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上课玩手机,干扰课堂教学秩序,是一个困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许多教师思无良策。于是,收缴手机便成为教师惯用的手段。去年,江西一高中班主任因收缴学生手机,而被学生杀害,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案例中的教师,以“毒”攻“毒”,以身示“犯”,可谓别出心裁,却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显然不可取。
案例中的学生上课不关手机,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知道自己错了,“肇事学生吐吐舌头,一副抱歉的样子”,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便收到了惩戒的效果,无需大动干戈;二是“两个同学低着头,神情专注的样子”,他们看网络小说太投入,没有影响别人,没有影响教学,课后批评教育即可,或者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提醒他们注意,也不需大动干戈;只有第三种情况是需要教师管理的,“‘嘀’的一声,手机短信铃声响起”,刺耳的铃声破坏了课堂秩序,学生也未表现出抱歉之意,教师不行使管理与惩戒权,则是一种失职行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堂上的场面是可以控制的,教学秩序是可以维持的。
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五分钟后,教师把自己的手机带进了教室。先是“手机铃声《荷塘月色》响起”,老师走出教室接听电话,学生“起哄”;后是“短信提示铃声响起”,老师拿起手机回复信息,“同学们瞠目结舌”;再是快下课时,老师玩“切水果”游戏,“学生窃窃私语”。可控的教学秩序至此彻底失控,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而“肇事”者不是别人,正是老师,是管控课堂教学秩序、制止学生玩手机的老师。这是有失教师身份,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课堂上,师生PK手机,谁之过?“老师,说实话,这堂课你讲了什么,我没听懂”,谁之责?“你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谁之错?
其实,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可由班主任牵头,召开团队成员会议,商讨良策。可召开主题班会,展开调查、辩论:你的手机花了多少钱,谁买单?一部手机需要父母打工多少天、种多少地才能换回来?每月话费多少,谁付费?如果是自己付费,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果是父母付费,是不是加重了父母的负担?长期玩手机,对视力的影响有多大,辐射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这个时候,老师可以以身示范,现身说法:为了节省话费,自己总是尽量少打电话,少上网;为了防辐射,总是尽量不带手机等等。也可跟家长沟通,要求家长收回孩子的手机。还可做学生的工作,劝说其上课期间把手机交给信任的老师保管。此外,可以健全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理:凡上课玩手机者,根据情节轻重,在一定时期内不得评优。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一手握着“教书”,一手攥着“育人”,两手都要硬。学生上课玩手机,客观形势不允许老师教书时,就要履行育人的职责。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为教师划定了底线,教师只能自觉遵守,不能逾越。况且,正是因为学生顽皮,“问题”频出,才需要教师教育,才显示出教师教育的价值,才有教师存在的必要性。
案例中的学生上课不关手机,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知道自己错了,“肇事学生吐吐舌头,一副抱歉的样子”,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便收到了惩戒的效果,无需大动干戈;二是“两个同学低着头,神情专注的样子”,他们看网络小说太投入,没有影响别人,没有影响教学,课后批评教育即可,或者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提醒他们注意,也不需大动干戈;只有第三种情况是需要教师管理的,“‘嘀’的一声,手机短信铃声响起”,刺耳的铃声破坏了课堂秩序,学生也未表现出抱歉之意,教师不行使管理与惩戒权,则是一种失职行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堂上的场面是可以控制的,教学秩序是可以维持的。
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五分钟后,教师把自己的手机带进了教室。先是“手机铃声《荷塘月色》响起”,老师走出教室接听电话,学生“起哄”;后是“短信提示铃声响起”,老师拿起手机回复信息,“同学们瞠目结舌”;再是快下课时,老师玩“切水果”游戏,“学生窃窃私语”。可控的教学秩序至此彻底失控,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而“肇事”者不是别人,正是老师,是管控课堂教学秩序、制止学生玩手机的老师。这是有失教师身份,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课堂上,师生PK手机,谁之过?“老师,说实话,这堂课你讲了什么,我没听懂”,谁之责?“你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谁之错?
其实,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可由班主任牵头,召开团队成员会议,商讨良策。可召开主题班会,展开调查、辩论:你的手机花了多少钱,谁买单?一部手机需要父母打工多少天、种多少地才能换回来?每月话费多少,谁付费?如果是自己付费,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果是父母付费,是不是加重了父母的负担?长期玩手机,对视力的影响有多大,辐射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这个时候,老师可以以身示范,现身说法:为了节省话费,自己总是尽量少打电话,少上网;为了防辐射,总是尽量不带手机等等。也可跟家长沟通,要求家长收回孩子的手机。还可做学生的工作,劝说其上课期间把手机交给信任的老师保管。此外,可以健全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理:凡上课玩手机者,根据情节轻重,在一定时期内不得评优。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一手握着“教书”,一手攥着“育人”,两手都要硬。学生上课玩手机,客观形势不允许老师教书时,就要履行育人的职责。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为教师划定了底线,教师只能自觉遵守,不能逾越。况且,正是因为学生顽皮,“问题”频出,才需要教师教育,才显示出教师教育的价值,才有教师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