鞣花酸pH敏感载药微球的释放规律研究

来源 :应用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基材,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鞣花酸复合微球.考察了微球的形态,测定了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鞣花酸复合微球呈球形,表面有褶皱;对浓度为4 g/L的鞣花酸分散体系,载药量为14.36%,包封率为86.16%;微球在不同pH介质溶液中鞣花酸的释放有明显差异,在较强酸性环境中鞣花酸释放率很低,随pH值的升高,鞣花酸的释放略有增加;在偏碱性环境中,鞣花酸的释放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而在人工肠液中24 h累计释放率则达到90.45%.
其他文献
为了制备一种新型的两性壳聚糖,拓展壳聚糖的应用范围,以甲壳素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制备一种亲疏水结构的两性壳聚糖.首先甲壳素的C6-OH与2-氯乙胺盐酸盐(ACH)反应,接着C2-氨基脱乙酰化,最后与柠檬醛进行希夫碱反应.采用紫外、红外和X-射线衍射(XRD)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两性壳聚糖在253 nm处具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其酰胺Ⅰ、Ⅱ、Ⅲ谱带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1650,1575,1380 cm-1;与甲壳素在9°和19°处明显的特征衍射峰相比,两性壳聚糖9°处的特征峰消失,19°处的特征
在以太西低灰无烟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加入Mn(NO3)2进行改性,制备具有特定组成结构的活性炭.采用XRD、SEM、氮气吸附等方法研究Mn(NO3)2的不同添加量对活性炭孔结构、形貌、比表面积,以及收率、吸附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锰活性炭表面不仅有较多微孔而且还含有大量大孔结构,锰盐加入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吸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且作为电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容性能,在锰含量为10%时比电容达到最大值,为110.3 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