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小练笔”的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于永正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小练笔”,因其贴近课堂、形式多变、方法多样而成为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又一途径。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课文语言、学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对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中如何落实练笔的实效性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巧借“生花妙笔”
  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
  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尊严》;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掌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2.巧向课文借“插图”,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文中的插图,画面表现的只是某一瞬间的情景,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也是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巧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写片段、续编故事,使学生写话兴趣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比如《燕子专列》的插图画的是小贝蒂捧着燕子的情景,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贝蒂找到了冻僵的燕子是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提供了思想上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情境。
  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全神贯注》一文中,罗丹如痴如醉的作画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鱼游到纸上》一文中,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画时的神态及“一会儿……一会儿……”那画鱼时的动作,这些都是精彩、优美的语言。学完这两篇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
  二、在阅读教学中巧迁活用
  1.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语句优美,采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篇赞美家乡的短文。
  2.变换文体练习写——改写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近旨远。可以将古诗的韵律美转换成一幅画、一个记叙文或剧本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对古诗的深刻体验,可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课文,还能锻炼其写作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如教学《游山西村》一诗时,学生将此编出了情节生动的记叙文。
  3.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
  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空白”,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乡下人家》一文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但全文并没有写冬天,教学中,问学生:“你能结合生活,写写乡下人家的冬天吗?”因为本班学生来源于农村,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都能写出那一道独特、迷人的冬天风景。
  三、在阅读教学中深挖适练
  1.巧用学生的“说”
  这类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的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表达欲望,若教师能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让学生练笔,学生自然有话可写。为“乐写”打下基础。如教学《燕子》一文时,笔者采用“光彩夺目”为教学起点,让学生看图读文圈划:哪些景物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构成了多彩的春天。细心的同学听后,马上提出异议,说多彩的春天远不止这些景物。于是,笔者顺势让他们说一说春天的多彩,再写一写,以不同角度来理解春天的含义。
  2.善用学生的“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那么可不可以让随文练笔也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呢?学《普罗米修斯》时,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内容中的为什么不具体写怎样受折磨和怎样坚持?笔者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受折磨和怎样坚持的过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简练的语言用生动的文字表现了出来。
  3.活用学生的“爱”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好吸收。但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学习中,要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課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个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其他文献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当中,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语文味,这三个字虽然简单朴实,但是内涵却十分厚重,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文味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具备的一种特点和整体美,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上语文味的生成,并采用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法让小学语文课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一、让识字教学洋溢语
在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党员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及作风建设。创先争优高校学生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前言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曾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机会日益增多,社会对懂英语的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社会形势下,高职院校护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有所提高,要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和英语交际能力强的优秀护理人才,这就需要对当前护理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基于护理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外活动以及师资力量五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法,以期教学改革取得成功。  高职院校护理英语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经济
【摘 要】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承载着活动的发展目标、活动的内容以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本文基于海森高教育理念优化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以期能满足幼儿探索和游戏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区域活动 区域材料  海森高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在此教学模式中,幼儿通过与人、材料、事件、思想的直接互动发现知识,活动是由幼儿发起的,建立在幼儿自发的
摘要 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形势。当今大学英语已进入后大学英语时代,其教学改革应从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中国经济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帮助中国与世界在多领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传播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从后大学英语时代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并提出应从中国典
【摘 要】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指出: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题眼与感知。学生的朗读是走进课文、感知语言的有效路径,不应该成为教师独有的权利。教师就必须要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到文本中去,在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保留那一份独特的理解与感知。本文提出要潜入文本内核,读出语言精彩;尊重多元感知,读出个性体验;依循认知特性,读出人物情趣,从而借助朗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