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魔鬼城是敦煌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我们一到敦煌,就有人不时说起这个地方,好像敦煌除了莫高窟,就属这个地方了。
有人将魔鬼城描述成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有人将魔鬼城描述为一个遥远的土堆。纷纷嚷嚷的最后,使魔鬼城变成了一个游客必去的地方。
到魔鬼城一探虚实,这成为我们在敦煌的最大愿望。时间不凑巧,我们将前往魔鬼城的时间选在了下午,这就注定我们要夜走魔鬼城。
狂风造就了“魔鬼”
确切地说,魔鬼城是敦煌市附近的一处规模很大的雅丹地貌群,西侧与罗布泊相连,面积大约500平方公里。
“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在茫无人迹的戈壁上行走,枯燥异常,除了戈壁还是戈壁,那些漫步在戈壁滩上的黑色砾石,几乎将所有的生命压制在萌芽状态。
这里是大自然的“风斧”经过数千万年的雕刻造就的奇异画面,如同一个神奇的魔幻世界。一个个姿态各异的风蚀残丘扑面而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留下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因为这里的风速快,当它们掠过地面的时候,就会发出“呜呜”的怪叫声,如同魔鬼在吼叫,所以人们称之为“魔鬼城”。
这种千奇百怪的造型吸引着许多慕名而来的摄影师和游客。为了拍摄落日,许多人常常在下午5点钟左右赶到那里,其实这个时候,戈壁滩正是烈日当头,酷热程度不亚于中午。戈壁滩的落日在7点钟才会有,一般快10点钟天才黑。夏天最热的时候,这里的地表温度高达75℃,足以烫熟鸡蛋。而夜晚戈壁滩的气温骤然降低,形成一种气压差。因而,夜晚的魔鬼城更是风如刀,将这里的土堆雕刻得千姿百态。
寻找“魔鬼”
越来越接近魔鬼城,地面的风貌也出现变化,路边一个个姿态各异的“凶猛野兽”扑面而来,千奇百怪的风蚀土丘,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风物景观,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快8点钟的时候,一个孤立的土柱从车窗外一闪而过,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到了。整个区域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为500余平方公里。这些年来敦煌市政府先后三次组织考察活动,对景区全部的风貌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过了公园的大门,还要往里面走上十几公里,才能到达魔鬼城的核心景区,这个规模庞大、气势磅礴、造型精美的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开发的仅仅是北区局部。由于面积广大,如果全部走完魔鬼城,即便是走马观花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魔鬼城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龙城”。之所以被称为“龙城”,是因为景区内确实有城市之像,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而且城内有多处与龙有关的景点。
魔鬼城内没有魔鬼,却有着让人难忘的经历。
汽车在一个景区停了下来,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在我们的东面,几十座被大风切割的土堆,一座挨着一座,高的四五米,低的两三米,它们极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中间是一个个风道。看得出来,这些土堆在几十万年前,是连在一起的整体,后来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大风从这块土地上刮过,逐渐地将土堆中间的酥土和沙粒吹走,同时,如刀的狂风掠过后将这些土堆雕刻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
我们在“孔雀回眸”前停了下来,这是魔鬼城的极品景点之一。西北地区本来没有孔雀,但是这只孔雀为何出现在这里呢?
于是人们给它附会了一个美丽的新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敦煌地区气候湿润,景色秀美,西王母甚是喜爱,于是在三危山上建造离宫,常下凡到此观赏游玩。有个雅丹姑娘不仅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而且对龙城王子产生了爱慕之心,两人常在此幽会。西王母派人来寻,谁知雅丹姑娘由于留恋王子和这里的美景竟延误了归期。西王母一怒之下,关闭了时间隧道,致使这里失去了时间,只留下了空间。
因而在我们眼中的这只孔雀扭着头,回望身后,似要仰头鸣叫,又好像舍不得这个地方,欲飞不能,欲留无奈。
传说往往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意愿,在魔鬼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依据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妙手,魔鬼城有了生命力,一座座土堆活了起来。中华先哲在此感天悟地,张骞出使西域在此驻足,丝路商队悠然而过,大唐高僧西天取经寂寞独行。
魔鬼城的夜晚
我们离开的时候,暮色笼罩了这个神秘莫测的地方。戈壁滩的夜晚让人有点孤立无援的感觉,我们匆匆上路了,试图逃离这个地方。
汽车顺着原路返回,车内寂静无声,魔鬼城给我们的震撼挥之不去。走了十几分钟后,渐渐地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堡式的建筑,黄泥筑就的墙壁上镶嵌着一个个方形的窗孔,昏黄的灯光照射在戈壁滩上,给人一种希望。
夜越来越深,车窗外的风也刮了起来。最先风是轻轻地掠过地面,卷起一缕缕的细沙。紧接着,风越来越猛,掠过地面的速度越来越快,声音也猛地大了许多,卷起尘土扑向我们。
从玉门关遗址到魔鬼城基本上都是砂石路,大都是沿着戈壁滩易于通行的地方加以整治,大体来说还是沟沟坎坎、高低不平。车身随着地面的高低起伏,如同一个小舟,穿梭在风浪之中。
我们透过车窗向后望,试图寻找些什么。前面黑黝黝的暗夜扑面而来,后面戈壁滩的苍茫向我们“招手”,我们能感觉出魔鬼城的神秘莫测,因为那里毕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毕竟有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魔鬼城。
有人将魔鬼城描述成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有人将魔鬼城描述为一个遥远的土堆。纷纷嚷嚷的最后,使魔鬼城变成了一个游客必去的地方。
到魔鬼城一探虚实,这成为我们在敦煌的最大愿望。时间不凑巧,我们将前往魔鬼城的时间选在了下午,这就注定我们要夜走魔鬼城。
狂风造就了“魔鬼”
确切地说,魔鬼城是敦煌市附近的一处规模很大的雅丹地貌群,西侧与罗布泊相连,面积大约500平方公里。
“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在茫无人迹的戈壁上行走,枯燥异常,除了戈壁还是戈壁,那些漫步在戈壁滩上的黑色砾石,几乎将所有的生命压制在萌芽状态。
这里是大自然的“风斧”经过数千万年的雕刻造就的奇异画面,如同一个神奇的魔幻世界。一个个姿态各异的风蚀残丘扑面而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留下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因为这里的风速快,当它们掠过地面的时候,就会发出“呜呜”的怪叫声,如同魔鬼在吼叫,所以人们称之为“魔鬼城”。
这种千奇百怪的造型吸引着许多慕名而来的摄影师和游客。为了拍摄落日,许多人常常在下午5点钟左右赶到那里,其实这个时候,戈壁滩正是烈日当头,酷热程度不亚于中午。戈壁滩的落日在7点钟才会有,一般快10点钟天才黑。夏天最热的时候,这里的地表温度高达75℃,足以烫熟鸡蛋。而夜晚戈壁滩的气温骤然降低,形成一种气压差。因而,夜晚的魔鬼城更是风如刀,将这里的土堆雕刻得千姿百态。
寻找“魔鬼”
越来越接近魔鬼城,地面的风貌也出现变化,路边一个个姿态各异的“凶猛野兽”扑面而来,千奇百怪的风蚀土丘,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风物景观,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快8点钟的时候,一个孤立的土柱从车窗外一闪而过,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到了。整个区域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为500余平方公里。这些年来敦煌市政府先后三次组织考察活动,对景区全部的风貌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过了公园的大门,还要往里面走上十几公里,才能到达魔鬼城的核心景区,这个规模庞大、气势磅礴、造型精美的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开发的仅仅是北区局部。由于面积广大,如果全部走完魔鬼城,即便是走马观花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魔鬼城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龙城”。之所以被称为“龙城”,是因为景区内确实有城市之像,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而且城内有多处与龙有关的景点。
魔鬼城内没有魔鬼,却有着让人难忘的经历。
汽车在一个景区停了下来,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在我们的东面,几十座被大风切割的土堆,一座挨着一座,高的四五米,低的两三米,它们极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中间是一个个风道。看得出来,这些土堆在几十万年前,是连在一起的整体,后来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大风从这块土地上刮过,逐渐地将土堆中间的酥土和沙粒吹走,同时,如刀的狂风掠过后将这些土堆雕刻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
我们在“孔雀回眸”前停了下来,这是魔鬼城的极品景点之一。西北地区本来没有孔雀,但是这只孔雀为何出现在这里呢?
于是人们给它附会了一个美丽的新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敦煌地区气候湿润,景色秀美,西王母甚是喜爱,于是在三危山上建造离宫,常下凡到此观赏游玩。有个雅丹姑娘不仅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而且对龙城王子产生了爱慕之心,两人常在此幽会。西王母派人来寻,谁知雅丹姑娘由于留恋王子和这里的美景竟延误了归期。西王母一怒之下,关闭了时间隧道,致使这里失去了时间,只留下了空间。
因而在我们眼中的这只孔雀扭着头,回望身后,似要仰头鸣叫,又好像舍不得这个地方,欲飞不能,欲留无奈。
传说往往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意愿,在魔鬼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依据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妙手,魔鬼城有了生命力,一座座土堆活了起来。中华先哲在此感天悟地,张骞出使西域在此驻足,丝路商队悠然而过,大唐高僧西天取经寂寞独行。
魔鬼城的夜晚
我们离开的时候,暮色笼罩了这个神秘莫测的地方。戈壁滩的夜晚让人有点孤立无援的感觉,我们匆匆上路了,试图逃离这个地方。
汽车顺着原路返回,车内寂静无声,魔鬼城给我们的震撼挥之不去。走了十几分钟后,渐渐地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堡式的建筑,黄泥筑就的墙壁上镶嵌着一个个方形的窗孔,昏黄的灯光照射在戈壁滩上,给人一种希望。
夜越来越深,车窗外的风也刮了起来。最先风是轻轻地掠过地面,卷起一缕缕的细沙。紧接着,风越来越猛,掠过地面的速度越来越快,声音也猛地大了许多,卷起尘土扑向我们。
从玉门关遗址到魔鬼城基本上都是砂石路,大都是沿着戈壁滩易于通行的地方加以整治,大体来说还是沟沟坎坎、高低不平。车身随着地面的高低起伏,如同一个小舟,穿梭在风浪之中。
我们透过车窗向后望,试图寻找些什么。前面黑黝黝的暗夜扑面而来,后面戈壁滩的苍茫向我们“招手”,我们能感觉出魔鬼城的神秘莫测,因为那里毕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毕竟有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魔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