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施工也越来越多。对于怎样保证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怎样使浇筑的混凝土不漏水,是混凝土施工时要注意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杭州萧山一水池工程为例,主要从施工工艺上介绍防水混凝土施工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市政排水工程中的箱涵、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一般都需要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工程按照工序可分为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养护等几方面
施工准备
1、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模板制作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重视。
第一,要求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密合不漏浆,坚固不变形,吸水性要小。因此本工程采用了钢模,每隔一定时间把模板内表面的水泥浆清除干净,以保证混凝土有光滑的表面。
第二,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模板拼缝严密,不得漏浆。浇筑前,把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入其中,成为渗漏水隐患。
第三,工程的侧墙防水混凝土结构壁厚只有30cm,为保证构件的几何尺寸,采用内外螺栓拉结的措施。为了防止水沿着螺栓渗漏,形成引水通路,本工程的模板固定不仅仅采用螺栓拉杆对穿,在拉结螺栓中间还设置了止水铁板。
2、材料
水泥:采用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受潮、变质的水泥。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2.1.3 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 2.1.4 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
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铁锹、吊斗,计算器具磅秤等。
3、作业条件:
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 2.2.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
4、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运输 →混凝土浇筑→养护3.2 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 →砂→水泥→U.E.A膨胀剂→水 .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 3.3 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
养护:常温(20~25℃)浇筑后6~10h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3.6 冬期施工:水和砂应根据冬施方案规定加热,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经认证的产品。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
5、质量标准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两组。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混凝土表面平整,無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
6 、成品保护
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
8、防水结构的土方回填
地下防水结构的回填土是最后一道工序,是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个主要环节。
第一,压实时应注意其含水量、土质、压实功能、压实工具及压实方法等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回填时,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等有机物质。回填土的压实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第二,为了防止水池上浮,当构筑物满水试验合格后,就立即进行回填土施工,尽量缩短水池的外露时间。回填前先清理基坑四周的杂物和积水。地下防水结构周围一层夯实的回填土本身是一道可靠而又经济的防水帷幕,因而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市政排水工程中的箱涵、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一般都需要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工程按照工序可分为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养护等几方面
施工准备
1、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模板制作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重视。
第一,要求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密合不漏浆,坚固不变形,吸水性要小。因此本工程采用了钢模,每隔一定时间把模板内表面的水泥浆清除干净,以保证混凝土有光滑的表面。
第二,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模板拼缝严密,不得漏浆。浇筑前,把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入其中,成为渗漏水隐患。
第三,工程的侧墙防水混凝土结构壁厚只有30cm,为保证构件的几何尺寸,采用内外螺栓拉结的措施。为了防止水沿着螺栓渗漏,形成引水通路,本工程的模板固定不仅仅采用螺栓拉杆对穿,在拉结螺栓中间还设置了止水铁板。
2、材料
水泥:采用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受潮、变质的水泥。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2.1.3 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 2.1.4 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
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铁锹、吊斗,计算器具磅秤等。
3、作业条件:
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 2.2.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
4、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运输 →混凝土浇筑→养护3.2 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 →砂→水泥→U.E.A膨胀剂→水 .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 3.3 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
养护:常温(20~25℃)浇筑后6~10h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3.6 冬期施工:水和砂应根据冬施方案规定加热,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经认证的产品。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
5、质量标准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两组。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混凝土表面平整,無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
6 、成品保护
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
8、防水结构的土方回填
地下防水结构的回填土是最后一道工序,是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个主要环节。
第一,压实时应注意其含水量、土质、压实功能、压实工具及压实方法等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回填时,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等有机物质。回填土的压实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第二,为了防止水池上浮,当构筑物满水试验合格后,就立即进行回填土施工,尽量缩短水池的外露时间。回填前先清理基坑四周的杂物和积水。地下防水结构周围一层夯实的回填土本身是一道可靠而又经济的防水帷幕,因而其重要性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