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听力技能目标,结合笔者从教6年以来的典型的英语听力教学案例,论述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在听力课堂中,切实地将听、说、读、写几项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听力技能为契机,从而真正使学生各项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听力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个人体会
听、说、读、写是人类语言交际活动中的四个重要环节,它们环环相扣,既可相互促进,又可相互制约。而位于这四大技能首位的听力技能,无论对掌握语言、还是激发学习动机和调动情感都非常重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听力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中的听力内容都与各单元的中心话题有紧密联系,有些听力内容甚至是阅读材料的继续和延伸。听力材料的语速、连读等都接近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正常说话水平。听力训练的设置在课本内Using language部分和课后练习册中均有出现,这就给予广大教师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教材中某些练习对学生们提出了较高的听力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在听力练习中使学生们有所收获。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有不少听力课堂经常呈现“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做练习题——教师核对答案”的模式。若仅此而已,教师并没有将英语学习中的四项技能结合起来。与其说这是在进行听力教学,不如说是在进行听力测试,只不过在最后多了一个公布答案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机械和单调,无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尝试各种方法,将多种有效的听力活动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
1.教师课前应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学生现有的英语听力水平挑选适当的听力材料,所选材料的难度水平应略高于学生的现状。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提出略高一点的要求,又可以在学生通过努力即可完成任务的范围之内。
2.所选材料应从易到难,句子的长度由短及长,所谈论的话题要从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内容开始。
3.所选的材料口语化,语言地道,交际性强,这样可以使听力素材成为学生口语会话练习的摹本。
4.除了合理挑选听力教学材料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听力教学,从而做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听力材料。
二、教师可适当地增加听前的试听环节
在传统听力课上,教师在进行简单的导入之后就直接开始播放听力录音,要求学生听完第一遍后获取文章大意。殊不知,学生很难立刻进入到一个中等语速的英语听力材料中,他们只能捕捉到文章的部分细节,更有甚者在听过一遍后仍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这种现象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而是由于在听前缺乏适当的热身活动而造成的。因此,笔者尝试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先播放一些相关的英语听力素材,如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简单对话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听力状态。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听前预测的能力
课堂中的听力活动大致可分为听前预测、听中答题、听后检查三个步骤。在听前预测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所给的题目和选项即可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预测,这样更便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案例1:Module4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Workbook, listening (P55)
本单元所选听力材料是一则幽默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偷去一户穷人家偷东西,结果不但没有偷到东西反而弄丢了自己的衬衣。
Step1: Prediction
学生在听前仔细阅读学案,根据学案所设计的各个问题,猜测故事内容。学案如下: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ask1 Listening Who’s taken my shirt?
1. Before listening, look at the exercises below and predict what the story is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ick the words that you hear.
( ) potatoes ( ) carrots ( ) thief ( ) knife
( ) mushroom ( ) shirt ( ) trousers ( ) shouted
1. Listen agai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ere did Peter get the potatoes?
Peter got the potatoes from ________________.
(2)Why did he ask his wife to be quiet when she heard the thief?
He thought the thief _______________ and he did not want to _____________. (3)Why couldn’t the thief take away the potatoes?
He did not have _________ to carry the potatoes.
(4)How did Peter stop the man stealing the potatoes?
Peter __________________ that the thief had planned to put the potatoes in.
(5)Why was the thief angry?
The thief thought ___________ had stolen his shirt so he could no longer steal______________.
1. Listen again and write down some key words to help you retell the sto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2 Act out your play!
【设计意图】
(1)本处预测采用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学案进行听前预测的方法。
(2)以课本练习为基础,在部分细节上进一步扩充,便于学生更好地猜测大意。
(3)根据练习中出现的thief, midnight, house和potato等词,学生与同桌展开开放式讨论,预测故事大致情节。
(4)学生根据when, where, how, why等词也明确了要重点关注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细节。
案例2: Module6 Unit2 Poems,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P15)
本单元听力材料是一则课堂师生会话,三名学生与教师交谈,内容围绕诗歌比赛展开。教材设置的第一道练习题为:Before listening, think about what might inspire you to write poetry.因考虑到听力材料中重点谈到了激发诗歌创作灵感的因素,顾采纳本题作为听前预测。
Step1: Prediction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What might inspire you to write a poem?
【设计意图】
本处预测采用听前讨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
【个人体会】
听前预测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它能使学生对所听材料形成初步的了解,从而缓解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听前预测也是一种热身活动。这样,播放录音时学生可以很快进入状态。同时,有效的预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活动中。
四、听力要从整体入手,掌握主要信息
正如在阅读时先泛读后精度这种策略一样,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也要先从整体入手,先
对材料形成整体感知,把握材料的主旨大意及重要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设置的题目寻找细节信息。对于篇幅长、信息量大、细节多的材料,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寻找材料主旨大意,从宏观上整体把握。
案例3: Module4 Unit1 Poems,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P7)
本单元听力材料是一段独白,即说话人个人观点的陈述。她认为女性在工作方面未被给
给与男性相同的待遇,并且列出了支撑其观点的原因。由于材料内所涉及的细节问题较多,如果学生过多关注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首先把握材料的主旨大意。
Step1: Pre-listening
Before listening, discuss the problem why women are not given the same chances in their careers as men.
Step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monologue.
It talks about a personal opinion on
【设计意图】
(1)首先考虑学生们的实际学情:他们平时接触的对话性质的材料比较多,而对于独白、议论性质的材料接触的比较少。这样就会造成一听到独白材料就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该听哪些内容的后果。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大意入手就是在帮学生明确要重点把握哪些内容。学生们有时觉得即使听明白了大意,但用自己的话将其表述出来时仍有困难。因此,教师将问题的答案设计成补全句子的形式,既降低了难度又避免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空的补全上。
(2)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将该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设计成补全句子的形式。
五、听说结合,培养学生技能综合全面发展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将其割裂,进行单独教学,即在一节听力课上适当地将说、读、写也纳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围绕所听材料和话题展开活动,在听力练习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记录关键词和简要概述听力内容的能力。
案例4:Module4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Workbook, listening (P55)
本节课在进行了猜词游戏、听前预测、回答问题、复述材料四个环节后,笔者设计了短剧表演(Act out your short play)的教学活动。课前笔者选取10组朱德庸先生的漫画发给学生,让其从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四人一小组,根据对所选漫画内容的理解,将漫画改编为一个幽默小短剧并且排练,准备上课展示。
【设计意图】
(1)漫画也是幽默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漫画欣赏,学生理解幽默的多样性。
(2)用漫画看似简单的图片和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所选漫画均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考试成绩不好、体育课上做操、吹牛。正是这些常见的话题才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就能编排出精彩的幽默短剧。
(3)课前就将剧本写好,教师修改,课堂上展示。一方面,经过修改的剧本质量较高,可供同学间相互借鉴学习;另一方面,课堂上留给学生展示的时间更多一些,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六、结束语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高中学生听力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设计有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学情、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案,将听力策略的训练与实际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表现及时对教学方案灵活地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听力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个人体会
听、说、读、写是人类语言交际活动中的四个重要环节,它们环环相扣,既可相互促进,又可相互制约。而位于这四大技能首位的听力技能,无论对掌握语言、还是激发学习动机和调动情感都非常重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听力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中的听力内容都与各单元的中心话题有紧密联系,有些听力内容甚至是阅读材料的继续和延伸。听力材料的语速、连读等都接近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正常说话水平。听力训练的设置在课本内Using language部分和课后练习册中均有出现,这就给予广大教师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教材中某些练习对学生们提出了较高的听力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在听力练习中使学生们有所收获。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有不少听力课堂经常呈现“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做练习题——教师核对答案”的模式。若仅此而已,教师并没有将英语学习中的四项技能结合起来。与其说这是在进行听力教学,不如说是在进行听力测试,只不过在最后多了一个公布答案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机械和单调,无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尝试各种方法,将多种有效的听力活动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
1.教师课前应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学生现有的英语听力水平挑选适当的听力材料,所选材料的难度水平应略高于学生的现状。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提出略高一点的要求,又可以在学生通过努力即可完成任务的范围之内。
2.所选材料应从易到难,句子的长度由短及长,所谈论的话题要从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内容开始。
3.所选的材料口语化,语言地道,交际性强,这样可以使听力素材成为学生口语会话练习的摹本。
4.除了合理挑选听力教学材料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听力教学,从而做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听力材料。
二、教师可适当地增加听前的试听环节
在传统听力课上,教师在进行简单的导入之后就直接开始播放听力录音,要求学生听完第一遍后获取文章大意。殊不知,学生很难立刻进入到一个中等语速的英语听力材料中,他们只能捕捉到文章的部分细节,更有甚者在听过一遍后仍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这种现象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而是由于在听前缺乏适当的热身活动而造成的。因此,笔者尝试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先播放一些相关的英语听力素材,如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简单对话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听力状态。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听前预测的能力
课堂中的听力活动大致可分为听前预测、听中答题、听后检查三个步骤。在听前预测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所给的题目和选项即可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预测,这样更便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案例1:Module4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Workbook, listening (P55)
本单元所选听力材料是一则幽默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偷去一户穷人家偷东西,结果不但没有偷到东西反而弄丢了自己的衬衣。
Step1: Prediction
学生在听前仔细阅读学案,根据学案所设计的各个问题,猜测故事内容。学案如下: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ask1 Listening Who’s taken my shirt?
1. Before listening, look at the exercises below and predict what the story is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ick the words that you hear.
( ) potatoes ( ) carrots ( ) thief ( ) knife
( ) mushroom ( ) shirt ( ) trousers ( ) shouted
1. Listen agai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ere did Peter get the potatoes?
Peter got the potatoes from ________________.
(2)Why did he ask his wife to be quiet when she heard the thief?
He thought the thief _______________ and he did not want to _____________. (3)Why couldn’t the thief take away the potatoes?
He did not have _________ to carry the potatoes.
(4)How did Peter stop the man stealing the potatoes?
Peter __________________ that the thief had planned to put the potatoes in.
(5)Why was the thief angry?
The thief thought ___________ had stolen his shirt so he could no longer steal______________.
1. Listen again and write down some key words to help you retell the sto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2 Act out your play!
【设计意图】
(1)本处预测采用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学案进行听前预测的方法。
(2)以课本练习为基础,在部分细节上进一步扩充,便于学生更好地猜测大意。
(3)根据练习中出现的thief, midnight, house和potato等词,学生与同桌展开开放式讨论,预测故事大致情节。
(4)学生根据when, where, how, why等词也明确了要重点关注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细节。
案例2: Module6 Unit2 Poems,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P15)
本单元听力材料是一则课堂师生会话,三名学生与教师交谈,内容围绕诗歌比赛展开。教材设置的第一道练习题为:Before listening, think about what might inspire you to write poetry.因考虑到听力材料中重点谈到了激发诗歌创作灵感的因素,顾采纳本题作为听前预测。
Step1: Prediction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What might inspire you to write a poem?
【设计意图】
本处预测采用听前讨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
【个人体会】
听前预测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它能使学生对所听材料形成初步的了解,从而缓解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听前预测也是一种热身活动。这样,播放录音时学生可以很快进入状态。同时,有效的预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活动中。
四、听力要从整体入手,掌握主要信息
正如在阅读时先泛读后精度这种策略一样,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也要先从整体入手,先
对材料形成整体感知,把握材料的主旨大意及重要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设置的题目寻找细节信息。对于篇幅长、信息量大、细节多的材料,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寻找材料主旨大意,从宏观上整体把握。
案例3: Module4 Unit1 Poems,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P7)
本单元听力材料是一段独白,即说话人个人观点的陈述。她认为女性在工作方面未被给
给与男性相同的待遇,并且列出了支撑其观点的原因。由于材料内所涉及的细节问题较多,如果学生过多关注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首先把握材料的主旨大意。
Step1: Pre-listening
Before listening, discuss the problem why women are not given the same chances in their careers as men.
Step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monologue.
It talks about a personal opinion on
【设计意图】
(1)首先考虑学生们的实际学情:他们平时接触的对话性质的材料比较多,而对于独白、议论性质的材料接触的比较少。这样就会造成一听到独白材料就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该听哪些内容的后果。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大意入手就是在帮学生明确要重点把握哪些内容。学生们有时觉得即使听明白了大意,但用自己的话将其表述出来时仍有困难。因此,教师将问题的答案设计成补全句子的形式,既降低了难度又避免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空的补全上。
(2)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将该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设计成补全句子的形式。
五、听说结合,培养学生技能综合全面发展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将其割裂,进行单独教学,即在一节听力课上适当地将说、读、写也纳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围绕所听材料和话题展开活动,在听力练习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记录关键词和简要概述听力内容的能力。
案例4:Module4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Workbook, listening (P55)
本节课在进行了猜词游戏、听前预测、回答问题、复述材料四个环节后,笔者设计了短剧表演(Act out your short play)的教学活动。课前笔者选取10组朱德庸先生的漫画发给学生,让其从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四人一小组,根据对所选漫画内容的理解,将漫画改编为一个幽默小短剧并且排练,准备上课展示。
【设计意图】
(1)漫画也是幽默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漫画欣赏,学生理解幽默的多样性。
(2)用漫画看似简单的图片和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所选漫画均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考试成绩不好、体育课上做操、吹牛。正是这些常见的话题才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就能编排出精彩的幽默短剧。
(3)课前就将剧本写好,教师修改,课堂上展示。一方面,经过修改的剧本质量较高,可供同学间相互借鉴学习;另一方面,课堂上留给学生展示的时间更多一些,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六、结束语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高中学生听力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设计有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学情、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案,将听力策略的训练与实际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表现及时对教学方案灵活地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