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尘封25年的“二胎”试验县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胎”生育放开政策尚处于半遮半掩之时,一个县城已经悄然进入了“二胎”试点的第25个年头。
  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五省将有条件放开二胎”这一消息一经披露即被媒体广为报道不同,山西翼城的25年二胎试点却是一段几乎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
  
  实施“两晚一间隔”生育政策,要求女性在不早于24岁生第一胎,30岁可生第二胎,严格限制第三胎。老百姓通过时间来换取多生孩子的机会,管理者则用“二胎”的退让更好地控制多孩、缓和干群关系。经济的发展使村民更愿接受生一胎的观念,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在“二胎”生育放开政策尚处于半遮半掩之时,县城已经悄然进入了“二胎”试点的第25个年头。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五省将有条件放开二胎”这一消息一经披露即被媒体广为报道不同,山西翼城的25年二胎试点却是一段几乎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
  对于翼城来说,25年试点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试验,在这个坚持至今的“人口特区”,25年之后,其人口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水平,尤为重要的是,以性别比例为代表的各项人口指标均优于全国水平。
  胡耀邦批示促成试点
  作为翼城1990年至2002年期间的县计生委主任,冯才山见证了几乎整个“二胎”试点的过程。在1985年,时任翼城隆化镇镇长的冯才山,第一次接触到“二胎试点”的概念。
  那正是整个中国尤其是广大乡村厉行“只生一个好”的年代,冯才山至今仍用“震惊”形容当时的心情——“大胆出位”。
  冯才山记得,1980年代的翼城县到处被计生标语所覆盖。马路边、农民家的院墙上、乡间的厕所外,这面墙上写的是“国事家事计划生育是大事”,那边写的就是“少生优生按照政策计划生”。
  然而,超生现象却依然屡禁不止。整个上世纪80年代,平均每对夫妇生育孩子的数量都没有低于过2.2个,翼城县在管理最为严格的1982年到1985年,生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也只有一半。女人们从未放弃继续生孩子。“干部没有少费劲,人没有少得罪,孩子没少生。”冯才山当时的工作举步维艰。
  在距这个贫穷、偏僻的乡村300多公里外的太原,当时在山西省委党校工作的梁中堂正试图为改变“一胎化”做出努力。他既看到现实工作中矛盾的激化,又担心“一胎化”将在未来造成诸如老龄化、性别比率失调等诸多问题。
  1984年春节,他写了一篇题为《把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在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研究报告,寄给了胡耀邦。文章提出采取晚婚晚育和延长生育二胎间隔时间的办法,完全可以把人口控制在12亿左右水平,又能满足农民生育意愿,从而建议放弃“一胎化”。
  这份报告竟然很快得到了胡耀邦的亲笔批示:“这是一份认真动了脑筋,很有见地的报告。”
  那是一番曲折往复的努力。国家计生委起初否决报告,在胡耀邦批示之后,最终又同意在山西找一个县进行试点。
  1984年4月底,在山西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的建议下,梁中堂到翼城县调查。
  当时的翼城县领导见到梁中堂后主动表态:“翼城可以做试点,我们愿意为摸索中国式计划生育道路做贡献。哪怕失败了,对我们翼城县计生工作也没有坏处。”
  1985年7月,经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翼城全县农村开始实行“晚婚晚育加间隔”可生育二胎的政策,核心内容是,对于农民家庭,要求女性在不早于24岁生育第一胎,30岁可以生育第二胎,严格限制第三胎。翼城的25年试验就此拉开序幕。
  二胎试点的乡村博弈
  安斗生从1980年到1990年担任翼城县的计生委主任。他知道严厉的措施使得当时纸面上的工作成绩不错,出生率比较低,但干群关系当时实际上却陷入紧张。
  试点开始之后,安斗生组织人员制订了生育二胎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到农村开座谈会了解生育愿望,他发现,大部分农民可以接受“两晚一间隔”的办法,只要能生两胎就感到满意。
  在全国紧抓计划生育的形势下,翼城县却相对平静地度过了紧张的几年。“我们在宣传的时候一样很严厉,执行的时候又相对温和,以说服为主,这是我们工作慢慢得到支持的原因。”冯才山说。
  安斗生一度担心,生了二胎,会不会又要有三胎、四胎?后来随着试点的展开,安斗生的担心一扫而光。
  在允许生二胎之后,有了商量的余地,说服工作就成了工作重心。
  在南庙村,妇女主任张爱萍的工作也在试点中磕磕绊绊地逐步改善。
  在自愿带头流产之后几年,张爱萍生了一个女儿,试点开始后又怀上了第二胎。村里的舆论压力和她肚里的胎儿同步孕育:“她生了二胎如果还是女儿,会不会去做绝育?”当她还挺着肚子的时候,镇计生委主任就给她下达了指示,“生完二胎后你必须第一个去做绝育!”倔强的张爱萍果然在第二年做了绝育,原因是“为了国家需要和便利以后工作开展”。这类的故事在当年被奉为典型,年底张爱萍因此获得了山西省三八红旗手的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爽在2007年前后曾经到翼城县进行调研。
  在他看来,翼城县的计生政策是当时条件下的一种博弈:“老百姓通过时间来换取多生孩子的机会,管理者则用‘二胎’的退让更好地控制多孩、缓和干群关系。”
  无围可突的试点
  1990年,安斗生到北京向国家计生委汇报工作。当时的一位领导向他表明了态度:“这个办法还是不能推广,不过山西省如果觉得不必要撤销,那就继续搞。”当时安斗生无可奈何,但心里很不服气,“根据我的经验,这个办法如果在临汾地区铺开,其实完全是可以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爽认为,25年过去了,伴随着国内数省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一二孩生育间隔限制的取消,翼城县的试点生育政策模式已经错过了推广时机。
  但真正使翼城计生政策“失效”的,恰恰来源于经济发展之后,人们的自我调节。如果说当初被寄希望从人口压力中突围而提出的试点,如今更多时候已经无围可突。
  即使在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很快的翼城县,现代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取代了以往的观念。在西贺水村的随机入户调查中,大部分家庭表示抚养二胎是极限,一胎更适合。张彩虹、诸爱丽和任迎迎都是西贺水村的村民,她们的年龄在31~35岁之间,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她们和家人都不愿意多生。
   “以前集体吃大锅饭的时候,多个孩子不就是多副碗筷嘛,现在孩子抚养负担很大,一个男孩结婚盖房就要20万以上,从小养到成婚,没有100万肯定不行。生多了养不起,少生反而可以快富。”冯才山说,“如果说现在翼城的政策有什么地方可以进一步改进的话,就是可以取消晚育的要求,更多地让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人口生育有其自然规律,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活模式是什么,就决定了人家自觉地生几个孩子。”梁中堂说。
  25年的试点,随着无可阻挡的社会进程,轻易实现了人们的自发少生晚育。这印证了梁中堂最初的设想,从这一点来说,翼城试验的“自动失效”却恰是翼城试点得出的最重要结论。
  据《南方周末》
  编辑/万晓艳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早产儿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0例重症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在微量喂养后口服益生菌进行预防。结果:两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7d时真菌感染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抗生素治疗14d、21d、28d时,研究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抗感
10月14日,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司长何毅、河南省粮食局副局长乔心冰一行到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香面业),就粮食产业化进行调研。天香面业总经理李强首先向何毅
【摘 要】 本文首先从中医角度分析了失眠症的形成因素。并对如何防治失眠症进行了对策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中医失眠 因素 医治  一、失眠症的形成因素  1.1 疾病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因素  第一,在疾病发展中疼痛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因素。在人体躯干、肢体、头脑及内脏出现疾病时会出现局部或全身性的疼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身体血液循环不良,以及缺乏肢体运动,使得肌肉和肌腱出现萎缩;或者由于过度运动造成身
这些“农村版的海归”带着增加了的人生资本返乡。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她们下一代的人生和中国乡土社会的面貌。
目的探讨缺血性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体会。方法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协助下选取他科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缺血性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48例观察组与
【摘 要】 目的 对脑卒中失能老人照顾者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的脑卒中失能老人和其照顾者各100例为实验研究对象,运用社会支持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等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脑卒中失能老人照顾者健康促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家庭照顾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总分和病人社会支持得分均明显低于常模,具有统
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可以任意处分学生,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使学生原本被限制和剥夺的一些法定基本权利得到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直
本文着重就艺术形象的形成及其所体现的本质特点、艺术魅力等对印度的沙恭达罗和我国的杜丽娘形象作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杜丽娘形象比沙恭达罗还更完满,更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