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对迟发性运动障碍大鼠模型的干预研究

来源 :中华精神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329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 T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水平的影响,探索可能的治疗机制。

方法

将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第5周始灌胃生理盐水5 ml/kg)、TD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g/kg+第5周始灌胃生理盐水5 ml/kg)、Egb761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g/kg+第5周始灌胃Egb761溶液5 ml/kg)、VitE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g/kg+第5周始灌胃VitE溶液5 ml/kg),每组8只,观察10周。每周第7天评定大鼠空嚼运动(vacuous chewing movements)的严重程度。第10周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TAC水平。

结果

(1)空嚼运动比较: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第2周末TD组、Egb761组、VitE组空嚼运动评分显著增加(F=8.96,P<0.05),第5周末达峰值;第6周后,Egb761组、VitE组空嚼运动评分逐步下降;第10周末2治疗组空嚼运动评分[(4.1±2.0)、 (6.5±3.3)分]显著低于TD组[(27.9±5.8)分](F= 164.44,P<0.01),与生理盐水组[(3.5±1.9)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P>0.05);(2) BDNF和TAC比较:第10周末,TD组血清BDNF[(6.9±1.0) ng/L]、TAC[(11.9±3.2) mU/L]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8.6±2.5) ng/L、(18.2±5.5) mU/L]、Egb761组[(8.9±1.5) ng/L、(19.4±4.4) mU/L]和VitE组[(8.7±2.0) ng/L、(18.6±5.9) mU/L],Egb761与VitE治疗后BDNF和TAC水平高于TD组(F=4.21,F=6.67,P<0.05),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F=0.88,P>0.05);(3)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BDNF与TAC水平显著相关(r=0.689,P<0.05),另外3组未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相关。

结论

Egb761与VitE均可显著缓解TD模型大鼠空嚼运动症状,神经营养因子降低和自由基代谢异常可能在TD发生过程中作用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并分析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免疫清除相关的微RNA(miRNA)分子。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2例CHB患者和9名健康体检者,采用miRCURYTM芯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NA分子的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miRNA分子调控的靶基因、分子通路及功能。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CHB患者PBMC中存在52个
目的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从符合纳入标准的391例HPV阳性妇女中选出高危型HPV感染妇女(356例)作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HPV检测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孕
目的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受体(TCR)Vβ链的CDR3免疫组库,分析其多样性的改变及TCR Vβ链CDR3序列的优势取用情况。方法利用扩增子救援多重PCR(Arm-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半定量扩增并测序得到CD4+T细胞TCR Vβ链的CDR3序列,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成功建立了7例PBC患者外周血C
目的评估小剂量干扰素逐渐加量治疗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获得病毒学应答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共66例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接受PEG-IFNα-2b/ PEG-IFNα-2a每周1次或普通干扰素隔日1次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72周,评估病毒学应答情况[包括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
目的探讨肝素体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促进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4+T细胞亚群由Th0向Th1分化的机制。方法分离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4、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肝素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和定量PCR检测肝素处理及未处理的DC中Toll样受体(TLRs)分子表达水平。对高表达的TLRs,用TLRs-siRNA干扰处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预后及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因AIH行肝移植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AIH复发及并发症等情况。累计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16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2.6岁(41~66岁),平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1.4;血清学分析提示1型AIH 15例,2型AIH 1例;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亡原因为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对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中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eg-IFNα-2a 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1次治疗;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疗程,对Peg-IFNα-2a治疗期间HBsAg和(或)HBeAg持续下降者则
目的了解首次发病类型不同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全国26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符合ICD-10中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1 479例以抑郁为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首发组)和2 085例以躁狂/轻躁狂为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躁狂/轻躁狂首发组)的临床特征,比较1 277例6个月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