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协同”的智慧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i1981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曹忠是在2012年无锡举行的一次省级教研活动中,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话不多,但很好学。
  “协同”——是曹忠在各级教研活动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语。“协同”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他研究了多年的课题——“协同”教学,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对同一学生群体共同负责。起初,我对他这一教学模式持有不同看法。但是近年来,他的“协同”教学观又有了发展。他提出,“协同”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具体到体育学科,“协同”就是指基于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深入研究体育学科的核心精神以及教学方法,改变体育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
  在“协同”中获取生活的真谛
  从与曹忠多次的交谈中,我发现曹忠在教育中曾经“兜”了一个大圈子。毕业分配进入工作单位时曹忠是所在小学的最高学历者。在一群中师毕业生中,这样一位毕业于苏州大学体育系的专业生无疑鹤立鸡群。面对教育局的调配,他当时也有一种“屈就”的感觉。经过学校领导的开导,他才调整心态,开始崭露头角,最早是在吴江市“百节好课”比赛中脱颖而出。后来由于他突出的学历背景,在管理方面又有一定的特长,于是作为典型得到了培养——曹忠“当官”了。随着行政工作的繁忙,他的重心似乎偏离了体育课堂教学。
  渐渐地,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起者赶上来了,年近40的他感到了压力。作为一名副校长,在业务上不过关,是成不了内行的。于是,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曹忠变了。在他的公文包里总会装着一本教育专著。他热衷于做课题研究了,而且,一个个教育术语常常不自觉地从他口中蹦出来……问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他红着脸,笑笑说,干了大半辈子教育工作,回过头来看看,体育课堂教学才是自己的“根”。再说,作为一名教师,你不研究教学,不研究学生,会走偏路的……
  我觉得曹忠明白了,生活和教育本来就是“协同”的,虽然他走了一个圈,但是幸运的是,他没有回到“原地”,而是把之前走过的路作为一种经验,一种教育的底蕴积累了起来,所以这也是一种螺旋式的进步吧!
  在“协同”中享受教育人生的幸福
  曹忠所在的吴江盛泽实验小学位于江苏省最南端,我多次去那里进行工作调研。他们学校有很多各有专长的体育教师,有的是省队退役的羽毛球选手,有的街舞跳得特别出色,还有的专修篮球……作为省级学生体质监测点校,在一次教育局组织的吴江区学生素质测试中,该校却在全区处于中下水平。那里的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差,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不低,学校的教学条件在江苏省也遥遥领先,可是为什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曹忠经过反复的调研发现问题了:教师虽然在专业上高水平,但是并不能适应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曹忠组织了专题研讨,邀请了几位高校专家和教学名师进行体育教学专家“会诊”,提出了“协同教学”这一改革理念。“会诊”之后,课堂教学活跃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长足的提高。
  如今,盛泽实验小学的女篮、轮滑、田径等项目在吴江已经小有名气。为了将学校竞技体育水平提升,曹忠向学校领导提出:“办体校,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凭着体育人的魄力,他在全区招生,到苏州聘请专业教练,又联系上级单位寻求支持。在他的组织下,盛泽实验小学的“体校”办得红红火火。学校女篮队员不仅获得了全省第一名,还获得了全国U13冠军。
  2013年,曹忠分管桥北校区的行政管理。他不仅要管体育工作,還要管其他方面的工作。有了一个校区,他就有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他多次与我讨论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体育教育要让学生爱体育,热心体育,明白体育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他说他有一个理想,要把体育文化融入大教育中去。
  在“协同”中提炼教学风格
  在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流行”趋势:片面追求信息媒体的运用,讲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过分追求儿童的愉悦性……以致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经过多种多样的游戏之后,身体却没有得到适度的锻炼。“简朴、扎实、有效”——这是我体会到的曹忠的教学风格,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风格。我觉得他的做法能够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细节,值得其他教师借鉴。
  必须将课程标准中的体育核心素养与教师的教学“协同”起来,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教学背景和教学拓展“协同”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形成核心素养,这才是有深度的“协同”教学。
  根据核心素养安排教学内容。这种素养不是单一素养,而是一种综合素养,是身体和心灵、技能和人文的统一。只有目标定到位了,教学才能直指学生素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的训练要到位,必须设定合适的活动,这是课堂的落脚点。只有实际的训练才能让学生获得切实的发展。例如投掷训练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主要由哪块肌肉“用工”,需要哪些肌肉协调,如何抓好出手时机。在平衡训练中,可以采取哪些相似的训练方式,如何利用学生熟悉的经验等等。根据方法设定环境,课堂中如何相互管理,取长补短,需要人与人、物与物、时间与时间的“协同”,提高教学效能。
  在“协同”中历练管理的智慧
  再来看看曹忠的“协同”趋势,我发现他在做大“协同”。
  教学上,他在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协同,学生素养和教学目标的协同;管理工作中,他在做美育、德育、智育、体育的协同,学科教学的协同,校内工作和校外工作的协同,用他的话来说,这样工作轻轻松松,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也衷心祝愿他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校务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学校办学资源,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破解困扰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发展,提
江苏教研系统面对基础教育"坐大盼强"的特殊省情,保持着教研必须先行的良好态势;针对基础教育"由大变强"的特殊阶段,丰富着教研必须转型的生动实践;践行基础教育"既大又强"的特殊要
从混凝土的结构、技术和材质三方面详细分析了混凝土的特质,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阐述,以引申出对建筑设计的思索,开辟新的设计思路,最后对混凝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摘 要】当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在本质上都必须回归教育的本源。一些教育的行者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的张弛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张弛老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在教学的教育性表达的研究道路上,基于化学教学,却又高于狭义的教学,形成了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育性;人物评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2-0078
对沉管灌注桩的沉桩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结合监理工作的实践,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阐述了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以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从而为上部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成绩评定几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旨在通过进一步对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对推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专业
直肠前突(RC)又称直肠前膨出,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较繁琐且术后肛门部疼痛严重,患者不易接受。我院2004年至2007年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30例(A
介绍了三种地基模型及其优缺点,并给出了基于Winlder地基模型和Boussinesq地基模型弹性地基梁的一些计算方法,指出弹性地基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摘 要】当前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背后往往都隐含着教育微环境建设的缺失,许多学校在德育建设中对校园微环境的认知和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教育微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很大,具有必然性、持续性、难以改变性、影响的不可逆性等特征。学校在营建良好的校园微环境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关爱共同体的建设,兼顾“公平”与“偏爱”。  【关键词】微环境;校园暴力;教育空间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