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对玉米秸秆多糖产量及基本结构特征影响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探索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本研究以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并监测了发酵过程中多糖的含量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经Sevage法除蛋白后通过醇沉得到多糖产品FFSP和FFSP0,利用气相色谱(GC)、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多糖产品的基本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发酵液多糖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677.54 mg/L;虽然FFSP和FFSP0均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但其摩尔比由FFSP0的1∶4.6∶6.5∶1.4∶2.9∶2.5变为1∶13.4∶16.8∶3∶2.7∶8.4,微生物的存在增加了多糖的含量,并改变了多糖产品的单糖组成;SEM显示FFSP0为粒径小的粗糙的球体,而FFSP为粒径大的较光滑球体。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加入对秸秆多糖的产量与基本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方向,也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逆流超声预处理大米蛋白对其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影响。首先从米渣中提取大米蛋白,以ACE抑制率为主要指
为了提高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标准。本文利用催化式红外辐射技术对含菌量超标的香葱进行杀菌,考察了单板和双板两种加热模式下不同温度对香葱微生物的杀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