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及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Si)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较低的电压平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但Si不同于石墨,其固有电导率低,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巨大,不宜直接作为负极材料.因此出现了许多从维度结构、复合材料、黏结剂和电解质等方面改善或适配Si基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案,以使其满足商业化的要求.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Si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方面的设计要素,介绍了代表性材料的性能表现,最后,对目前Si基材料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展望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前景.
其他文献
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确定油水关系划分标准.由于井下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测井参数的模糊性,存在着由岩性、物性、电性及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引起的含油性的变化,而传统的双参数油水解释标准往往对这类储层识别精度不够.数理统计方法是通过对一些样本的诸多已知性质进行分析提取、建立样本分类规则来实现对未分类样本的归类,尝试将该方法应用到流体性质识别中.首先利用试采井中能反映储层含油性的岩性、物性、电性特征的测井参数作为已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求取各特征参数的判别向量,建立多参数油水解释图版;然后通过判别分析
近年来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伴随着频繁的工程活动(道路,地铁,深基坑工程等)与城市地下管线老化等因素影响,城市地下病害体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空间中准确找出地下病害体的分布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热点,微动勘探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勘探对城市地下病害体有较好的探测效果.微动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微动信号中提取面波(瑞利波)的频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进行反演,最终通过横波速度的差异来解释地下的结构,本文将微动勘探技术在城市地下病害体工程中应用提取出的地层相关属性(如:H/V(horizontal/vertical)
随着我国垃圾填埋场数量的快速增长,填埋场的渗漏问题严重危害所在地区生活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由于单一物探方法的局限性,无法实现独自解决垃圾填埋场渗漏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常用的几种物探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充电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态面波勘探法对坝体渗漏问题进行探测研究,多种物探技术互相结合、互相验证、互相补充,在垃圾填埋场垃圾挡坝渗漏通道探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垃圾填埋场相似渗漏问题的地球物理方法选取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