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芘对断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B(a)P]对断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SD断乳大鼠(28d)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3个染毒组(浓度分别为5,10和20mg/kg体质量),隔日腹腔染毒30d.染毒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亚基(NMDAR2B)和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随B(a)P染毒剂量的增加,逃避潜伏期呈递减趋势,高剂量组[(62.78 ±47.25)s]与对照组[(40.60 4-38.79)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跨台次数随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减少,高剂量组[(4.33 ± 2.08)次]与对照组[(11.25 ± 2.63)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染毒剂量增加,海马区NMDAR2B灰度值呈递减趋势,高剂量组(150.38 ± 15.34)与对照组(162.23±6.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灰度值除低剂量组外呈递减趋势,高剂量组(141.83 ±13.37)与对照组(163.13±8.09)、低剂量组(164.56±9.10)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急性B(a)P暴露可降低断乳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B(a)P影响海马NMDAR2B和BDNF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电生理活动的影响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10).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模型组大鼠,用主动回避行为实验检测两组大鼠脑功能,用脑电图检测大鼠脑电活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主动回避行为测试的学习阶段学会躲避电击前的失败率明显减少[(42±36)%,982±30)%,P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大多由应激或压力引发,亦不排除遗传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1].目前国内有关抽动障碍的研究较少,且多局限于量表的流行病学调查[2-6],缺乏使用其他工具探讨抽动症儿童自我认知、情绪特征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