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r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来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学习 数学知识 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的背景。"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本着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的原则,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让数学走进生活的基本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捕捉"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根据小学生已具备的一定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更是充满着好奇。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再让学生举出每星期从星期日到星期六,过了星期六又是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些自然现象都属循环现象,让学生观察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学生通过试算"7÷3、10÷9",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
  2、还原"生活画面",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加减混合计算题"时,我设计学生表演"从公共汽车上上下车"学生对这种情境十分熟悉理解起来很容易,所以掌握得很快也很扎实。
  3、模拟"生活经历",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多的是配生活原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相遇问题"应用题,让二位同学模拟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中途相遇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结构特征。
  我们要努力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自己 "做数学"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二、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而忽视实际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联华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 ( ),孩子喝了一瓶的 ( ),侄子喝了一瓶的 ( ),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爷仨谁喝的多?同时用电脑演示三瓶喝去的过程。通过类似與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 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2、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日常生活"数学化"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妈妈去外地出差了,小红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正好过了两个月,妈妈回家了。猜猜小红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多样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数学生活化的扩展
  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教师要巧妙地沟连两者。教学时,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积极开展生活味的数学游戏。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例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可设计一个摆字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通过数学游戏,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奥秒,既活跃学生思维,又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源于学生身边真实的生活世界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如何让它们水乳交融,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亲切、自然、具体、有乐趣,这是我们数学教师所不懈追求的。
其他文献
石榴花染红了五月,香囊在微风中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端午又至。嘉兴是一座江南风情浓郁、水乡神韵独特的城市。7000年前在这里孕育的马家浜文化,是长
人的脸色有多种表现,而且往往与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比如,健康的气色是红润、有光泽的,然而,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有些人脸色苍白、暗黄或潮红……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
期刊
走进侗乡,最明显的建筑标志便是高耸于侗寨之中的鼓楼.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它巍然挺立,气势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作文复习,传统上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几年来我们要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效果。在此,我谈一下自己浅陋做法: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
民间借贷,这一古老的借贷形式一直活跃于“地下”,但随着央行2007年以来先后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比率达到17.5%),为198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这在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
尽管宋代最高统治者从未钦定任何思想体系为官方思想 ,更未以暴力手段保证某种思想在思想界的优势地位 ,实行着一种貌似开明的文化政策。但在实际上 ,他们以科举考试为枢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水务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形成了国家法规不断完善,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水处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水务投资主体多元化,水处理管网
耶稣传授3个人理财赚钱的方法:他给第一个人5袋金子,给第二个人2袋金子,给第三个人1袋金子,然后设定他们偿还的期限,看他们如何利用这些金子来赚取财富。第一个人利用5袋金子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的拥堵愈演愈烈,由于拥堵导致公交无法准时到达车站的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用户乘坐公交的积极性。本文主要采用GPS技术、3G网络技术、GI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