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细胞的癌变”为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索如何落实社会责任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癌症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能够理性解释和判断癌症的特征、致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细胞癌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二、“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病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关注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本节课的重点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致病因子和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区别。
   三、社会责任材料收集
   1.癌细胞
   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基因发生改变,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连续增殖的恶性细胞。
   2.细胞癌变的原因
   细胞癌变是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细胞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细胞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3.癌细胞特征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性降低,极易转移。
   4.常见致癌因子
   大致分三类: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化学致癌因子(石棉、砷化物、铬化物、联苯胺、烯环烃亚硝胺、黄曲霉素)和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病毒发生癌变的病毒)。
   5.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防止细胞不正常地增殖。两者共同存在,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细胞将会发生癌变。
   6.肿瘤与癌细胞
   一般认为,肿瘤并非一种遗传病,但与基因相关。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后者破坏细胞正常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甚至威胁生命,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癌”。
   7.癌症的诊断与治疗
   在诊断方面,已经有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以及癌基因检测等先进手段。在治疗方面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放疗也称放射线疗法、辐射疗法,使用辐射线缩小肿瘤。化学疗法是用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治疗癌症,常常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称作“联合化学疗法”。
   8.癌症的预防
   避免接触致癌因子,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社会责任的课堂内化
   在课堂中通过问题指引,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
   五、社会责任的实践提升
   分组调查有关“细胞的癌变”一节中的相关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备选调查主题:癌症是否传染、可否遗传、发病率及其原因、防癌健康知识及生活方式、天津(当地)常见恶性肿瘤防治知识等。
   参考文献:
   [1]吕长久.《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7(2):78.
   [2]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6):60-62.
   [3]朱巧玉.在教學层面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细胞的癌变”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7(14):26-27.
   [4]陈腊琴,石磊.“细胞的癌变”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6,41(9):37-38.
   [5]易兴无.以培育“社会责任”为指向的高中生物主题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9):75,14.
   [6]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31(10):9-10.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摘 要: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由于诵读的题材大多都是凝结着几千年人民智慧结晶的名著、诗经等经典古文作品,学生通过进行深度阅读能够有效提升语文学科的文化素养,拓宽文化知识认知面。同时经典诵读作品中大多蕴含极强的教育意义,像诗作作品无不展示着作者的抱负与胸怀,名著中蕴含极强的处世道理,这些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提炼的重要思想,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摘 要:小学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补充、相互共存的关系,两者融合教学,可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融合,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行趣味性的拓展阅读,以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做好阅读拓展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达到“兴趣阅读,快乐写作”,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完美融合,让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
摘 要: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的确,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幼儿生活就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预想通过生活化的情感主题、生活化的实际经验、生活化的体验表达等活动措施,开展自主性、开放性、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运用线描、儿童画、泥工、沙画、创意制作等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同时,也能获得美的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艺术品质,
摘 要:二孩家庭的育儿观念主要是指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对两个孩子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他们的看法,当前二孩家庭的育儿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家庭育儿观念、父母对儿童性别观、人格观和未来职业观。   关键词:二孩家庭;子女教育;现状调查   由于近4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已经形成了2 2 1的家庭模式,四个老人的眼睛盯着一个孩子,所以他们溺爱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当作小公主和小皇帝。此外,许多
摘 要:爱国情怀是热爱、维护自己的国家的一种情结,是个人和国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部分。尽管不同时代的爱国情怀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这种正义而有凝聚力的力量经久不衰。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形成和发展爱国情怀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利用好这个关键时期,使得小学生获得正确的身份定位,对于其心理健康和今后发展都有长远的影响。如果能利用好少先队这个主阵地,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目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分组合作教学、翻转课堂、分层异步教学……讨论了分层异步教学,它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形式。以人教版数学为例,分析分层异步教学的含义和意义,提出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分层异步;实施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对社会建设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个人的综合能力。
摘 要:阅读教学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一直对英语阅读教学展开了系列的研究。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以Friends with English第六册Unit 6 It’s a vacation一课为例,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践多元化阅读教学。  关键词:多元化阅读;教学情景;任务中心;朗读课文;创设平台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如何让学生想读、爱读,是阅读
摘 要:学校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数学作为最基础的课程之一,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授课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简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最大效益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兴趣教学;小学数学;鼓励评价   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虽然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比较枯燥,但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起
摘 要:爱是教育的灵魂,充满爱的教育才是生动的、美妙的。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主要学科。通过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爱,健全他们的人格、完善其心理品质,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地成长。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爱的渗透,为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的教育;全面发展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是达成其他诸素养的必要途径。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资源。下面就以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