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定性与定量,分项考核与综合评价”、“绝对性与相对性,考评与竞赛活动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社会家庭综合评价”以及“阶段与全过程,统一与差异评价”等方面,对实行学生体育学习多元评价的可操作性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历程,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校实际,大胆改革创新,让学生明确学习与评价的目的。通过体育课的练习、考核,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和表现情况,每一项练习、测试要达到什么学习目的,让学生判断自己存在的不足,改进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积极参与和在考核中所出现的“闪光点”,从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体系,将分项考核与综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于按已有的统一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并且认为这样做简单易行、省事,可操作性强,因而很少有人提出应该把制订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如在跨栏教学中,女生一般对栏架及过栏有恐惧感,我们就对学生学习中过栏的次数及个数进行记录,强调这些数据在考试中要占30%左右的单项成绩比例,其他再占70%的比例。但这样的标准也许会打击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可在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在依此标准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给每一位有进步(或退步)的学生提供加(或减)等级的机会,或根据学生的进步(或退步)幅度的大小(或难易程度)来确定加(或减)几个等级,从而真正做到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反馈与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这样评价内容的考查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既减轻了集中考评的压力,又有助于教师及时检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
二、采用绝对性与相对性评价体系,将考评与竞赛活动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学习评价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相对性评价要简便、易操作,不能增加体育教师过重的负担;二是相对性评价要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只要关注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更为完善的、合理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为让学生能乐观地面对学习、面对考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可尝试用游戏、竞赛和设置活动情境等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乐中考试,体验愉悦和成功。如举办小型运动会、各单项比赛等,以赛代考,学生兴趣盎然,其乐无穷。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应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和监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也让学生对自己体育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地整教和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采用多角色评价体系,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社会家庭综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要建立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在师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五个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要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全面综合地评定,对学生的评价除给予学生等级评价外,还可以适当加上激励性评语或希望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其次,发挥学生自评与互评的作用。生评可以分为学生间的互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在评价研中,教师可设计以下的评价内容如:学习的兴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学习认真程度、学生间合作与竞争程度、思考探究情况、自我满意程度、进步幅度等,在相应的内容栏中让学生自己评价:A较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A—D中评上相应的等级。学生间的互评也可以参照以上的内容进行互相评价,这样的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并与互评相结合,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获得尊重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要充分挖掘学校、社会的评价潜能。学校及社会可以通过一些体育竞赛及校运动或传统比赛项目让学生全员参与,这样可以检测学生对运动知识及技能、裁判工作的掌握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如何,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家对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同时让家长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从而建立多方面的良好协作关系,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的形成。
四、采用阶段性与全过程评价体系,将统一与差异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评价应处理好阶段评价与全过程评价的关系,如一次课、一个教学单元(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或家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帮助,并提出阶段目标。反馈评价信息时,不仅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为学生改进学习锻炼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评价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给学生多次评价、多层次评价的机会,拓宽发展空间。如在体能测试和技能考核中,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允许学生重考。特别是当学生的成绩比原来的更好,更有创见时,我们给予更高的评价。动态的差异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模式,建立开放型的、多样化的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以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6
[2] 季浏.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
[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校实际,大胆改革创新,让学生明确学习与评价的目的。通过体育课的练习、考核,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和表现情况,每一项练习、测试要达到什么学习目的,让学生判断自己存在的不足,改进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积极参与和在考核中所出现的“闪光点”,从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体系,将分项考核与综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于按已有的统一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并且认为这样做简单易行、省事,可操作性强,因而很少有人提出应该把制订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如在跨栏教学中,女生一般对栏架及过栏有恐惧感,我们就对学生学习中过栏的次数及个数进行记录,强调这些数据在考试中要占30%左右的单项成绩比例,其他再占70%的比例。但这样的标准也许会打击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可在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在依此标准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给每一位有进步(或退步)的学生提供加(或减)等级的机会,或根据学生的进步(或退步)幅度的大小(或难易程度)来确定加(或减)几个等级,从而真正做到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反馈与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这样评价内容的考查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既减轻了集中考评的压力,又有助于教师及时检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
二、采用绝对性与相对性评价体系,将考评与竞赛活动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学习评价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相对性评价要简便、易操作,不能增加体育教师过重的负担;二是相对性评价要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只要关注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更为完善的、合理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为让学生能乐观地面对学习、面对考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可尝试用游戏、竞赛和设置活动情境等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乐中考试,体验愉悦和成功。如举办小型运动会、各单项比赛等,以赛代考,学生兴趣盎然,其乐无穷。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应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和监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也让学生对自己体育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地整教和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采用多角色评价体系,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社会家庭综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要建立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在师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五个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要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全面综合地评定,对学生的评价除给予学生等级评价外,还可以适当加上激励性评语或希望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其次,发挥学生自评与互评的作用。生评可以分为学生间的互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在评价研中,教师可设计以下的评价内容如:学习的兴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学习认真程度、学生间合作与竞争程度、思考探究情况、自我满意程度、进步幅度等,在相应的内容栏中让学生自己评价:A较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A—D中评上相应的等级。学生间的互评也可以参照以上的内容进行互相评价,这样的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并与互评相结合,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获得尊重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要充分挖掘学校、社会的评价潜能。学校及社会可以通过一些体育竞赛及校运动或传统比赛项目让学生全员参与,这样可以检测学生对运动知识及技能、裁判工作的掌握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如何,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家对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同时让家长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从而建立多方面的良好协作关系,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的形成。
四、采用阶段性与全过程评价体系,将统一与差异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评价应处理好阶段评价与全过程评价的关系,如一次课、一个教学单元(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或家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帮助,并提出阶段目标。反馈评价信息时,不仅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为学生改进学习锻炼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评价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给学生多次评价、多层次评价的机会,拓宽发展空间。如在体能测试和技能考核中,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允许学生重考。特别是当学生的成绩比原来的更好,更有创见时,我们给予更高的评价。动态的差异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模式,建立开放型的、多样化的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以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6
[2] 季浏.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
[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