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

来源 :汽车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alisa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冬
  
  这个“冬天”到底会持续多久,“裸泳”的有多少?是否能够过完这个冬天?
  
  
  格林斯潘不愧是“潘大”,2008年7月2日就剑指雷曼兄弟将会破产。9月,雷曼兄弟难逃破产的厄运。这也成为金融危机来袭的标志性事件。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大喊冬天来了时,很多人都还嗤之以鼻,但时间似乎验证了一切。
  随着金融危机的程度加深,华尔街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这股寒风还刮到汽车制造等实体行业。
  日本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出现了71年来的首度亏损,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具有标志意义。几乎所有汽车厂商在美国的销量都持续下滑。
  中国汽车业界的“狂人”李书福抛出“冬泳论”。2008年上半年的整体表现让人感觉“寒气逼人”,年底,汽车业最终告别了10年的高增长态势——销量下滑、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成必然趋势。最终总量没有冲击成功年前所说的千万辆大关。
  “过冬”一词一时间成为众多企业间相互问候的流行词,而“过冬论”越来越受到业界的认同。
  紧接着,南北大众突然宣告了“停产”。这稳居中国车市销量前列的“正副班长”的停产,给一些业绩不佳的车企增加了一点“过冬”的信心,反正不是我一个人在裸泳,只是谁现在能够离岸边远点了。而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车市降价的利好。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个“冬天”到底会持续多久,“裸泳”的是否能够过完这个冬天,现在都难以说清。
  福特、通用等全球大型车企都开始“自我救赎”,调整结构,停止生产大排量车,重点研发节油的小型车和新能源车,并纷纷开拓新兴市场,以弥补北美、欧洲市场的销量下滑。减薪裁员潮随之到来,一场二战后的世界性的“经济寒冬”正在上演……
  裁员的“白色恐怖”让白领人士保住饭碗绞尽脑汁,甚至不择手段。在职场中原本就处于相对弱势的育龄女性,怀孕似乎就成了她们最天然的“保护伞”。借助“金融危机宝宝”来躲过一劫,一时间出现了女员工集体怀孕的现象。
  中国政府一方面在呼吁企业不要大规模的裁人,一方面他们又以前所未有地重视到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将对国内需求具有不可小视的拉动。一揽子刺激刺激汽车消费的措施接二连三地登场,油价下降,取消养路费,购置税减半……
  这些政策似乎是倾斜给在“裸泳”中身体弱、易“伤风感冒”的国内的自主品牌,2009年也预示着是“政策年”,但仅仅依靠国家的扶持能否渡过难关?
  无疑,李书福是主动去挑战“冬泳”的。他说:汽车行业和IT产业不同,汽车企业不能被动“过冬”,而要凭借实力和胆识去进行“冬泳”,要善于在大冬天里找到大商机,创造大希望、形成大优势。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汽车市场的好日子过了10多年,一下子呈现低迷时,企业还不知所措,不过机会尚存,寻找到更厚的被子,在这个冬天给自己弄点补品,还需强身健体。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其他文献
在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世界第二大规模,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汽车生产、消费已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汽车文化创意产业也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带动作用,而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  初期涉足汽车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已经获得了丰厚回报,但从设计、广告、会展、人才以及运动上看,中国汽车文化创意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全部产业的总和也不超过100亿元,甚至不如几个国际顶尖大型赛事的规模。与
中国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在一类网站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如果你有心去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招聘类网站浏览一下,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将是各大汽车公司的招聘广告,这些广告支撑起了这些招聘类网站的生存与发展。  而与此同时,这些分类繁多的招聘广告也显示出一个问题: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的需求和短缺也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毫无疑问,对于下一个十年来说,中国汽车工业必须在技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