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学得好的人,在以后的学习中数学学科依旧学得很好。在我看来,这是由于他们的思维从小得到了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思维训练所取得的效果是后来的努力很难达到的。而如何更好地训练思维,我认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兴趣的培养。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优效果。
【关键词】思维训练;兴趣培养;相辅相成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被提及成千上万遍的话,自有它的道理在。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但是,这都是站在分开的立场上来看思维训练和兴趣培养。兴趣培养是思维训练的源泉,思维训练是兴趣培养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标、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二者不能是分离的,而是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看待。
1 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考验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教师们也面临着相应的考验。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适时作出调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心理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将对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实是没有那么容易达到目标的,思维训练和兴趣培养作为两个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殊性和难以到达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应对措施更加灵活多变。
2 如何提高一致性
2.1 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我们认识事物、提高见识的重要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法,在观察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发现规律,达到目的。观察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得到的,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既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又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单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入手是不够的,因为数学问题中常常带有很多抽象性的知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尤其是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程度并不高时,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直观说明和指导。渐渐地,由直观感知再上升到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在一个基础上再求另一个,就大大降低了难度,由此也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2.3 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事实证明很多数学问题就是动手做出来的。比如要理解“米”的概念,那就动动脚走一段路程;要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就称一称一些物品的重量,要计算实际应用题时就联系生活实际……再比如,遇到一些与图有关的问题,不妨让学生自己画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他们能收获更多。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实践往往能够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我们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就会去思考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法,从而也解决了思维训练问题。
2.4 善于运用启发法
一般的教师,会把题目的解法原原本本写出来,让学生照搬照抄。而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他懂得用怎样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对学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启发法。从题意的理解开始,一步步突破,直到解出答案。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参与了,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又能够发散思维,养成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好习惯。
2.5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个具备很强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他能够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把教材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教学内容,会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师们还应该将拓展意识应用到数学课上,比如在涉及到其他科目的题目上,可以多准备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2.6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一解是我们传统的认知,但其实一题也可以多解。学生在考虑多种解放时,其实就是一种对全面意识的训练。学生要得出多种解法,就必须反复钻研题意,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断提出新见解。一题多解还能够激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有趣。这样的思维训练与兴趣培养的结合是非常有效果的。
3 总结
综上所述,思维训练和兴趣培养之间有一个密切的联系。兴趣培养是思维训练的源泉,思维训练是兴趣培养的目的。两者之间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加不能孤立二者,而是应该着眼于两者的内在联系,不断探索二者结合的方法和优势。
数学学科本就是一个尤为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如果训练有素的话,在将来的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这一切又要基于兴趣的培养,毕竟如前人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的变化,同时不忘继续探索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06).
[2]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作者单位
江西省崇仁县郭圩中心小学 江西省崇仁县 344200
【关键词】思维训练;兴趣培养;相辅相成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被提及成千上万遍的话,自有它的道理在。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但是,这都是站在分开的立场上来看思维训练和兴趣培养。兴趣培养是思维训练的源泉,思维训练是兴趣培养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标、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二者不能是分离的,而是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看待。
1 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考验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教师们也面临着相应的考验。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适时作出调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心理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将对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实是没有那么容易达到目标的,思维训练和兴趣培养作为两个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殊性和难以到达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应对措施更加灵活多变。
2 如何提高一致性
2.1 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我们认识事物、提高见识的重要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法,在观察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发现规律,达到目的。观察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得到的,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既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又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单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入手是不够的,因为数学问题中常常带有很多抽象性的知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尤其是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程度并不高时,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直观说明和指导。渐渐地,由直观感知再上升到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在一个基础上再求另一个,就大大降低了难度,由此也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2.3 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事实证明很多数学问题就是动手做出来的。比如要理解“米”的概念,那就动动脚走一段路程;要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就称一称一些物品的重量,要计算实际应用题时就联系生活实际……再比如,遇到一些与图有关的问题,不妨让学生自己画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他们能收获更多。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实践往往能够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我们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就会去思考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法,从而也解决了思维训练问题。
2.4 善于运用启发法
一般的教师,会把题目的解法原原本本写出来,让学生照搬照抄。而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他懂得用怎样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对学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启发法。从题意的理解开始,一步步突破,直到解出答案。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参与了,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又能够发散思维,养成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好习惯。
2.5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个具备很强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他能够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把教材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教学内容,会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师们还应该将拓展意识应用到数学课上,比如在涉及到其他科目的题目上,可以多准备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2.6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一解是我们传统的认知,但其实一题也可以多解。学生在考虑多种解放时,其实就是一种对全面意识的训练。学生要得出多种解法,就必须反复钻研题意,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断提出新见解。一题多解还能够激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有趣。这样的思维训练与兴趣培养的结合是非常有效果的。
3 总结
综上所述,思维训练和兴趣培养之间有一个密切的联系。兴趣培养是思维训练的源泉,思维训练是兴趣培养的目的。两者之间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加不能孤立二者,而是应该着眼于两者的内在联系,不断探索二者结合的方法和优势。
数学学科本就是一个尤为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如果训练有素的话,在将来的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这一切又要基于兴趣的培养,毕竟如前人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的变化,同时不忘继续探索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06).
[2]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作者单位
江西省崇仁县郭圩中心小学 江西省崇仁县 3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