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并且分析了三者的关系。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档案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必然趋势。其中,信息化是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整合应用、档案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根本前提、档案网络化为数字化档案存储和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档案数字化;档案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002-02
  2016年,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数字档案馆也开始建设,4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工作稳步实施,机关数字档案室和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导文件相继出台,档案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此外,档案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为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利用,提供了保障,推动着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档案信息化
  目前,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档案工作的主要特点。在数字化档案信息以及网络化管理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如计算机系统,进行档案信息加工和传输,能够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促使档案资源共享。具体涉及以下内容:①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相关的档案信息。②一体化管理模式。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④数字化信息存储形式。目前,全国档案工作正着力提升档案信息化应用层次,从档案资源入手,主抓关键点,精准发力,逐渐解决档案数字化率偏低以及信息共享度差等问题,实现档案资源跨时空整合。档案信息化的实现,打破了档案信息孤岛,逐渐丰富了档案信息化内涵。
  2 档案数字化
  数字化是信息经过模拟化成为数字化的过程,档案数字化主要是采取数字化管理方式,将实体档案内容,转变为数字代码,存储到计算机内。目前,档案数字化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2.1 档案数字化输入
  数字化输入操作,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传统实体档案,全部输入到计算机内。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具体包括档案编研成果数字化和档案目录数字化。档案编研成果数字化,是将成果全部存储到计算机系统内,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研,在编研的过程中,实现实时存储。将成果数字化,除了能够起到保护原始档案文件的作用外,还能提高档案利用率,便于档案使用和查阅,实现档案用户实时查询档案信息,增强用户体验感。而档案目录数字化的实现,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内,构建目录中心,集成全部的档案资源,依托计算机,实现快速精准查阅。
  2.2 档案数字化转换
  数字化转化的开展,是将纸质档案或者图像资料、音频资料等,进行数字化转换,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内。在实际操作中,借助相机设备或者摄影装备等,通过扫描拍照的方式,将纸质档案全部存储到计算机内。
  2.3 数字化档案接收
  随着现代化办公软件的不断发展,软件的功能逐渐强大,现已能够实现对数字档案的高质量接收。接收数字档案,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保证电子文件的质量;②利用工作软件,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处理;③对各类电子文件,进行分类管理;④完成档案接收后,根据统一的标准,对信息进行转化,存储到档案数据库内。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是近年来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在具体工作中,若以外包的形式进行处理,需严格按照保密协议,认真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对进入档案加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增强保密纪律,确保档案实体以及相关信息的安全,同时还要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在进行数字化处理时,要做好传统模式下档案管理问题的把控,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档案整理。对于电子卷宗,要保证扫描的清晰度,确保没有遗漏,保证其和纸质档案相互对应。录入档案时,要做好安全性的保护,防火防水防丢失[1]。
  3 档案网络化
  档案利用网络化,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档案信息系统,将档案数字信息,集中在相应的数据库内,便于档案信息查询和检索以及利用,确保资源共享。开展档案网络化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如下:①局域网。通过构建局域网,实现覆盖范围内的档案信息检索以及查询,比如档案馆。②城域网。在各个单位之间,构建计算机网络,搭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城域网的建设时间花费较大,成本比较小。③广域网。对可开放的档案信息进行整合,放入到相关网站,供相关用户查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公开,但广域网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较差[2]。
  4 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关系
  4.1 档案信息化是综合体
  档案信息化包含了档案数字化和档案网络化,但不是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简单相加。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以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知识经济时代,还是信息经济时代,都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以及服务,其在经济建设以及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互联网技术,使得档案资源利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收集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服务水平低,难以达到时代发展的要求。采取纸质档案媒介,档案信息利用率低下,且使用者需前往相应的档案馆,影响档案利用效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打造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的力量,能够为用戶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服务,比如在线检索和调阅等。档案的发展中,档案信息化是总纲,也是综合体,集成了档案数字化以及网络化[3]。
  4.2 档案数字化是基础和前提
  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档案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从档案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来看,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的物质对象,离开了它,档案信息化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研究的价值。网络设施和设备,同样也是档案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它们承载了人们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以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构成了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比如,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实现纸质档案材料的转换,使其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语言材料。目前,较为常用的技术,具体包括扫描技术和音频录制技术等,经过计算机处理,能够获得质量更好的存储数据,将其放入到数据库系统内,从而构建档案信息库。   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主要趋势,电子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增加了信息资源收集和整理等的难度。具体来说,因为电子文件信息相对复杂,种类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分类工作,选择具有一定价值的档案。同时要做好目录制作的把控,合理分类处理,使得档案信息数字化后,能够脱离纸质载体或者实体,成为数字信息资源,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前提[4]。
  从档案管理实际来说,档案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在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时,相关人员要善于利用计算机和档案数据库,通过结合应用,保证信息查询和检索的便捷性。
  4.3 档案网络化实现了档案数字化资源的拓展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交流以及传输的速度不断加快。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档案数字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档案数字化,将数据库和互联网或者其他网络相互连接,使得档案信息能够进入网络高速公路,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利用局域网或者城域网,实现数据传递和共享。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网络化中,信息安全是重点,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同时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强化鉴定以及验收工作,最大程度上保障档案的质量[5]。
  5 结束语
  文中分别论述了档案信息化、档案数字化、档案网络化,并且分析了三者的关系。从关系角度来说,档案信息化是综合体,档案数字化是基础和前提,档案网络化实现了档案数字化资源的拓展应用。为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和数字化以及网络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 丹.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8).
  [2]赵焱鑫.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0):76~77.
  [3]冯锦青.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三者之间的关系[J].办公室业务,2016(13):44.
  [4]李建波.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三者之间的关系[J].赤子,2017(19).
  [5]劉 晔,颜维安.浅谈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3):100.
  收稿日期:2018-6-13
  作者简介:张 微(1987-),女,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秘书、党务秘书、档案管理等工作。
其他文献
地表反照率直接影响地表辐射平衡,进而改变当地温度(2m气温,下同),然后还可能通过大气平流过程影响下游地区的温度。为揭示利用实时更新的地表反照率替换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静态地表反照率对中国大陆温度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两组为期6年(2002-2007年)的连续积分试验:控制试验(CT试验)采用短波波段地表反照率,取自WRF模式推荐的地
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我国西北地区126个测站1961-2009年的生长季(4-10月)参考作物蒸散(ET0)对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的敏感系数,并结合各气象因子的多年变化特征定量讨论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风速和气温的敏感性虽然相对较低,但因其显著变化,成为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子,贡献达到-5.22%和3.29%;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敏感性较大
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科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3日不幸逝世,享年93岁。 Our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使文化景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正逐步因现代化而走向消失
唐晓峰的新著《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中华书局,2010),主要从地理学的"哲学"层面出发,借鉴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地理学发展、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了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史的论述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李家清教授、张胜前硕士回答:rn1.遵循规律:认知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rn人的认知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学生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曲忠厚特级教师、丁武营教研员回答:rn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又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任旭东高级教师回答:rn地理知识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素养,已成为高质量生活的必备资源,学习地理有助于每一位公民终身认识、欣赏、关爱我们所生活的
摘 要:档案是对一个单位或者部门所开展活动的记录,对于单位或者部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转变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数字档案不断增加,如何对数字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目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概述,分析了现阶段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漳河库区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
[题目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显示出很强的制造能力,生产的工业产品更加丰富。读图1和图2“中国汽车工业分布图”,分析回答:(1)读图1,图中一是反映了汽车排放物增多会引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