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内功秘诀旨要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守元
  
  凡是练拳习功的人,第一紧要的是固其精气,守其元阳。精稳则真气旺盛,真气旺盛则精神焕发,化精转气,传布到全身内外各处,则可身体健壮,百病难生,气力强大,为练高功打下坚实的根基。
  守元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平心静气。提高精神修养,见色无心,心无杂欲,持之以恒,意欲不兴则元阳自固。平日勤苦得来的功夫,切不要贪一时的欢乐而前功尽弃,否则高功难成,望学习的人时刻收束身心,谨记莫违。
  
  二、知止
  
  拳法的内功,以止心系念、专心一致、心平气和为初步要求。心念止住,精神就安定;精神安定,就可以专心练功习拳,自然技术易掌握,而劲气的周运也能细心体会出来了,如此也就渐渐进入了神妙的境地。
  今有一种方法,在这里简略地讲一下。无论盘坐、倒卧还是站桩静立,只要一开始行功,就把一切杂务乱想都放下,静心保持沉稳安详、一灵独觉的状态,直到渐渐地感觉不到自己和外界的存在。自觉要收功的时候,返回神意进入下丹田片刻,使神气回归集聚而没有遗漏。之后,再双手叠合搓热,以脐为中心,正反各揉摩四十九转,接下来浴面、揉耳、拍头,散火以全功。
  止念静定当中,神静了下来就可以体觉到细微的感应,经络、皮下气血串流,或痒或跳,这些都是入功后自然产生的现象,千万不要惊慌恐惧。只要一心静定,任其自生自灭,忽然精神一片空寂而心中感觉一片朗朗光明,又是别有洞天了。
  
  三、气法真言秘要
  
  (一)养气功夫
  一般没有练习拳法的普通人,大多不是气虚就是气实。身体虚弱的人元气不足,血行不旺,叫做气虚。而多数身体看似强壮的人,血气方刚,但气浮且躁,叫做气实。这两者都是不正常的状态。因而内功第一步就是要纠正这两种状态,平衡气血阴阳,使虚弱的人强壮,使气实的人“沉实”,然后才能说到练习拳法武功。
  1 弥陀登天立足法
  本法可以调补身心,使人元气充足,通达周身,转弱小而成强壮。其法虽简,效力宏大,素为少林僧众入门必习的功夫。先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的场地,收整身心使之安定下来,两足开立等肩宽,胸平背正,头领目张,闭口抵舌,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摆好姿势后,先深深地吐三口浊气,然后再尽量细、缓、深、长地向丹田吸气,同时脚后跟提起。吸足气后再缓缓以口呼气,脚跟下落。初时以49次起落呼吸为度,日后渐增。
  2 立地成佛沉气法
  气实的人虽然强壮,但稍经运动劳累就全身颤抖,面青嘴白,气喘吁吁。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血运行状态不稳定,后劲不足,元气不沉实、不牢固。本法是少林高僧的秘传功夫,结合禅法,练之可治中气不定、气躁浮扬。其法先用高位马步桩,双手合十于鼻不,系心呼吸,气沉丹田。此法行功以一时辰为度,若有佘时也可增加时间。收功的方法依旧是摩腹、浴面、拍头。
  
  (二)调气功夫
  元气因调养得到壮大,但仍然要经过调练才能使之或出或入,或上或下,或显于外,或行于内,运使自如。因此养气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加练调气功夫。
  1 闭息法
  姿势坐或立,选取空气清新的场所。先尽量缓慢地将体内全身浊气呼出,再均匀地吸气并用意沉入丹田。如此反复十余次后,再用闭气,即吸后闭气,坚持练习,调节呼吸,吐故纳新,使气血运行、内力充沛,实在是一妙法。
  2 运使法
  此法在于练习拳术的过程中,采用吸蓄呼发的方法,将呼吸配合于拳法招式中。凡是出手出脚,就呼气:凡是收束手脚身形,就吸气沉入丹田。呼气则舒展于全身,吸气则收敛于内,务必使呼吸和顺,不勉强,不郁结,不喘息,元气自然通畅,绵绵不绝。久久纯熟,气力自然充沛沉稳,拳技自然收发随意、操纵自如。
其他文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摒弃传统教学理念,通过明确学生学习语文目的,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方法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鞭,是武术兵器之一,有硬鞭和软鞭之分。  硬鞭一端粗,一端细,一般以钢、铜、铁或坚木制成,鞭头、鞭尾两头皆可使用,鞭长为1.0~1.4米。  软鞭泛指以环串连数节鞭体制成的一类软器械,由鞭头、握把、中间若干铁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用圆环相连。软鞭按鞭节可分为三节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一节鞭、十三节鞭和双鞭等,且以九节鞭为代表而多练常见。  通常把鞭头、鞭把处加上彩绸的鞭称为“彩鞭”,而鞭身通体不加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