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雄才多磨难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本质、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自然科学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协作学习与作品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科技成就都是人们历经磨难、通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这一时期的艺术家、科学家的代表人物都具有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2.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方式
  采用“任务式协作”的学习形式,以专题网站为媒介,结合学生展示的作品以及前面几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挖掘文艺复兴的实质。
  在学生搜集多媒体素材、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以及文艺复兴的意义;联系前几节课的相关内容,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3.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
  软件环境:《文艺复兴》专题网站(http://www.bdfls.cn/history)和课件。
  4.学生课前的学习活动
  结组。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简述但丁的生平,说出作者通过《神曲》反对什么?歌颂什么?何以体现?第二组:简述达·芬奇的生平,说出作品《蒙娜丽莎》如何体现画家在歌颂人性美?作品《最后的晚餐》中哪位是犹大?画家是如何表现这个人物的?犹大是以谁为模特?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第三组:简述莎士比亚的生平,概述其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第四组:简介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科学家。
  登录。登录《文艺复兴》专题网站,进行自学。
  创作。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制作电子课件。
  选优。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用于课上向全班学生展示(每组不超过3分钟)。
  
  二、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设疑启思
  教师展示幻灯片图片《蒙娜丽莎》,提问学生:你知道画中的蒙娜丽莎是谁吗?是银行家的妻子?是富商的妻子?还是达·芬奇的自画像?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和本节课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其答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由学生自行解决,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学生讲解,展示成果
  四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分别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每位学生代表展示后,教师都要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引导其他学生向展示组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答疑,教师补充。例如,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幻灯片“文艺复兴之前和之后的两幅同名作——《圣母像》”,请全班学生从两幅《圣母像》中找出其风格的不同之处。既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又深化了学生对“人文主义”这一难点的理解。学生又展示九幅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最后的晚餐》。学生们欣赏完以后,问:“为什么达·芬奇的作品价值最大?”大家在讨论中深化了对文艺复兴的意义的理解。
  第三组学生代表引导大家从专题网站上欣赏电影《哈姆雷特》的片段,学生在观赏时,想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专题网站的“评论”窗口中发帖,第三组的学生负责汇总、解答。学生对戏剧的深入思考有利于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意义、人文主义的含义等教学难点。第一组、第四组学生代表的展示过程:略。
  四个小组的学生展示完毕,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表格,以检验课上交流的效果。
  3.浏览网站,生生互动
  学生在专题网站的“留言板”中发帖,提出问题,学生们相互回帖,解答问题。教师把较为精彩的帖子选出来,表扬其作者,以增强学生们的自我效能感。接着,把重点、难点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一环节解决,供大家一起讨论,深化理解,最终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一边板书一边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显示出本课内容的体系。
  4.网上检测,学生互评
  专题网站提供“在线测试”和“思考练习”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在网站上选择难度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闯关”,分层检验学习效果。“在线测试”提供选择题,学生“提交”后能够立即看到分数和答案;“思考练习”提供材料解析题,学生“提交”后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答案,而且可以看到同伴的作答情况,这样,学生之间就实现了“互评”。
  5.课余赏析,开放研究
  专题网站提供“艺术欣赏”栏目和“留言板”功能。学生从专题网站上选一件自己喜爱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分析其歌颂什么,如何体现。可以在“留言板”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留言板”能够实现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加强生生互动,便于课后进行开放性研究。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站的“搜索”功能,从专题网站上搜索、下载某一主题的相关图片,省时省力地制作概念图。
  
  三、教学反思
  
  1.落实整合理念。
  网络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思想。网络课堂比多媒体课堂信息容量更大,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阅读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的资料,还可以通过链接互联网接触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在线学习”为学生课后涉猎、探究和交流提供了资源和平台,不仅实现“人机互动”,通过网络也实现了“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
  2.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课上表现欲较强的学生,本课汲取了常规课堂“对话交流”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针对课上不爱发言的学生,专题网站设置了“留言板”和“评论与回复”,“二次”赋予学生话语权;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拓展知识,使他们能够“吃饱”;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网页上展示了趣味性的故事和优美的艺术作品,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针对时间充裕、精力旺盛的学生,网站提供“在线测试”和“课题研究”,可供其课后自我检验和深入研究。
  3.突出学法指导。
  本节课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讲文艺复兴的背景、含义等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而是采用倒叙的手法,从赏析艺术作品出发,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层深入。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分组协作,展示自学成果”与“教师启发点拨,引领学生思考”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强化能力、升华情感。学生制作课件、讲解课文、创作概念图等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其自学能力。通过网上交流与课堂讨论的形式,实现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但是,本节网络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在网络上的留言,有的与课程联系不紧密。因而考虑可以增设一间“网络咖啡屋”,为学生们谈论休闲话题提供一个场所——进一步体现出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河北保定学院)
其他文献
浙江宁波市江北信息技术组是一个规模较小的教研团队,整个团队偏年轻化,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和空间都比较大。自2010年以来,作为教研员的笔者开始规划名为“深海工程”的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训。“深海工程”为期三年,目前已进行到第二年。在本次教研活动之前,“深海工程”已开展过10次主题研训,包括教学基本理念、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语言设计等内容。  通过系列化专题研训,本区信息技术教师的
项目概况    “国培计划”—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是针对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六省(区、市)的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和教研员实施的远程培训。该项目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www.teacher.com.cn)、新思考网(www.cersp.com)、百年树人网(www.edu12.com.cn)共同承担,共培训教师93,379名。其中,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
Model-It是美国GoKnow公司开发的一款用于小学科学教育的可视化建模和模拟仿真学习软件。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整合科学课程内容,整理学生的思考过程。利用Model-It学生可以为课堂上学习的科学现象建立模型,并通过模拟仿真来测试所建的模型。这个模型体现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可以反映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理解程度。Model-It虽然是一款应用型小软件,但使用它建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
信息技术学科的新课程目标是:要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更好地实现这一课程目标,与教师的创新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对教材的智慧使用以及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是分不开的。  情境应为课堂穿针引线  成功的课堂引入,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快速地参与到课
Web1.0时代的网络学习以主题学习网站为主要特征,多为以“知识为核心”的个别化学习。到了Web2.0时代,网络学习转变为以共享、互动、合作为特征的协作方式。网络学习正从关注技术转变为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涵。基于网络的群体协作与群体智慧共享,已成为当前网络项目学习的主要特点。    “蚂蚁行为探究”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是由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甘肃平凉解放路小学、甘肃平凉红旗街小学三所学校师生
在北京史家小学和东四七条小学的2012年联合开学典礼上,《中医药文化与我们的健康(少儿版)》首发式同期举行。该书是北京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中医药资源课程化转化及开发的实践”的成果。在当天的首发式上,记者终于采访到该项目负责人、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  科技资源“进课堂”,用需求引领  记 者: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丰富的科技资源做支撑,您如何看待科技资源“进课堂”的?  张
一个人要想真正学会游泳,只在浅水池是不行的,必须去深水池。同样,学生要真正获得信息素养,一定要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游泳。如果课堂上只是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等同于把学生放在“浅水池”,效果自然不会好。  所谓“深水池”,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设计的一些有创意、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综合性专题探究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本文以网络信息检索教学案例“撰写搜索研究报
名师简介   徐劲梅 天津市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信息中心主任。曾获天津市和平区首席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全国电教优秀工作者、和平区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善于读书学习、教学创新、研究反思,注重在专业进取的同时追求教学艺术以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她主持撰写了《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辅导用书,并有多个教学案例入选《优秀教学案例集》。曾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聘为新课程远程培训专家,多次被
练习题是最常用的教学评价工具之一[1]。在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过程中,习题库的建设也是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过程中的练习题大多数是传统的笔纸练习题往计算机屏幕上照搬,缺乏交互性。想要制作交互性的练习题就要求使用高级的技术,如JSP、ASP、PHP等,这些技术对于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一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教师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Hot Potatoes(
《水浒》是四大文学名著中最通俗易懂的,在民间广为流传。同时,《水浒》是纯古代白话文,阅读障碍比较少。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整体了解《水浒》,加深认识英雄形象,深入阅读文本,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稚嫩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刚上九年级,对《水浒》应该不会陌生,但是包括本班学生在内的当代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很多人对文字类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热衷于网络、漫画等快餐式阅读。即便有文字类阅读,往往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