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育人的新理念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领导,要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教育过程全程化、教育途径全面化。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为班级学生设置思想道德素质、艺术人文素质、科学技术知识和身心发展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为“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教育提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实施全过程育人
  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小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不同班级的教育实际,从学习和生活入手,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周密的全过程育人方案。班主任在小学的不同阶段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人本主义教育活动,使每个阶段的育人方案和计划更有现实针对性,有不同侧重点。如高年级的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教育和课外实践,除了必要的健康生活、文明礼仪、公共安全等内容外,更应突出爱心、尊严、勇气、信心、责任、义务、气质、性格等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并和家庭、社会一起,多多营造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重视过程教育,将体验、反思、总结、提高结合起来。
  二、实施全方位育人
  学校要尽力完善班级的全方位育人网络,首先要鼓励学生参加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班主任应跟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强调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學习之佘全方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应该有义务去发掘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潜质,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班主任应注意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非功利的审美教育素质,比如不是为了成为所谓的体育特长生而去锻炼身体,不是为了争取艺术特长生而去学画画,其次要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系,学生的教育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是课堂内外的有机统一。
  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第二课堂,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跟相关的教师沟通,从自身的调整做起,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设计有吸引力、有创意的课程模块,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三、培养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
  (一)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对于打造班级风貌、营造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潜质和创造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具有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理解型的教师最能激发学生高昂的创造热情,激活学生强烈的创造动机。理解型的教师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了一种安全而积极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受到期待和欣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理解和聆听,更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平复学生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设置课堂环境、开发相关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及课外活动、组织各类合作,直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通过心理动机的激发、情绪状态的调整间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心理动机理论,我们发现当学生的学习动机稳定而强烈时,获取的知识会更加牢固,运用知识也会更加灵活。因而,我们的班主任管理要积极想办法从内外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去我们的学校管理大多倾向于班级以学生学习成缋为依据进行竞争排序管理,最终的结果是等级化、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改变这种消极结果的方法是尊重小学生的特殊心理,善用他们的游戏心理和好胜心理,在竞争机制中引入游戏机制,让考核全面化,竞争游戏化,让弱者也品尝到胜利的滋味。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布局大国外交,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应对国际化不断出现的困局,实现中国发展的外交突破。“一带一路”的提出,
一、研究意义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微课将革新传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应用型教育为其输入实用型人才,因此技能大赛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深刻。技能大赛是一种应广大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筛选人才的方式,不仅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的关注,而且促进了职业学校教学形式的改革。  一、技能大赛的概述及发展趋势  技能大赛的产生迎合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了企业和社会的指导,技能大赛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