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五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眶内良性肿瘤,占眼眶肿瘤的14.5%[1].但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十分罕见,迄今为止,国外文献仅见少数个例报道[2-7],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对自1986至2000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214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为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该病罕见,所有患者均是在术后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才做出诊断.现就所见的5例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脑缺血并不罕见,这方面的报道也不少,但一般是在术后并发症中简单提到.本文根据我们自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收治66例颅内肿瘤病人的观察研究,系统分析总结缺血相关因素、探究早期发现的方法及防治措施。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初治的538例食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首次住院前病程、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和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29.9%和36.6%的患者接受了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为主或根治性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而15.5%的患者确诊后未进行治疗,全部病例中,近1/4的病例在确诊后未接受
上皮型钙粘附蛋白(E-cd)是维持上皮细胞及上皮组织形态结构完整性和极性的重要基因[1,2].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组织E-cd表达的研究报道较多,但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E-c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的报道甚少,我们现研究报道如下。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对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移植并发症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我们以氟达拉滨(Flud)联合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组成FBC预处理方案进行HSCT治疗2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年代,国家的发展国民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