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的选课管理,促进学分制纵向发展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en8431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行学分制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深入改革, 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选课资源匮乏、选课缺乏指导、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不大等问题, 本文针对学分制管理下选课等突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 它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 已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目前, 高职院校实现学分制还存在着选课资源匮乏、选课缺少指导、学生对选修课兴趣不大、教学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为打破这些制约因素, 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 优化课程体系, 丰富选课资源; 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实施现代化的教学管理。
  一、学分制体制下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课制度是学分制的标志之一, 选课制度实施的效果,决定了学分制的真实价值。学生选课的效果与选课制度有直接关系。笔者通过对几所高职学院几年来实施学分制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中发现, 学分制的选课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 高职院校的学分制管理还不够完善, 还没有较完善的选课服务, 没有真正服务好学生选课的需求。目前,选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选课资源匮乏
  开课充足和选修课水平高是实施学分制的前提条件。实施学分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社会需求,在导师的引领下构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知识结构。据调查统计, 很多高职院校选修课数量不足, 选课时间有限, 学生不能真正自由选课。选修课数量的有限, 影响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与我们培养宽基础、活模块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不吻合。一些高职院校开设的选修课水平不高, 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 选课缺少指导
  学分制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为发展学生个性、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在中学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形成了依赖的习惯。实行学分制后, 尽管学生有了选课的自主权, 但对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了解。特别是新入学的学生, 对有些专业课程先修后续关系不清楚,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割裂。另外, 学生选课时就易避难, 把获取学分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 从而造成学习质量下降, 违背了实施学分制的初衷。我们学院自从实施学分制以来, 对学生选课实施了“导师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据调查, 因学生课程多、导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造成学生选课盲目性, 从而影响学生的选课质量。
  (三) 选课资源狭窄、学生对选修课缺乏兴趣
  由于高职学院的教育资源不足, 导致选修课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拓展课程或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 知识面狭窄, 没有体现学分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优越性, 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很小, 导致学生对选修的课程缺乏兴趣, 到课率低, 课堂纪律松懈,教师难以管理,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四) 教学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学院各个综合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 但在学分制实行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由于配套制度不完善, 如实验室、图书馆、财务管理以及后勤服务部门等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 或多或少限制和制约学分制的实施和发展。
  二、加强选课管理,实现学分制的纵向发展和改革
  相对灵活的选课制是学分制管理改革的关键,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实行学分制的核心。因此, 高职学院应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加强选课管理, 以保证学分制管理的顺利实施和纵向发展。
  (一) 优化课程体系,丰富选课资源
  课程设置是选课的基本条件, 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课可选, 因此在选修课程开设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尽可能多地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 开设高质量的课程, 特别是保证选修课的数量、种类和质量, 以便扩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和选择度, 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一是要优化课程体系,保证课程设置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 防止部分学生因选课不当造成知识结构断裂, 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合理压缩必修课的学时数,开设更多的选修课。要减轻学生压力, 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增强学生课外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合理设计人生规划。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丰富学生的选课资源,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模式、多规格和多方向。
  (二) 建立和完善导师制
  从我们学院几年的选课情况来看, 虽然学生有了相对自由的选课空间, 但部分学生选课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导致其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关联性和完整性, 无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从而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保障选课的顺利实施, 应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导师制。导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专业以及发展方向的意愿等综合情况, 帮助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计划,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 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完善知识结构。导师制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和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的专长,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发挥最大的潜能, 避免学生在选课中出现避重就轻、舍难取易的倾向, 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处理选课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选课的预警机制, 通过导师加强对学生选课有效的指导, 避免选课上存在的盲目性, 有预见性地提醒学生如期选课,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合理进行学业规划, 尽可能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对选修的课程缺乏兴趣等问题。
  (三) 加快教学资源建设, 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保证课程数量和质量充足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选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要加大高职学院硬件设施(教室、图书资料、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革传统的排课方式, 开设数量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同时为了保证选修课程的质量, 还必须进一步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一方面要求开课教师必须上报相关材料(包括教材、课时、考核内容等), 由学院组织专家严格审批, 择优录取; 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考察评估, 为优秀的课程予以奖励并给予建设资助, 停止开设不合格的课程, 以确保选修课程质量。
  (四)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实施教学管理现代化
  学分制是不同于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对于学年制,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环节大大增加, 因此必须制定和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弹性学制、选课制、导师制、学生成绩管理办法、学分收费管理办法、动态的学籍管理制度、考核模式、重新学习等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应使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都能充分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这是保障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实施成功的前提。同时, 完善学院其他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 完善与学分制相关的人事、财务、学生及后勤管理的相关制度, 保证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和更新教学管理系统的软件与硬件设备, 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为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 推进学分制的过程是一个教学改革、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选课实际问题, 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反思, 才能把选课工作做得更好, 才能将学分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进一步实现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方君.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理抖教育, 2003(2) .
  [2]曹莉艳.我国高校选课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9) .
  [3]蒋新兰.高校学分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9(8) .
  [4]杨爽. 当前高校学分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性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7(1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逐渐不能适应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要求。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简要阐述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方法研究,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精细化管理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精细
以漂白阔叶木纤维为原料,采用浓硫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晶体纤维素(NCC),并通过粒径测定、Zeta电位分析等对NCC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流延刮膜法制备了淀粉/NCC复合薄膜,通过测定
据报载2012年11月泉州安溪县一名17岁男孩因阴茎经常勃起,感觉很羞耻,在家里挥刀自残。这种事情出现在21世纪的中国实在令人震惊。再联想到前两年发生的云南小学生、上海中学生集体卖淫案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非常痛心,这些事件再次说明了我国中学生性教育的缺失。中学生性教育不能再“羞答答”了。  一直以来,成人在孩子面前,谈性色变,家长闭口不谈,老师支支吾吾。面对“应试教育”,性教育的开展阻力重重,大
【摘 要】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各酒店都在试图通过计算机网络支持以实现科学的工作组织和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酒店管理软件一般都是为大型酒店而开发的,功能完善但复杂,且一次性投资颇高。本文以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遂宁市中小型酒店的管理现状为参考,设计开发一套成本低、易于操作、适用于中小型酒店的客房管理系统,以帮助中小型酒店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