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民族性格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塑造性格,性格体现文化,文化与性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家族地处中国的腹心地带,历来就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山地经济一起促成了土家族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与乐观浪漫的民族性格,使得土家族成为中华民族中的璀璨明珠。
关键词:土家族;文化;民族性格;山地文化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地民族,如今人口约有80多万,居全国少数民族第六位,其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武陵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山区,境内山峰林立,是沟通中原地区汉文化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必经之道,土家族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形成其独特的民族性格。
一 土家族的历史沿革
彭秀枢在《关于土家族的历史沿革中》从历史传说、地理位置、出土文物、语言等诸多资料分析,认为今天的土家族就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世居湘西、鄂西及川东,本文采用其观点。自唐朝开始,中央采取羁縻州县制度,使土家族日趋稳定,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加强,也正是从这些时候开始,这一带的居民逐渐被统称为“土家”。
二 土家民族文化内容及其特质
1.独特的山地文化
(1)山地经济文化。土家族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大,山多田少,采集狩猎曾长期成为土家族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山多田少的土家地区,种植早粮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不过水稻种植有限,加之地多陡坡,蓄水不易,这就使得土家地区形成山区文化独特的耕作制度。这里还需提及与此区域相关的是土家族吊脚楼文化,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体现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2)土家情歌文化。土家族虽然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没有本民族文字,其民间文化太多是靠口耳相传,民间文化中,情歌便成了土家族人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媒介。考察土家族情歌的发展与演化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受汉文化影响较少,在封闭的环境中,土家族女性在婚姻上有较大的自主权,青年男女择偶基本自由,社会环境较为宽松。当土家青年择偶时,歌谣便成了土家青年男女的“媒人”。这一时期土家族情歌主要表现为自主、大胆、坦率、真诚、自然、乐观,充分表现了人性、人情的自由舒展。二是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情歌随着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汉文化逐渐侵袭到整个土家族地区,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汉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这时产生的情歌内容与风格都与以前大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反叛、抗争、坚韧。
(3)封建迷信思想。土家族文化受巫术影响较大,史载:“楚属泽国,其地多山、信巫鬼、重祀祠”。古时巴人这种“事鬼”风俗极为浓厚,对土家文化发生了极大影响,致使土家文化也深深打上了这种巫术烙印,“铜鼓祀神,帅巫击鼓,领卜而答以祀鬼,他若疾病,不信医,宰牛以祀神,歌丧哭嫁,祟尚巫鬼”等风俗在土家地区较为普遍。之所以如此,主要和山区民族封闭的社会生态环境和低下的认识能力有关。
2.特殊的多元文化
(1)传统文化的兼容。从地理位置看,武陵山地区是历史上几大文化的结合部,西部的蜀文化、东部的楚文化、北部的汉中文化、南部的云贵高原文化,加上汉族及其他民族向土家族聚居区的流动,对土家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土家族人也不断进入汉族地区,将汉文化带入到本族的传统文化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内容,造成土家族文化的多元现象,同时也使得土家族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成为一种兼容性的文化范式。
(2)内部文化的差异。土家族人口较多,受不同因素影响,土家族内部文化的差异性也较大,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结构,造成这种内部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族源的多元性。不少学者都认为土家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通过多民族的不断融合而形成的共同体,也因此造成相应的文化差异;二是土家族分布的地理环境问题。土家族处于武陵山地区,大山的阻隔加上历史上将此地划归不同行政区域管辖,使得土家族内部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受限,造成内部文化的差异性;三是外来文化的不平等。上文论述提到兼容性,正是这种兼容性使得外来文化强度的不同导致其对不同文化的吸收程度不同,即外来文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造成此区域内部文化的差异性。
三 土家文化指导下的性格表现
一个民族标识着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铸就不同的民族性格,上述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深刻反映了土家人民的民族性格:
1.强悍劲勇的性格品质。
独特的山地文化对土家族的行为方式产生较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家族居住区域基本上都是山高坡度的地方,日常生产生活就锻炼了土家族勇敢沉着的心理素质;二是独特的山地经济虽然给土家族提供了生活保障,但在抵御自然能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野猎生活铸造了土家民族强健的体魄,养成土家民族强悍劲勇的行为方式;三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历来是兵家相互争夺的对象,较少的土家族在长期抵御侵略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强悍、劲勇的行为方式。
2.热情浪漫的情感特征。
山区民族土家情感极为丰富,该请炽热、奔放、外露,内心所思溢于言表,丝毫不掩盖情感。摆手舞中那种模拟生产、战争刺杀等赋有力度的动作和欢快的节奏体现了土家民族炽热的情感;红绿相间,色彩分明的土家族服饰表现出土家民族热情奔放的情感;男女婚恋以“歌为媒”,这种大胆直接的婚恋方式反映了土家民族浪漫、外露的情感方式。同时土家族对外来客人更是热情,好吃的总是待客人,土家民族炽热、丰富、外露的情感方式和汉民族那种讲究含而不露,抑制喜怒哀乐的拘谨有制的情感方式绝然不同。
3.爱国进取的文化精神。
土家族人民在作战中英勇献身,忘却生死的献身的精神,是其刚强,勇进和勇敢性格的体现,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完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国家,这有力地说明了土家族人的爱国情怀,加上他们不甘于恶劣自然环境的困扰和民族的与阶级的压迫,刚强勇敢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体现出土家族性格中爱国进取的文化精神。
4.信鬼重祀的迷信心理。
生活在“信鬼重祀”文化中的土家族人民,部分民众迷信思想极为严重,“信巫不信医”、“低头三尺有神灵”,人们总喜欢把各种灾难同鬼神连在一起,求助神灵保护,造房、种地等日常生活都习惯求神问仙。
民族文化是维持民族稳定的重要特征之一,各民族文化在其发展丰富的过程中都对该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在推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该民族文化的深入发掘,认真研究各民族的性格,为推动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科学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秀枢.关于土家族的历史沿革[J].吉首大学学报,1980(1)
[2 ]邹婉华.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征探析[J].作家,2009(24)
[3] 黄柏权.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特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4)
[4] 王友富.土家族情歌文化及其民族性格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4)
[5] 段超.略论土家族文化的特点[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1)
[6] 黄颖.民族区城资质环境下的湘西土家族文化素质变化研究[D].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2012
[7] 佚名.巴民性格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5)
作者简介: 张 涛,男,安徽合肥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土家族;文化;民族性格;山地文化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地民族,如今人口约有80多万,居全国少数民族第六位,其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武陵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山区,境内山峰林立,是沟通中原地区汉文化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必经之道,土家族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形成其独特的民族性格。
一 土家族的历史沿革
彭秀枢在《关于土家族的历史沿革中》从历史传说、地理位置、出土文物、语言等诸多资料分析,认为今天的土家族就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世居湘西、鄂西及川东,本文采用其观点。自唐朝开始,中央采取羁縻州县制度,使土家族日趋稳定,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加强,也正是从这些时候开始,这一带的居民逐渐被统称为“土家”。
二 土家民族文化内容及其特质
1.独特的山地文化
(1)山地经济文化。土家族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大,山多田少,采集狩猎曾长期成为土家族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山多田少的土家地区,种植早粮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不过水稻种植有限,加之地多陡坡,蓄水不易,这就使得土家地区形成山区文化独特的耕作制度。这里还需提及与此区域相关的是土家族吊脚楼文化,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体现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2)土家情歌文化。土家族虽然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没有本民族文字,其民间文化太多是靠口耳相传,民间文化中,情歌便成了土家族人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媒介。考察土家族情歌的发展与演化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受汉文化影响较少,在封闭的环境中,土家族女性在婚姻上有较大的自主权,青年男女择偶基本自由,社会环境较为宽松。当土家青年择偶时,歌谣便成了土家青年男女的“媒人”。这一时期土家族情歌主要表现为自主、大胆、坦率、真诚、自然、乐观,充分表现了人性、人情的自由舒展。二是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情歌随着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汉文化逐渐侵袭到整个土家族地区,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汉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这时产生的情歌内容与风格都与以前大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反叛、抗争、坚韧。
(3)封建迷信思想。土家族文化受巫术影响较大,史载:“楚属泽国,其地多山、信巫鬼、重祀祠”。古时巴人这种“事鬼”风俗极为浓厚,对土家文化发生了极大影响,致使土家文化也深深打上了这种巫术烙印,“铜鼓祀神,帅巫击鼓,领卜而答以祀鬼,他若疾病,不信医,宰牛以祀神,歌丧哭嫁,祟尚巫鬼”等风俗在土家地区较为普遍。之所以如此,主要和山区民族封闭的社会生态环境和低下的认识能力有关。
2.特殊的多元文化
(1)传统文化的兼容。从地理位置看,武陵山地区是历史上几大文化的结合部,西部的蜀文化、东部的楚文化、北部的汉中文化、南部的云贵高原文化,加上汉族及其他民族向土家族聚居区的流动,对土家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土家族人也不断进入汉族地区,将汉文化带入到本族的传统文化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内容,造成土家族文化的多元现象,同时也使得土家族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成为一种兼容性的文化范式。
(2)内部文化的差异。土家族人口较多,受不同因素影响,土家族内部文化的差异性也较大,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结构,造成这种内部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族源的多元性。不少学者都认为土家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通过多民族的不断融合而形成的共同体,也因此造成相应的文化差异;二是土家族分布的地理环境问题。土家族处于武陵山地区,大山的阻隔加上历史上将此地划归不同行政区域管辖,使得土家族内部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受限,造成内部文化的差异性;三是外来文化的不平等。上文论述提到兼容性,正是这种兼容性使得外来文化强度的不同导致其对不同文化的吸收程度不同,即外来文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造成此区域内部文化的差异性。
三 土家文化指导下的性格表现
一个民族标识着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铸就不同的民族性格,上述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深刻反映了土家人民的民族性格:
1.强悍劲勇的性格品质。
独特的山地文化对土家族的行为方式产生较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家族居住区域基本上都是山高坡度的地方,日常生产生活就锻炼了土家族勇敢沉着的心理素质;二是独特的山地经济虽然给土家族提供了生活保障,但在抵御自然能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野猎生活铸造了土家民族强健的体魄,养成土家民族强悍劲勇的行为方式;三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历来是兵家相互争夺的对象,较少的土家族在长期抵御侵略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强悍、劲勇的行为方式。
2.热情浪漫的情感特征。
山区民族土家情感极为丰富,该请炽热、奔放、外露,内心所思溢于言表,丝毫不掩盖情感。摆手舞中那种模拟生产、战争刺杀等赋有力度的动作和欢快的节奏体现了土家民族炽热的情感;红绿相间,色彩分明的土家族服饰表现出土家民族热情奔放的情感;男女婚恋以“歌为媒”,这种大胆直接的婚恋方式反映了土家民族浪漫、外露的情感方式。同时土家族对外来客人更是热情,好吃的总是待客人,土家民族炽热、丰富、外露的情感方式和汉民族那种讲究含而不露,抑制喜怒哀乐的拘谨有制的情感方式绝然不同。
3.爱国进取的文化精神。
土家族人民在作战中英勇献身,忘却生死的献身的精神,是其刚强,勇进和勇敢性格的体现,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完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国家,这有力地说明了土家族人的爱国情怀,加上他们不甘于恶劣自然环境的困扰和民族的与阶级的压迫,刚强勇敢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体现出土家族性格中爱国进取的文化精神。
4.信鬼重祀的迷信心理。
生活在“信鬼重祀”文化中的土家族人民,部分民众迷信思想极为严重,“信巫不信医”、“低头三尺有神灵”,人们总喜欢把各种灾难同鬼神连在一起,求助神灵保护,造房、种地等日常生活都习惯求神问仙。
民族文化是维持民族稳定的重要特征之一,各民族文化在其发展丰富的过程中都对该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在推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该民族文化的深入发掘,认真研究各民族的性格,为推动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科学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秀枢.关于土家族的历史沿革[J].吉首大学学报,1980(1)
[2 ]邹婉华.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征探析[J].作家,2009(24)
[3] 黄柏权.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特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4)
[4] 王友富.土家族情歌文化及其民族性格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4)
[5] 段超.略论土家族文化的特点[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1)
[6] 黄颖.民族区城资质环境下的湘西土家族文化素质变化研究[D].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2012
[7] 佚名.巴民性格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5)
作者简介: 张 涛,男,安徽合肥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