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胶带捆菜 小心残留物有毒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ox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场探访 图方便很多蔬菜绑着卖
  近日,记者探访了多家超市,发现胶带捆绑蔬菜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蔬菜销售专区货柜上,只见芹菜、蒜薹、青菜等蔬菜,都用写有外文的紫色胶带或绿色胶带捆绑成一把一把的摆在货架上,便于市民选购。
  市民孙女士正在这家超市买菜,她见到用胶带捆绑的菜,担心菜上残留了一些胶带上的胶,“以前听说过,很多胶带中含有甲醛、甲苯等有毒物质,这样的胶带不知道是不是有问题”。孙女士有些怀疑,不敢买了。
  记者又来到另一家大型超市,看到蔬菜销售专区内,也是直接用胶带捆绑蔬菜。接着记者走访了城区的多家超市,看到用胶带捆绑蔬菜的现象非常普遍。用于捆绑蔬菜的大都是紫色的胶带,上面印有“每日新鲜”或者英文等字样,胶带上没有任何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安全标识等信息。
  供应商:大部分是工业胶带
  据了解,在一些超市内,蔬菜销售专柜大都是蔬菜供货商租下的,捆菜用的胶带是他们从市场上购买的。
  随后,记者以菜贩的身份拨通了一家供应胶带的赵老板的电话,听说记者要购买胶带,他很热情地推销了起来。“这个胶带其实还是很实惠的,把蔬菜一捆卖相就好,买的人很多,很多菜贩都是从这里进的胶带,你打算要多少?”赵老板说,他那里有很多种,有绿色的、黑色的、紫色的,价格从1块5到3块钱不等,“要什么颜色的胶带还要看你卖的是什么菜,一定要和蔬菜的颜色搭配起来,这样才好看。”
  电话中,当记者问这些胶带是否有正规的生产厂家时,赵老板说,这些都是正规的生产厂家生产的。记者又问:“这是工业胶带吗?”赵老板表示,这些胶带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工业胶带,捆绑蔬菜后可能会在蔬菜上留下一些胶等残留物,但“问题不大”,多洗几次就没了。
  市民:不知胶带内含着毒
  据了解,早在去年,国内就有相关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发现,目前超市里用来捆绑蔬菜的胶带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甲醛是胶中的辅助物质,加得越多,黏合性就越强,毒性越大。
  在探访超市的过程中,记者看到市民还是比较青睐使用胶带捆绑的蔬菜。“用胶带绑起来的蔬菜看起来比较干净,拿起来也很方便,所以我一般到超市都会直接挑用胶带捆绑的菜。”市民王女士说。而当记者提出胶带上可能含毒时,她却一脸的诧异:“这种胶带都是跟菜粘在一起的,上面怎么会有毒呢?”而接下来记者采访的多名市民中,大部分都表示捆绑蔬菜的胶带上不会有毒,只有少数的市民表示“买菜的时候会注意一下绑在菜上的胶带,回家多洗几次”。
  专家:胶带绑蔬菜属违规一些地方已叫停
  据相关报道,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介绍说,经过实验已经测出胶带中含有苯类有害物质,但没有超过食品包装的标准,目前国家没有出台有关捆绑蔬菜胶带和水果标签的标准。按照国家规定,胶带是不允许直接接触食品的,国家没有相关规定允许超市使用胶带捆绑蔬菜,所以超市的这种做法是违规的。
  “胶带中含有的苯类、甲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残留在水果和蔬菜上,特别是胶黏剂中的胶,沾在水果蔬菜上很难洗掉:”董金狮表示,“胶带、标签中残留的有害物质,虽然对人体构不成直接、急性的危害,但如果长期摄入的话,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据了解,由于存在安全隐患,早在2011年3月,哈尔滨市农委就下发了《关于禁止直接使用胶带对蔬菜进行打捆销售的通知》,认为黏合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残留在蔬菜上难以清洗,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禁止使用胶带捆绑蔬菜。
其他文献
端午节在门前“插青”的习俗,出自黄巢起义中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  唐末黄巢起义,群众纷纷逃避。起义军经过宁化县境内时,见一妇人带着两个孩子慌乱逃跑,妇人把年长的孩子背在身上,而把年幼的小孩子用手牵着走,母子行走均显得吃力。黄巢即上前询问,那妇女答:“大孩子是嫂嫂的,而哥嫂已病故,故需用心爱护;小的是我亲生的,若遇危难,我宁可丢弃亲生儿,背着嫂嫂的孩子跑,以保其命。”黄巢听罢,甚为感动,特授一法给
薏米在祛湿除湿上应用还是很广泛的。不过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薏米生用和中药炒制的效果是不同的。  生薏米偏寒凉,可以去湿除风、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  炒薏米是取洗净的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中药的炮制方法里,还有一种是将药物与麦麸拌炒,即麸炒薏米。  当然我们可以自己动手炒,也可以去中药店买来用。炒薏米和麸炒薏米的共同点都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在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它仅次于卵巢癌。和卵巢不同的是,宫颈的位置比较靠近体外,医生做妇科检查时,非常容易暴露宫颈,因此,这就为预防宫颈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目前,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已经非常规范,其程序是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刮片)→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由于宫颈病变从炎症到癌前病变到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只要女性有定期检查的意识,
疫情大考下,燕之屋成为令人瞩目的黑马。  “鲜炖燕窝品类销量逆势增长1000%”,两度登上央视新闻……前方传来的捷报不断,燕之屋生物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里,黄健却尤为冷静。  这位燕窝产业领军人,在社交媒体上没有个人账号,低调得几乎有点神秘。但就是他,凭借着对健康事业的一腔热血,以及冷静、敏锐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带领燕之屋一步步革新变化,发展壮大,直至稳居燕窝行业领导品牌的位 置。  “我
父亲80多岁了,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老人。在父亲对我的教育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对我的“两条线”教育。  记得那是上小学的第一天,父亲送我去上学。一路上,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心儿好像花一样开放,满是欢喜。父亲看着我,眼睛里满是慈爱。他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道:“孩子,你今天开始上学了,我想,对你最重要的是要走好人生的‘两条线’。”  我听了,大惑不解,仰起头,问道:“什么是‘两条线’?”  
在我们的生命里,身体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交通规则。其中“红灯”就是对身体有害的各种不良习惯,如大量吸烟、长期贪杯、长期熬夜、暴饮暴食等,如果你闯这些“红灯”,一定会损害健康。  工作不顺心的那段日子实在过得痛苦,于是学着终日大醉,只有喝醉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什么都忘却了。可是一段时间下来身体越来越糟,连基本的睡眠都难以保障。在医院检查身体发现。许多指标都严重超标,医生说我身体情况很不好,如果再这样下去,
“电视已经是老年人每天最亲密的朋友”,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它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遣的一部分,尤其是对社交活动急剧减少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国内有调查显示,老人们靠电视打发时间、接触社会,甚至还可以抒发情感。有九成老人看电视“很频繁”,并把它排在日常娱乐方式的首位。但是你知道吗,就在老人越发依赖电视的时候,电视也在无形中伤害着他们:打乱生活规律,增加负面情绪,直到陷入孤独的怪圈。  
“我常趴在窗边张望在建的高铁线,终于建成了。”2019年春节,开通月余的哈牡高铁载着刘艳秋的丈夫与她团聚。两人分隔两地,过去每两周才能相聚一天半。而哈牡高铁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最北“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哈尔滨到牡丹江的时间由5个小时缩短到1小时28分。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胜枚举。进入21世纪,中国高铁以世界未曾有过的运营时速、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创造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式发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适应证非常广泛,如弥漫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部恶性肿瘤、肺部感染、气管疾病等。近年来的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包括超声支气管镜、冷冻疗法、气管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电烧灼等均以纤支镜为基本的仪器。  在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在纤支镜检查时采用传统的麻醉方法,即在咽部作局部表面麻醉。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检查,当纤支镜进入声门及声门
中午正值班的时候,王医生看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用围巾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进了急诊室。王医生赶紧上前:“大妈,捂这么严,是不是發热了?”  “不是、不是,”老太太忙不迭地说,“我的头在窗户的铁框上磕破了,口子挺深的,到外科给缝了几针。这不,大夫让我到这儿来打这种药。”老太太说着递过来一支破伤风抗毒素。  王医生更是惊奇了,待老太太在椅子上坐定时,就问:“打针就打针呗,捂这么严干吗?”  “不是怕得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