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用题思维导图四步教学法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表达思维轨迹的工具,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对小学应用题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将零散的数量关系符号化、整合化,将隐藏的数量关系暴露出来,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立体思维能力,使思维的层次性和联想性得以延伸,把思维导图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57-01
  教师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应用题,有很多学生感到困惑、迷茫,这令教师很苦恼。能否找到一种便于学生理解、又易于操作的方式来理清思路,提高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基于此,开展了日照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应用题教学的研究(2018PT020)”,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和探索,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较为成熟的做法,本文尝试对思维导图的意义以及它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释。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意义。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应用题一般题干较长,数量关系多,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等特点决定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思维导图能层次分明地表现这些数量关系,学生能很好地记忆、理解和使用这些数量关系,容易从整体上把握。
  思维导图对教师应用题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以及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这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在以前要么教师读题,要么学生读题,通过一遍遍地读,反复尝试让学生理解题意,效果不好。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把关键词、数字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图文简洁、生动,各个分支相互关联,可谓立体可视,思路清晰,从一张图上,很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
  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思维导图就像人的大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是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观点也可能不一样,这样就出现了思维碰撞,通过思维的碰撞、交流,解决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
  面对一道应用题,怎样画思维导图呢?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修改,本着科学、易操作的原則,总结出了圈、审、画、列“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圈。面对一道应用题,对多数同学而言,读完一遍,可能没有太多太深的印象,这是正常的,因为小学生知识储备少、生活经验匮乏,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圈”就是学生读题的同时,把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数字等用笔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步,审。通过第一步“圈”,学生对应用题有了初步认识,接着对应用题进行再认识,找一找应用题中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用思维导图把“已知”和“问题”画出来,通过“审”,学生对应用题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如图,这是五年级上册出租车分段计费的审题过程。
  第三步,画。首先,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待解决的问题)写在左边,把关键词写在右边,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无论是直接与主题相关联的分支,还是与该分支相连的下级分支,都是由关键词组成的。其次,理分支。学生要对每一个分支做进一步的整理,完善数据,寻找关联,把分支一个个地梳理出来,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最后,画图、上色。线条可粗可细,可画图形,可画线条,可用不同颜色,根据自己思维走向、喜好去画。图形让图更生动,线条把相关的信息串联起来,使“冰冷”的应用题变得“鲜活”,让思维无处遁形。当然,学生在第一次画的时候,教师的示范引导也是有必要的。如图,这是出租车分段计费的思维导图。
  第四步,列。在学生画好思维导图之后,教师选取代表展示、交流。让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如有争议,也可以其它学生补充,学生会抢着展示自已的思维导图。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展示,学生思维得到碰撞,教师可让学生二次画思维导图,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思维导图由“浅思维”到“深度思维”的转变。至此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水到渠成,会很快找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或方程解决问题。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应用题思维导图四步教学法的简要介绍,通过画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可见,小学应用题思维导图四步教学法对应用题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
  [2]陈钢,李鸿浩.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J].2017(03):51-52.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进行讨论。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实践  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对语文阅读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在课前预习阶段以相关信息进行课外阅读的补充  预
摘要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飞快而矛盾也快速增长的阶段,由于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不良因素纷沓涌现,从而导致了学校对于初中生管理捉襟见肘,实施异常艰难。要真正做好初中生的管理工作,就得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日常行为中易出现问题等方面入手,才能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制订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中学教育;中学生;学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 我国以前一直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更没有注意学生实际动手应用的能力。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理论功底扎实,可实际操作能力却一塌糊涂,只会纸上谈兵。基于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注重对小学数字知识的培养传授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知识的产生就来源于生活,不能将两者割裂来看。本文就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来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具体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体验式教学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将其合理应用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能够很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应用  中图分类号:B0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班主任所面临的教学形势也随之發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现在很多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以自身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管理,这也对他们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消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完成对高年段学生的引导工作,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引导他们展开自主管理,这样才可以将其参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音乐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开展有效的音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聆听技巧和聆听习惯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受到有效的音乐教育,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学音乐课堂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美术鉴赏课培养学生视觉识读的作用,提出了高中美术课堂中学生视觉识读能力培养的对策:一是在课堂中应用对比式鉴赏促进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二是感受作品的情感与思想,在感悟式鉴赏中提升视觉识读能力培养;三是基于社会学式鉴赏,提高视觉审美。  关键词 高中美术课堂;学生视觉识读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125-
摘要 数学是一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逻辑思维水平和分析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学生步入到高中以后,知识点增多,难度增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然后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高中数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良好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现实教学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农村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进行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农村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C961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062-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美术教育能够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枯燥,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小学生;新媒体技术;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