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学主要从知、情、意、行四方面进行。本文指出提高思想品质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针对教师素质、教材特点、学生思想实际、家教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时效性
  
  1 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素质是基础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课程犹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照亮了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视野。无论是在课程功能、理念、目标、内涵方面,还是在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方面,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突破与创新,正冲击着业已形成、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教师既要具备精湛的业务知识,又在相关学科上有所建树,还具备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素养,构成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容量。
  在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既要传授学问之道,又要传授做人之理;既要传授课堂学业,又要传授立身基业;既要解攻书之惑,又要解成长之惑。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育德,春风化雨。
  直面新课程,“为了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教师如何真正实施角色转变,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优化教学艺术,不断学习与创新,超越现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自我。
  
  2 挖掘教材,把握特点是主渠道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教材的每一课都蕴含着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教材内容大多以具体的人物或事物作为载体,当然也有少量一些已被大家所认可的、富有哲理的寓言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来教育启迪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典型性和情境性,这与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的导向功能和教育作用,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运用好教材,把教材内容分析好,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理因素教育学生,让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和具体事例栩栩如生、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是提高对教材信度的第一步。其次,为了让学生信服,教师还要列举相应的、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作为补充材料,来印证、说明教材中的道理,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所列举的补充事例,同样也一定要真实、具体。时间、人物、地点要介绍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叙述完整,不能因为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马马虎虎、随随便便。任何虚构、臆测的事例,不管教师编造得如何圆满、天衣无缝,一旦被学生所察觉,不仅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还会削弱整节课乃至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信度。所以,教学内容的真实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显得尤为重要。
  
  3 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要有献身事业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不仅教学生学知、做人,还要对学生倾注无比的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明辨是非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只有这样,学生心中的教师才是美好的,学生才会乐学。
  其次、用精巧的教学艺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用自身情感的发挥与教材情感和谐统一,与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谐统一;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层次的变化发展,发挥富有情感的语言感染功能。有效启迪学生智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思想觉悟,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最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量采集社会生活中生动形象的素材,拿到课堂上“为我所用”,最大限度、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打开学生的心扉,掀起思维波澜,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心理抑制,课堂中努力寻觅生活中真实的少年形象,提高教学实效。
  
  4 家教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终达成
  
  “5 + 2 = 0”是针对有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受家庭、社会影响的一种形象化说法,意思是说五天的学校德育教育加上两天的双休日家庭、社会生活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就等于“零”了。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的脱节。因此,要最终真正收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还必须与学生的家庭、社会等实际生活环境紧密结合。(1)品德课教师要经常性地调查、了解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的有关情况,与学生的家长做好联系沟通工作,让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2)经常性地挑选有关的“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影响”之间的“差异点”,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分析、讨论等活动,以让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
  实践是检验学生道德认识的标尺,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抓住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感恩教育     1 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摘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简要论述了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重要性    随着中国教育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着重在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
2005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已成为全球占首位的死亡因为,在全年总共5,800万的死亡人口中,30%死于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CVD已成为城乡居
前言稀土(rare earth, RE)包括17种元素,其中镧至铕为轻稀土元素,钆至钇为重稀土元素。我国是稀土资源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稀土在农业、畜牧业、工业、国防和高技术产业及
摘要传统的教学环境是以黑板加粉笔为主体的。它制约着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活动形式、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的管理方式等等。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试从多媒体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运用方法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如何避免偏差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呼唤多媒体教育技术    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是传统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教学思想品德原则    1 着眼四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钻研教材,把握特点  思想品德新教材突出时代特点,把“五爱”教育作为教学基本内容。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融思想性、知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文就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发表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绝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悦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用文明健康的方式过更好的生活的乐趣,引导他们明白“其
摘要要想把公司推向更高层次地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在宣贯集团公司母文化的基础上,以员工职业行为作为切入点,提出了程序化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晋煤企业文化程序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1 程序化管理的概念及提出的必要性    程序化管理是在对员工日常的工作程序进行了有机合理的整合基础上,把更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员工行为管理中,使得员工按照标准作业,按照程序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被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所代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及其教学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要求。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     1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