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与不语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晚年曾说过一段话:“有些人真聪明,可惜把聪明用得不得当,他们能够记得二三十年前朋友谈天的一句话,或是某人骂某人的一句话。我总觉得他们的聪明太无聊了。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1920年,林语堂获得官费到美国哈佛大学做研究生的机会。不料他到美国后,官费却迟迟不至,顿时使他陷入困境。他遂打电报向国内告急。很快,他收到了2000美金,得以在异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十分感恩的林语堂一回到北平,就去向北大校长蒋梦麟面谢为自己及时汇款一事。然而,让林语堂大感意外的是,蒋先生对于他收到2000美金汇款一事,竟是一脸茫然。
  后来终于弄清楚了,原来救林语堂燃眉之急的那笔2000美金,是当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所寄。而且那笔在当时一如天文数字的钱,还是胡适从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
  颇有意味的是,胡适帮助了他人不语,帮助不了他人却偏偏有话要说。胡适有位很熟悉的学生想请他介绍到保险公司工作。胡适对此的态度是,“我不能随便写信(为别人)介绍工作”,因为“我写一封信给人家,等于压人家,将使人家感到不方便”。
  我相信胡适信奉的是与其误用聪明,不如守拙自好。这就是当鸣则鸣,该沉默时则沉默。而今天能如此做到的人,显然太少了。我们看到的则是,将正常的批评视作“骂”的人有之;将正常的学术批评,“升级”为开“骂”的人有之……而因为曾经给予他人帮助,生怕人家不知感恩,不时挂在嘴上者有之、向别人暗示明示者有之……
  由上观之,忘却和不语,实在是一种境界。这样的境界,值得记取。
  (摘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小时候,他很怕母亲,因为每次说谎,母亲都知道。起初的時候,他以为是自己的谎话说得不够好,可是即使编得再完美的谎言,也会被母亲像从米里挑虫子一样挑出。  有时他会想,可能母亲去了解了情况,才知道自己撒谎。可是有一次,母亲在家里睡觉,他在一边看书。过了一会儿,见母亲睡得很沉,便偷偷溜到野地里玩儿,估摸着母亲快醒了,才回到家。刚捧起书没一会儿,母亲就睁开了眼睛,把他叫到身前,问:“我睡觉的时候你都干什么
全媒体时代语境下,办公环境和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形成了全新的虚拟办公场所。Word相关系列软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