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

来源 :广东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精神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就诊的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144例。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72例,全部患者根据不同原发疾病,给予内科疾病常规治疗,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咨询及电话随访等,共3个月,同时给予口服抗抑郁剂盐酸氟西汀。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状况,比较干预前后评分。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SAS总分(43.24±7.71 vs 43.31±7.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A总分(43.85±6.97 vs 45.21±4.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SAS总分(39.78±8.86 vs 35.63±9.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总分(38.93±6.35 vs 34.02±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便秘、食欲下降、头晕等,余无特殊。结论不同层次多方面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该措施简单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促进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
<正>由王丽华、陈立杰、芮德源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图解》已经上市发行(定价298.00元)。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是神经科医师必须具备的
金融系统是资金供求双方企业家之间融资交往和学习决策的系统。基于此假设,通过企业家的学习竞争模型和进化博弈模型分析金融系统演变的内在决定因素和进化博弈过程。结果表
目的探讨老年大学老年人家庭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锦州市老年大学学员共700名,对实足年龄在60岁及以上在读老年人的家庭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7%的老年人
疫苗接种后的时效性与疫苗的种类、个体的免疫功能、接种时年龄、接种程序等密切相关,其保护效应可持续数年、数10年乃至终生;即使接种疫苗后仍有发病,也可使病情减轻。健康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s)广泛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拟总结EGFR-TKIs治疗后缓慢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不同后续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
本文立足于新疆极其丰富的棉秆资源和农村的实际状况,根据棉秆的元素分析结果和工业成分,以及农户的实际用气量,设计出户用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因为气化气净化系统的投资成本
元上都的存在对蒙古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上都位于蒙古族文化圈的南缘,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所造就的生产生活方式,弥漫着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气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
目的观察臭氧置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0例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尼莫地平改善脑循环、阿司匹林抗
<正>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是多病因导致的体内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