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读的一篇小文章: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 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打雷吓着, 甚至被雷打到。 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 沿着上学的路线找小女孩, 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 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 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 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问她:“你在做什么啊?”她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有同行说:可惜这不是中国小孩,因为中国小孩不说“上帝”。又有人说:忘记了那篇《水很活泼》吗?有仁兄说:我认为低龄教学应以发掘孩子天性为目标,而不是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个现象没有,即今日文学之文学非昔日之文学。纵观之,“去中心化”可以概括也。种种现象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教师应如何上好作文课?
  一、教师应该做的
  (一)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借助多媒体,利用图像、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学写一处景物时,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游玩,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离大家较近的各个景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育人越来越显示出它重要的功能,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班级环境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文学的熏陶。优美的句子,精彩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可使学生耳濡目染,写作兴趣定能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观察,勤做笔记多交流。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
  (三)多说、多读。
  培养学生多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文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二、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做的
  (一)教师及家长不要揠苗助长。
  我们常常是从大人的愿望出发为孩子设计未来的,都是“站着说话”,很少考虑孩子本人的特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孩子一出生,我们就为孩子设计了各种未来,期望他们将来干什么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孩子打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可心太切,期望一餐就吃成个胖子。有些事情得慢慢来,得遵循必然的规律。尤其是人的成长,必须遵循人自身的规律,“揠苗助长”必然适得其反。过度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摧残。
  眼下,不少“神童”在忙着出书,忙着出名,就连他们的父母亲也跟着出了名。有的人,今天忙着这里作报告,明天忙着那里传经验,后天忙着出书,告诉所有的父母亲们:他们是怎样培养“神童”的。使得一些家长在诱惑之下,心里痒痒的。于是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在一夜之间赶上乃至超过“神童”们,对孩子的智力进行过早的开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三年级孩子作文刚起步,能说完整的话,能表达清楚意思就是非常棒的,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要妄图一口吃个胖子。对学生过分要求,让学生刚刚起步就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二)不要斥责孩子模仿。
  模仿是作文教学的起点。现在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通过模仿榜样,使信息加工的方法、规律内化为某种模式或图式,可大大减少尝试错误的成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模仿是作文之母,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属于基础教育,而创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提倡模仿和积累别人现成的具有示范性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才会有突破和创新。模仿可谓是成功作文的捷径,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习惯成为自然。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前三分钟”活动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对辅助和推动语文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课前三分钟”,论述了“课前三分钟”的特点和作用,并指出了开展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前三分钟 语文能力  一、什么叫“课前三分钟”活动  “课前三分钟”活动,就是在学习本堂课内容之前,利用一段极短的时间安排一些内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难点。无话可说,有话不知怎么说,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采用写日记、写周记、摘抄等方法。悟性好的学生,往往能从中受益良多,但对一部分悟性较差的学生来说,无话可说的烦恼则更突出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尝试作文的片段训练。这好比要让一部机器运转,先检验每个零件的质量。  初中阶段,记叙文是作文训练中占主要地位的文体。中心明确,语言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