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应以发展幼儿为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差异性、动态性、多元性、成长性等特征,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评价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接受评价的差异、独特性,尊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凸显“闪光点”
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幼儿对色彩、线条的感受和喜好不一,对同样的一个主题、一幅作品,幼儿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表达方式。笔者认为,没有一张画是“丑”的,只要你有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就能找到“闪光点”。
(二)张扬“个性”
在美工创作、图画、泥塑、陶艺等等美术活动中,我们都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每个幼儿都会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我们拒绝一味的临摹、照搬,我们鼓励幼儿不仅要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在美术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
二、注意评价的变化、动态性.促进幼儿素质自主的发展
(一)因“时”施评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每一个时间点和时机变化,都可以是教师施以评价的时机,及时评价就是最好的一个方式。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作出评价和指导,给予幼儿及时的点拨,激发幼儿的兴趣、灵感等,开拓幼儿的思维、大胆表现自我。
(二)因“材”施评
美术活动中的材料是广泛而又富有动态、变化的,如何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点、便于幼儿操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潜能的材料,也是我们进行评价的一个切入点
(三)因“事”施评
加德纳在《开启多元新世纪》一书中指出:“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我们在评价美术活动的时候,也要关注事件,也就是美术活动中的情境,关注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思考、假设、选择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在幼儿解决问题中的兴趣、注意力等。
三、关注评价的多端、多元性。促进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
(一)目标性自评
自我评价可以让幼儿从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次美术活动都有预定的目标,教师在引导幼儿自评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自评:你画的水果宝宝在做什么?你喜欢自己画的水果宝宝吗?你的水果宝宝还会怎么动?等等。幼儿通过自评,不仅激发了自信心,而且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同时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诊断性他评诊断性评价应注重于过程中的即时性和方法上的多样性、灵活性。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各种状态,发现问题作出调整。教师是他评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次幼儿也是参与他评的重要成员,他们也可以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等,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和指引。他评运用得当,既可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困难和挫折,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体验成功和进步。
(三)改进性互评
互评是让幼儿之间互相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评价。幼儿间的互评,不仅能使幼儿学会欣赏与评价作品,还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改进绘画技巧,促进幼儿间的交流等方面有很大益处。
四、注重评价的激励、成长性,促进幼儿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一)争星激励榜
这种评价方式其实在许多幼儿园都会被运用,老师可将激励幼儿的“五角星”制作成一个“星星”榜,发现幼儿的进步后随时增添“星星”,注重长期的积累,势必会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获得进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合作评价表
美术活动中,我们还会安排一些需要两两合作、三人合作或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活动形式,利用合作评价表,可以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发展,纵向评价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袋是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幼儿的兴趣、态度、以及在特定领域中的努力。我们可以建立幼儿“美术作品成长档案”(见附图),对幼儿各个阶段的美术作品进行照片或者图画形式的记录,加以幼儿简单的自评、教师的评价,或家长的评价等等。
附:幼儿美术作品成长档案
总之,我们应遵循“一切为了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活动中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全面审视和反思幼儿评价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接受评价的差异、独特性,尊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凸显“闪光点”
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幼儿对色彩、线条的感受和喜好不一,对同样的一个主题、一幅作品,幼儿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表达方式。笔者认为,没有一张画是“丑”的,只要你有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就能找到“闪光点”。
(二)张扬“个性”
在美工创作、图画、泥塑、陶艺等等美术活动中,我们都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每个幼儿都会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我们拒绝一味的临摹、照搬,我们鼓励幼儿不仅要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在美术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
二、注意评价的变化、动态性.促进幼儿素质自主的发展
(一)因“时”施评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每一个时间点和时机变化,都可以是教师施以评价的时机,及时评价就是最好的一个方式。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作出评价和指导,给予幼儿及时的点拨,激发幼儿的兴趣、灵感等,开拓幼儿的思维、大胆表现自我。
(二)因“材”施评
美术活动中的材料是广泛而又富有动态、变化的,如何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点、便于幼儿操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潜能的材料,也是我们进行评价的一个切入点
(三)因“事”施评
加德纳在《开启多元新世纪》一书中指出:“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我们在评价美术活动的时候,也要关注事件,也就是美术活动中的情境,关注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思考、假设、选择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在幼儿解决问题中的兴趣、注意力等。
三、关注评价的多端、多元性。促进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
(一)目标性自评
自我评价可以让幼儿从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次美术活动都有预定的目标,教师在引导幼儿自评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自评:你画的水果宝宝在做什么?你喜欢自己画的水果宝宝吗?你的水果宝宝还会怎么动?等等。幼儿通过自评,不仅激发了自信心,而且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同时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诊断性他评诊断性评价应注重于过程中的即时性和方法上的多样性、灵活性。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各种状态,发现问题作出调整。教师是他评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次幼儿也是参与他评的重要成员,他们也可以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等,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和指引。他评运用得当,既可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困难和挫折,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体验成功和进步。
(三)改进性互评
互评是让幼儿之间互相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评价。幼儿间的互评,不仅能使幼儿学会欣赏与评价作品,还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改进绘画技巧,促进幼儿间的交流等方面有很大益处。
四、注重评价的激励、成长性,促进幼儿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一)争星激励榜
这种评价方式其实在许多幼儿园都会被运用,老师可将激励幼儿的“五角星”制作成一个“星星”榜,发现幼儿的进步后随时增添“星星”,注重长期的积累,势必会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获得进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合作评价表
美术活动中,我们还会安排一些需要两两合作、三人合作或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活动形式,利用合作评价表,可以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发展,纵向评价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袋是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幼儿的兴趣、态度、以及在特定领域中的努力。我们可以建立幼儿“美术作品成长档案”(见附图),对幼儿各个阶段的美术作品进行照片或者图画形式的记录,加以幼儿简单的自评、教师的评价,或家长的评价等等。
附:幼儿美术作品成长档案
总之,我们应遵循“一切为了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活动中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全面审视和反思幼儿评价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