锅碗瓢勺,让画面散发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卫生间的洗漱用品
卫生间的东西也能画?当然了,卫生间有很多值得表现的物品哩。每天洗脸的盆子、毛巾,每天刷牙的杯子、牙刷都可以入画。总体上把握由大及小、由简及繁、由少及多的原则。
写生建议——物品的选择
第一阶段:大件物品组合。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快速抓形。圆形的脸盆,长长的拖把,方方的毛巾等。选择大小适宜的物品组合画面,摆放时注意上下叠放,前后错开,左右聚散。
第二阶段:小件的物品组合。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练习线条,如密集的牙刷的刷毛,梳子的齿子,弯弯曲曲的洗涤剂瓶子,横线排列的搓衣板等。不要给孩子演示具体的画法,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注意线条的疏密对比,直曲对比,方圆对比。
第三阶段:自由组合。卫生间里有很多不易碎的塑料制品,不妨擦拭干净后让孩子自己设计画面的构图形式。选择高低错落、色彩调和的物品进行组合。卫生间的陈设比较简洁,适合孩子初次练习场景画,几大块有特点的卫具一组合,卫生间的情景就出来了。卡通造型的垃圾桶、吐着舌头的卷筒纸,花花绿绿的马桶垫都是点缀画面的重要角色哦。
三、书房里的学具和玩具
用画笔记录自己的玩伴和学伴不失为一个很有趣的练习题材。书房里有发光的台灯,会唱歌的洋娃娃,散发书香的绘本,绚丽多彩的画笔……它们的材质繁多,功能不一,色彩纷呈。
写生建议——物品的变形
大尺寸的物品:“压缩”。书房里有一些大尺寸的物品,像方方正正的画纸,弯着腰的台灯,伸着长脖子的画架……怎么把它们和小小的橡皮、夹子一起放入画面呢?我们可以把纸卷起来用绳子系一个结,斜放在画面的远处,大大的书立在画面最后做背景或者铺在桌上做“衬布”,点缀上孩子的小玩偶,呈现出一个温馨的书房。
规则的物品:拆分。形状规则的物品在构图中显得不那么活泼。不如变一变,如文具盒打开盖子拆分出新的形状,颜料管挤出来一些颜料形成线条上的延伸,水彩笔拔掉笔帽分散拼摆,画面会一下子生动起来。
零散的物品:组合。书房里的物品多而杂,摆放时忌凌乱。细细长长的画笔插入笔筒,圆圆的图钉聚成一组摆成自由形,方方的书本罗列成一排或者堆成台阶状,形成了新的形状。
另外,画文具的商标也是一大亮点,文具不像餐具那样在使用前会去掉商标,可以提醒孩子加以表现。
四、衣帽间的服饰与配件
家居中一年四季的变化,除了花花草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衣帽间了。以鞋子为例,展开写生训练。
写生建议——练习准备与进程
第一阶段,观察。1.选择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鞋子,从鞋底和鞋子侧面这两个角度观察脚在成长中的变化。2.了解鞋子的材质和用途,如拖鞋、运动鞋、舞鞋、轮滑鞋、雨靴等。3.按照季节给鞋子进行分类。
第二阶段,画基础形。先画单只的鞋底或鞋面,了解基础形,再画鞋的侧面,为下个阶段做准备。(可以将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鞋在水平线上摆几只,观察鞋子的变化。)
第三阶段,画复杂形。将一双鞋斜着或交错着组合摆放,形成特殊的形。鞋子的款式选择应由简到繁,鞋面选择先画一体成型的,再画拼接的、有花纹的。不妨再画画长辈的布鞋、妈妈的高跟鞋、邻居姐姐的轮滑鞋……在鞋子的世界里寻找不一样的美。
五、家中必备的家具和家用电器
梵高、马蒂斯等大师作品中的床、桌子、椅子、柜子等都是家里常见的家具。欣赏大师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都是模特。
写生建议——观察的视角
不能动的写生对象,移动我们的视线。搬不动的大件家具和电器,我们移动自己的凳子,坐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写生不用刻意强化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孩子看到什么形状就画下来。侧面的形不会画,我们拿着画笔在空中跟着边缘线模拟几次,找找感觉。
能动的写生对象,突破常规地摆放。家长不妨和孩子互动,选择电器的任意角度将外轮廓画好后剪下来,让孩子根据电器的剪影,猜猜是什么电器,强化外形意识。然后让孩子画一画。小电器的连接线、插座线、电话线可缠绕或打开,形成动感的线条。(此环节,家长一定要拔掉电源,给孩子讲解用电安全知识。)
家居用品的主题绘画主要以写生为主,最好在绘画的材质上多些选择,或者穿插在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中展开(如纸工、泥塑等),避免一味地写生让孩子觉得练习枯燥,难以坚持。
(配文作品作者: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