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mm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学困生”是指自身智力正常,但学习兴趣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综合有关专家的论述,再加上笔者调查所得,总起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自身因素,包括认知结构、元认知技能和学习动机水平
  (1)认知结构不完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学困生”在知识的获得、组织、编码方式上明显处于劣势,有的知识仅在头脑中储存,但不能得到有效应用;有的知识加工水平差,对知识多是浅加工而非深加工。注意的多是描述性知识而非程序性和情境性知识。
  (2)元认知技能差。元认知技能是一种高级思维,是对学习中认知过程的主动监控,这些监控行为包括如何提出学习任务,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学困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无目标感,不能积极准确地监控其问题解决活动,突出表现是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分散,随意性较强。
  (3)学习动机水平低。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而“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恶性循环造成的。
  2 外界因素,包括家庭教育不得法、学校升学压力和新“读书无用论”的困扰
  (1)教育不力的家庭环境。据调查,大部分“学困生”的父母寄希望于孩子,给他们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文化氛围。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压力。尽管提倡素质教育,但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导致教师们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学生因此产生两极分化,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干脆放弃学习。自暴自弃成为“学困生”。
  (3)新的“读书无用论”泛滥。隨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一些社会腐败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开始腐蚀青少年,特别是新的“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实行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成为社会各界共同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如下策略:
  1 倾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爱”,暖化冰冷的心
  中外教育家都认为教师的劳动是以爱学生为前提,日本学者把这种爱称为“教育爱”。任何学生都需要这种“教育爱”,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教师要时刻有“人”的观念,尊重学生,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学困生”的预防及矫正才能成为现实。
  2 建立“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诊断和指导机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诊断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因素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条件。参照“学困生”心理诊断的指标体系:动机、情绪、性格、动力等,确定“学困生”存在的不良非智力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使其尽快转化。
  3 加强认知策略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策略就是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教师在策略训练中,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认知策略,向学生讲解有关的策略步骤。并让其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学困生”掌握以上学习策略,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认知能力才能提高。
  4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预防及矫正“学困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学校和家庭要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主动跟教师沟通,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家长要转变观念,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习,要明白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要协助教师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让教师有的放矢,启迪他们的智慧。
  学校要指导家长教育孩子,开办家长学习班,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和培养自控能力等。
  总之,预防及矫正“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渐进性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更好转化学生。教育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千条万条,其核心就是给“学困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北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教育转化的成果,真正使良好的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品质。达到预防及矫正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从今年起,我国正式执行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不再有保送资格,奥赛、体育加分将不超过20分。再有不到一个月,全国高
统一考试是保证客观公平的基石rn同中国学生一样,多数国外高中生上大学也要踏上“高考”这座“独木桥”,通过参加入学考试获取入学机会.各国高考千差万别,尤其是对是否统一进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部分,尤其是古典诗歌的英译直到近百年以来,还有不少译者认为古诗英译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有也不少译者认为古诗英译不仅可以再现原作之美,甚至可以超越。具体说来,主要存在散体译法与诗体译法。后者注重原作的形式美,主张以诗歌的形式翻译诗歌;前者却以散文的形式翻译古诗,以期形式的自由和真情的流露,传达出原作的意境美。如果基于文本为中心的传统译论观,难以再现散体
钢琴对于演奏者来说,不仅要有效地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同时也需要演奏者把握其作品结构性特征.本文主要介绍了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结构感及分析实践策略.
许多高中生一提到文言文就觉得头疼不已。在他们看来,那些满篇的“之乎者也”和难以理解的文字,不仅看着累、读着费劲,就是理解起来,也颇费一番工夫。可是中华文化流传了五千多年,在民国以前,都是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些文人墨客、才子骚人,都要精通文墨,才能够走上仕途。流传至今的文化典籍,也都是古文。高中教材中,文言文教学占据一定的地位,很多名篇佳作都脍炙人口,或是形神俱佳,或是文质兼美,具有很高的艺术
作为中学阶段的主科,语文课却一直不受学生重视。虽然江苏省中考语文总分值是150分,学生却不买这账,认为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语文学与不学没什么差别。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改变语文课、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  一、思想常交流,功夫在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学生很少主动找
农历马年春节的第二天下午,笔者随在马关县参加文山州科技管理工作总结表彰会的40余名与会人员,前往这个县的火木箐科技示范村参观.
如今,一股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的教学一线涌动,然而,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这还有待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不断学习和研究。在这里,我想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水平这个问题阐述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乐”学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生活的重要动力。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积极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