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教学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双边活动过程,笔者结合在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对课堂生成的引申,谈谈自己对于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思考。
  
  一、问题呈现
  苏科版教材第131页的问题1:一只纸箱质量为1kg,当放入一些苹果后,箱子和苹果的总质量不超过10kg,假设每个苹果的质量为0.25kg,这只纸箱内最多能装多少个苹果?
  分析此题数量关系知本题中共涉及五个量:纸箱质量、苹果个数、每个苹果的质量、苹果总质量、箱子和苹果总质量。这五个量之间有等量关系:苹果总质量=每个苹果的质量×苹果个数;有不等关系:纸箱质量 苹果总质量≤10 kg.
  说明:在教学此题时,由于教者的疏忽把问题中的“这只纸箱内最多能装多少个苹果?”写成了“这只纸箱内能装多少个苹果?”教学中,在分析完题中数量关系后,具体解答如下:
  解:设这只纸箱内能装x个苹果。根据题意,得: 1 0.25x≤10,解得x≤36。
  答:这只纸箱内最多能装36个苹果。
  二、课堂生成
  此时有学生提出不同答案,该生说:“答案有36种,是1至36的36个整数中任意一个整数个苹果,而不是只有一种答案36个。”当时教师正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该生这么一说教师立刻意识到是自己把问题中的“最多”兩字漏掉了。“此问题是这只纸箱内能装多少个苹果?”没有“最多”两字,答案就为不等式解集中所有正整数中的任意一个(36种)。
  变式1:“一只纸箱质量为1kg,当放入一些苹果后,箱子和苹果的总质量为10kg。假设每个苹果的质量为0.25kg,这只纸箱内能装多少个苹果?”通过分析,此题中的有等量关系:纸箱质量 苹果总质量=10 kg。具体解答为:
  解:设这只纸箱内能装x个苹果。 根据题意,得: 1 0.25x=10,解得x=36。
  答:这只纸箱内能装36个苹果。
  把例题中体现不等关系的词“不超过”改成“为”,刚才的不等关系就变成了等量关系, 36种不同答案就只有一种答案了。
  比较例题与变式1,两题的解题方法不一样,一个是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取的是不等式的特殊解,另一个是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但最后答案都是36个。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解法,却得到相同的结果,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中发现,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是教学难点,取符合实际意义的解同样是教学难点。因此就此题来进行变式训练,形成问题组,使所学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以达到融会贯通,化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正是“一花引来万花开,一题问出万题来”。
  变式2:“一只纸箱质量为1kg,当放入一些苹果后,箱子和苹果的总质量小于10kg.假设每个苹果的质量为0.25kg,这只纸箱内最多能装多少个苹果?”此时将“不超过10kg”改为“小于10kg”其他条件不变,如何求解?分析后解答如下:
  解:设这只纸箱内能装x个苹果。根据题意,得: 1 0.25x<10,解得x<36。
  答:这只纸箱内最多能装35个苹果。
  由于是“小于”,所以列得的不等式应是“1 0.25x<10”,根据实际意义应从不等式解集中取最大的整数35。依据实际意义把解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的值,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际应用中解题的又一关键点。
  变式3:一只纸箱质量为1kg,当放入一些苹果后,箱子和苹果的总质量不小于10kg。假设每个苹果的质量为0.25kg,这只纸箱内至少能装多少个苹果?分析后解答如下:
  解:设这只纸箱内能装x个苹果。根据题意,得: 1 0.25x≥10,解得x≥36。
  答:至少能装36个苹果。
  教师追问:如果去掉“至少”答案是多少?你对此时的解有异议吗?
  学生:去掉“至少”答案是大于36的任意整数。因为箱子的容积是有限的,而不可能放下无数个的苹果,所以答案不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反思
  1.“适时变式”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准理解
  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内容及其由内容而反映的思想方法。本节课由于问题表述的疏忽而出现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由此开展问题变式教学。生成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课前预设,但没有偏离教学整体目标,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由生成而进行的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高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的精力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能够这样适时改变问题中体现等量或不等量的关键词,而列出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对教学突变情况的机智处理,源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掌握,源于教师丰厚的学科知识底蕴、对教学内容准确的理解、对数学知识蕴含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
  2.顺势引思凸显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法说明教学是科学,有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教无定法,是教学中表现的那些“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行为习惯。教为学服务是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机智的处理课堂生成折射着教师教学智慧。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体验,从学生的想法中发现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的契机,回归数学思维,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重视学生的课堂感受,把握课堂学生思维节奏,激发学生的思维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无论课前预设的多么充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课堂的各种节外生枝。面对课堂生成,教师的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做到预设与生成同屏共重,达到问题与思维共振之效,以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教育对于书法教学的关注度、重视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密切的关注。因为很多高中书法教学课程的开设时间不长,在高中书法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书法的魅力,完成书法教学在高中书法教育中优化。  【关键词】书法 高中 教育  在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背景下,想要使学生们的语文全面的发展,书法
引言  人们习惯朝着事物的正确发展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获得解决办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某些特殊的问题,需要通过结论反向去思考,这样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的简单化。比如在古代典故“司马光砸缸”中,所有小伙伴的常规思维是救人离水,第一时间找人解救人离开水缸,而司马光却利用逆向思维,独自果断的将水缸用石头砸开,让水离开人的方式,救了小伙伴的性命。因此,本文将逆向思维教学方式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从而去
【内容摘要】问题,可谓是数学的精髓与中心,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数学思维、知识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问题展开。良好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出初中生的认知悬念,使其产生主动学的欲望与意图,切实转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对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将从选择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选择开放式的数学问题、选择综合性的数学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内容摘要】在高年级学生中,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受到自信心影响较为突出,由于学生常常自我认为不如他人,进而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自信心不足原因的分析,采取元认知有效干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以便推动学生个体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 高年级学生 自信心 高效培养 思考  随着新课改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和深化,老师在教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互动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互动式教学将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活交往、沟通来看待,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倡导在课堂上构建起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探究利用互动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内容摘要】数学作为高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施行,教育部要求高中教师在认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出发,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使得如何从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成为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一大阻力。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而促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化学教学评价现状,构建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教师评价体系细则的原则,并以中学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二节乙醛为例,制定有机化学的评价细则。  【关键词】中学有机化学 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能否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学过程,不仅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现代化教育手段多样、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全力实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中职教学中,由于生源、教育手段、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阻碍,老师必须做出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作为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渗透,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性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一些实际性的教学例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变得十分重要。同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跨文化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本文讲述了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  自从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英语作为国语,它也逐渐在我国受到国家教育界的重视。成了教育中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