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情趣 培养语文素养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了,但坦率地说,我们大都只是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而对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如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问题,却很少静下心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语文新课标的制定和颁布,可以说是代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课标指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文素养教育,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走进语文教材,体验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人们常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应根据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这就是一种最有效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二、把握精神魅力,培养思想情感
  
  人物美源于人格的熠熠生辉和精神世界的伟大高尚。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写的是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丰富的学识,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执著态度,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高尚品格,质疑探究、敢于创新的伟大精神,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并发自内心地敬佩。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科学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品德,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更加景仰、羡慕科学家,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得以内化。如教《詹天佑》一课,可紧扣“爱国”“杰出”这两个基本点让学生感悟詹天佑的人格魅力。从詹天佑不怕阻挠、不怕要挟、不怕嘲笑,勇敢出任总工程师的行为中,感受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勘测线路”时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中,感受他勤恳、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解决修路难题时所展现的聪明才智中,感受他的“杰出工程师”的形象,从中受到教育。
  另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教育功能,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责 编海宇)
其他文献
古人云:“不知荣辱,则不可以为人。”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荣辱感。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拒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从名扬世界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人民公仆牛玉儒……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明,深深根植于这片热土。可以说,以荣辱观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熏陶着这里的每一个中华儿女。
应用中医中药能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减轻和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笔者近年来运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中医理论以益气温
新课标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糟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给学生创造一种能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发现式教
人不应该只追求生命的长度,还应该追求生命的宽度、厚度和浓度。所谓宽度是指生活的宽阔程度,实践面要宽,体验要充分;所谓厚度是指生活的深刻程度,要不断探索生活的意义,逐步实现人生价值;所谓浓度是指生活的丰富程度,生活内容要色彩缤纷,生活角度要千回百转,生活味道要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人的需要包括生存、发展、享用三个层次。生存是基础,发展是趋势,再加上享用,生命有了完整的自主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
嘉兴市国土资源局作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权限先行下放的地市,省政府、省厅、市政府和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将土地审批(核)权限进行了下放,总共涉及16大项28小项,涵盖了土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如果想要掌握和处理这些信息,即使是专家,也必须具备起码的信息素养。作为未来社会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如何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忽视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将使学生失去信息素养培养的最佳时机。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