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课时亮丽起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另外它还是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的基础。因此,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不仅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学生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过第一课时,才能在第二、第三课时收获更多的精彩。
  一、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每个学生对一篇新课文的学习都是充满期待的。因此,第一课时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让学生投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用生动的故事,或用激情的演讲,或用形象的画面,或用美妙的音乐,亦或轻松的师生谈话等,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期待文本,在美的氛围中走进文本,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执教《落花生》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个人,他叫许地山,他长大后经常写文章,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你能不能猜一猜他为什么叫落华生呢?
  生:我想他大概写一篇文章叫《落花生》,所以给自己取了名字叫落华生。
  师:刚才这位同学很聪明,他的确写了一篇文章叫《落花生》(板书:把“华”字擦掉改写成“花”字)他感觉落花生这个植物呀,给自己的启示很多很多,他自己想一辈子都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所以他自己起的笔名就叫落花生,那么为什么落花生这种普通的植物对一个人的影响这么大呢?请大家把书打开,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孙老师的的导入设计让每个学生的脑海里悬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把学生阅读的胃口吊起来了。同学们纷纷打开书,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二、指导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初读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通读顺课文”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第一课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试读,但放手让学生试读并非放羊式的自由朗读,而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扎实有效的初读,让学生亲历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
  首先,初读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明确每次读书的任务和目标。
  1.读第一遍,感知情节,了解大意。要让学生读懂故事情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初读的兴趣,尊重学生急于了解情节的愿望。
  2.读第二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手课本一手字典,或高声朗读,或静静默读,或同桌互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生字新词,难读句段教师应引导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扫清初读障碍。在难点处教师要指导读,示范读,要让学生回读、反复读,以期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另外要巡回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孩子,使初读面向全体,扎扎实实。
  3.读第三遍,整体感知,交流体会。在有效试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
  4.读第四遍,思考质疑,提出问题。此时,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对文本的质疑上,在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的同时,还能对文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时可以把收获、体会、问题记在书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对于第二课时中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保证初读的时间。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每篇文章时总把初读放在第一位,有时竟用上整整1个课时的时间来强化朗读,这样就让学生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第一课时初读根基打牢了,所以大师的第二课时精彩层出不穷。因此在第一课时的初读训练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耐心地等待学生把每一遍读完,确保读的效果。
  三、组织学生扎实地学习字词,落实双基
  第一课时首先要在字词教学上要舍得花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生字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指导,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机械重复,要发挥学生识字写字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氛围中识好字,写好字,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要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教师要巧妙引导,让学生“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这样既避免了把语文的第一课时当作“拼音课、识字课”,又解决了课文中生字难关。
  四、抓住重点,巧理课文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不能理解课文,也就是不能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其实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根据我们自己的阅读习惯,试问,有哪个人阅读一篇文章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生字与词语都理解清楚了再阅读的?
  所以,我认为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涉及课文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很好的铺垫工作。如《“番茄太阳”》一课,课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文中多次描写了明明的“笑”,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重点朗读体会。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可以谈谈各自的体会,这对下阶段的学习很有帮助。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成功的?我想,如果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了课文,真的训练了学生的写字水平,那么我就觉得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镇第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档案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一是思想观念上创新,二是管理模式上创新,三是服务方式上创新。
物理学习中,经常遇到物理量的正负及其计算问题。有些同学在解答有关这类习题时,由于物理量的正负掌握不好,经常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数学问题,实际上是对物理量的正负号的意义理解不深。对物理量正负的理解,必须从物理量正负号的产生和建立过程来理解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从物理量的正负号的产生和建立过程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矢量的正负号  在矢量的计算
2005,麦迪来到中国北京。近距离接触之下,我们认知了一个我们从来都不曾了解的麦迪:球技高超、平易近人,连他著名的大睡眼也开始变得神采奕奕。  麦迪来到火箭队,目的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夺得总冠军。但给人的一种感觉是,麦迪从生下来开始就在做一个梦。不必到死,可能到了他真正在联盟夺取哪怕是一枚总冠军戒指的那一天,这场梦才会醒来。所以他睡眼朦胧。  今年夏天火箭队的交易动作可谓很大,他们先后得到斯威夫特
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然而,纵观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
地球只有一个,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可是如今,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人们不顾一切地开采地球上的宝贵资源,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已经不断遭受来自大自然的惩罚。就拿我们这些年所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旱灾,洪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破坏环境的惩罚。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已成为每个地球人都应具有的共识。高中素质教育目标指出: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