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玩好 ”科学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好玩”展现的是科学学科自身价值,“玩好”则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只有在科学课好玩的基础上才能“玩好”科学课。如何让科学课真正“好玩”起来?又如何让学生“玩好”科学课呢?下面就以我执教的《大气压力》一课为例,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感想。
  一、选择“好玩”探究内容
  首先,探究内容应是学生可以学,学得会,符合其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四年级的儿童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不仅能对直观感知的事实进行解释,而且能对言语提供的事实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解释。正是基于此,教师选择了探究大气压力,它虽然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能通过它对物体的作用来感知。因为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力学的内容他们可以学,也学得会。
  其次,选择的探究内容应符合洛克定律。洛克定律又称“篮球架”原理。正是篮球架有一个只有跳一跳才够得到的高度,才使篮球运动成为世界性的体育项目。事实如此,内容太简单,容易让人失去兴趣;内容太难,容易让人半途而废。所以,选择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内容,对学生最有吸引力。大气压力与地球引力、摩擦力一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力,但大气压力相比这两个力又稍显复杂,如它的方向、它对物体的作用、影响它大小的因素等。所以,学生在学习了苏教版四下《无处不在的力》单元基础上,再探究大气压力,就需要“跳一跳”了,这能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当然,难度也不能太大,应适宜。
  二、设计“好玩”的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严谨求实的,但探究的过程和形式并不刻板模式化,而是类型多样,充满乐趣的,这正是学生觉得科学课好玩的原因所在。在设计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活动基础上,教师再施以恰当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好玩”的探究活动中“玩好”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何设计“好玩”的探究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贴近生活的活动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从他们熟悉的具体事物中展开探究。《大气压力》一课中,教師就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大气压力的探究一下就有了亲近感。如设计吸饮料,让学生体验大气压力与我们生活有关;再如吸盘承重环节,选取挂的重物是矿泉水,相比实验室常用的钩码,它更富生活气息,学生对重量的感知更直观。利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来进行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无处不在,无时不可。
  (二)多感官参与的活动
  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在教学《大气压力》时,教师以覆杯实验引入新课,学生猜测到可能与空气有关后,将装置放入真空罩中抽去空气,学生亲眼看见杯子里的水掉了下来,一下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大气压力的活动中来。接下来的吸饮料环节,让学生用嘴对抗大气压力,体验没有大气压力时吸饮料的困难程度,让他们再次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在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和大小环节,学生更是多感官参与,把探究活动变成一种自我需要,提升了探究能力。
  (三)有思维含量的活动
  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重视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活动,而非毫无思维含量的游戏式活动。《大气压力》的活动设计前后呼应,相互关联,每个活动围绕大气压力这条主线,都有立意,学生一步步地探究,也让这个无形的力逐渐显出“形”来。本课有三个活动都采用正反证法,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渗透正反思维的方式,让他们运用到今后的探究活动中去。如活动中让学生先体验没有大气压力的帮助吸饮料的困难,再体验有大气压力吸饮料的轻松,通过对比,体验其对生活的重要性。学生经历先猜想,再正反两方面验证,最后解释,充分体验到思维的乐趣。这样的设计,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含量十足。
  三、营造“好玩”的氛围
  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发挥他们的潜能,有利于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只有在“好玩”的氛围中,学生才会觉得“科学好玩”,从而“玩好科学”。
  首先,创设让学生“敢玩”“想玩”的环境。整堂课探究活动的设计、立意、选材都生活化,没有操作上的难度,这就消除了学生缩手缩脚的畏难情绪,从而能放开手脚去投入到对大气压力的探究活动中去。如探究大气压力的方向和大小环节,教师出示材料:木板、吸盘(有大有小)、水、试管、小塑料片,并提问: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寻找到大气压力的踪迹,感受一下它的方向和大小吗?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挑战欲望。活动过程中,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吸盘吸在木板上,拉下来很费劲;试管装满水,盖上小塑料片,无论朝哪个方向,水都不掉下来。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力很大、方向是四面八方。
  其次,成为“好玩”的老师。四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学生常常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科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因为在孩子心中科学老师是本百科全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然,亲切的表情,机智幽默的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样能拉近师生距离,让他们愿意在你的引领下踏上充满乐趣的科学探究之路。
  总之,科学教师应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努力让科学课“好玩”起来,展现科学学科的魅力,通过深研教材,精心设计“好玩”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玩好”科学课!
  【作者单位:常州市怀德苑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网络课程资源对小学科学教学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应用网络资源的教学途径,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教学的发展。  就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实施的情况看,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内容单一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从网络资源大集合的平台当中筛选出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内容,以此来丰富小学科学课堂,提升学生认知感,
期刊
在对小学科学课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把握的一个重点便是将学生引导着展开科学探究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擅长展示结构完整的探究材料,对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使探究的过程整齐有序,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更加科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探究思考,展开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如此一来,方可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研究显示,小学科学学习的
回顾了医院延续护理专科的发展状况及取得的成果,阐述了延续护理服务部通过建立架构,采取电话随访、提供电话咨询、实施心理康复活动、上门服务、社区转诊等多种途径为出院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