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深度解读文本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获得个性思想的发展。当前语文文本解读存在很多问题,如解读形式单一、学生盲目解读、断章取义。文章从课前预习解读、情境创设解读、尊重个性解读、合理评价解读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意在使学生对文本解读不再盲目,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独到。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个性思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048-02
文本解读这个概念对语文教师而言并不陌生,它是对文本阅读的一种感受。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个人的关注点也是不同的。在文本感知、理解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到底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传统的文本解读模式往往是教师将自己的主观见解告诉学生,强调学生的观点是否与教师一致,忽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无形之中阻碍学生个性思想的发展,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来越低。真正的文本解读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对话,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解读的权利,不要按照教参照搬照讲,否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多元化解读文本,能让文本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也正是每个教育者的期待。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才能彰显学生的个性思想呢?
一、课前自主预习,与文本初次对话
自主预习,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但部分语文教师忽视课前预习环节,将学生的阅读体验置之不顾。远离学生主体的阅读体验,不了解学生的独特感受,怎能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文本解读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预习文本,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与文本的初次对话感悟基本情感,产生第一认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可以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一些帮助,如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第一次解读文本便对课堂学习产生期待。
例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文章,并为学生设计如下预习单。(1)扫清文字障碍,通读文章。(2)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3)细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画出来,课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分享。(4)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是大都市车水马龙的繁华生活还是乡村炊烟袅袅的宁静生活?这样的预习单,能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便于学生在粗读与细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从内心深处去解读文本,让自己的个性得以释放。
凡是语文重点阅读课文,教师都要让学生做好有效的预习工作,尤其是做好课前文本解读工作。课前解读文本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更容易从多个方面去感知文本,凸显个性阅读方式,这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发展大有裨益。
二、课上利用情境,与文本尽情对话
现代教育家成尚荣曾经说过,“研读教材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细细研读教材。事实上,这也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研读文本,不要唯教参是依,而应多元化去解读文本,在文本的多层思想内涵中寻找共鸣点。当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对文本的主观期待时,教师要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供条件,而创设情境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多元化解读文本之后,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个性阅读,与文本尽情对话。
例如,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同学们,这篇文章有几个小标题,下面老师按照这几个小标题为大家设计了一组漫画,你们想不想看?”学生们纷纷表示“想看”。看到老师描绘的每一种夸张的神态时,学生们非常开心。当看到拿毛巾擦眼泪的画面时,学生们都若有所思,也许已经沉浸在这个小男孩的心理世界之中。“这个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你是通过哪些细节发现的?下面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文字与图画感悟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边阅读边看漫画,有的认为他有情有义、活泼开朗,有的认为他勇敢乐观,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温情的小男孩。在画面与文字中,学生获得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情境教学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措施,需要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礎上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一些个性化思想,用合适的情境去诠释文本,让学生迅速入境阅读,将自己的情感期待进行无限的延伸。
三、课上给予尊重,与文本多元对话
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死教语文,而应该活用语文。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书上密密麻麻记着字词解释及中心思想,会认为有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而事实上,这样的语文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并没有自主解读文本的机会,被教师固化了文本的思想,在单纯记忆与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逐渐退化。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尊重他们的个性思想,唯有如此,阅读教学才会有新生的力量和可贵的创新思想。
例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同学们,大家自主阅读文本之后,有什么想说的话吗?”“老师,我觉得国家主席真的不好当,要首先想到国家利益,要忍住自己对儿子的感情,做出对国家有好处的决定。”“老师,我觉得毛爷爷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爱自己的儿子,更爱自己的国家。”学生在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中,感悟着文本的思想和人物的情感。“同学们再去研读文本,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入手,找寻自己观点的依据。”有的找到了主席吸烟的细节,有的找到了他的眼泪。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精神交流,在交流和感悟中升华着自己的思想。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开启学生的个性阅读之旅,给予学生更多与文本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告别浅阅读,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的思考更深一些,想象更远一些,那么语文教学之路就会越来越宽广。 四、課上科学评价,与文本自由对话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学生应该探究文本的创作动机及文本表达的方式。当前的语文教学看重的往往是写了什么,忽视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情感魅力。只有深层探究文本,才能得到最想要的答案。当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多层次解读文本,与文本自由对话,在评价中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信心。文本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个性思想的发展。
例如,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深度解读文本。在疏通文意环节,学生们大都没有问题,而在教师问到文本内涵的时候,学生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说“这个小孩子真的很聪明,我很佩服他”,有的说“古代的人不都是以礼待人吗?他们比现代人还讲究礼仪。但这个孩子比较顽皮,不但没有尊重客人,还想办法让客人难堪,我觉得这样做不好。”这样的个性思想,教师也应该尊重,并适当进行引导:“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也许还未懂得礼仪,不过是随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你说得很对,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要懂礼貌,以礼待人。”学生们点头赞许。
教师需要创设与文本自由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可以抓住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从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其多元化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深层内涵。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的有效与否,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与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仔细研读文本,多元化理解文本,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合理评价学生的解读思路,用一种更人性化的态度对待那些个性化的思想。文章从预习、情境、个性、评价等方面对文本解读进行研究,意在让学生学有所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再盲目,更加独到。
参考文献:
[1]何更生,庞秀华.教学文本解读的学理与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03).
[2]谭海桃.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20(18).
[3]陈学辉.语文文本解读的“三者”视角[J].教学与管理,2020(17).
Optimizing the Strategy of Text Interpretation to
Show Students’ Individual Thoughts
Yao Biai
(No.5 Central Primary School, Jiaocheng District, Ningde City, Fujian Province, Ningde 352000, China)
Abstract: Text interpre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teaching. In-depth reading of text can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ext and obta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thought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exts, such as single form of interpretation, blind interpret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disconnection of tex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curricular reading, the situation creation interpretation, respect for personality interpretation,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terpretation, so as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no longer blind,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is more uniqu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 interpretation; personality thought; teaching strategy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个性思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048-02
文本解读这个概念对语文教师而言并不陌生,它是对文本阅读的一种感受。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个人的关注点也是不同的。在文本感知、理解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到底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传统的文本解读模式往往是教师将自己的主观见解告诉学生,强调学生的观点是否与教师一致,忽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无形之中阻碍学生个性思想的发展,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来越低。真正的文本解读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对话,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解读的权利,不要按照教参照搬照讲,否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多元化解读文本,能让文本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也正是每个教育者的期待。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才能彰显学生的个性思想呢?
一、课前自主预习,与文本初次对话
自主预习,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但部分语文教师忽视课前预习环节,将学生的阅读体验置之不顾。远离学生主体的阅读体验,不了解学生的独特感受,怎能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文本解读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预习文本,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与文本的初次对话感悟基本情感,产生第一认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可以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一些帮助,如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第一次解读文本便对课堂学习产生期待。
例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文章,并为学生设计如下预习单。(1)扫清文字障碍,通读文章。(2)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3)细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画出来,课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分享。(4)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是大都市车水马龙的繁华生活还是乡村炊烟袅袅的宁静生活?这样的预习单,能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便于学生在粗读与细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从内心深处去解读文本,让自己的个性得以释放。
凡是语文重点阅读课文,教师都要让学生做好有效的预习工作,尤其是做好课前文本解读工作。课前解读文本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更容易从多个方面去感知文本,凸显个性阅读方式,这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发展大有裨益。
二、课上利用情境,与文本尽情对话
现代教育家成尚荣曾经说过,“研读教材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细细研读教材。事实上,这也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研读文本,不要唯教参是依,而应多元化去解读文本,在文本的多层思想内涵中寻找共鸣点。当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对文本的主观期待时,教师要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供条件,而创设情境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多元化解读文本之后,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个性阅读,与文本尽情对话。
例如,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同学们,这篇文章有几个小标题,下面老师按照这几个小标题为大家设计了一组漫画,你们想不想看?”学生们纷纷表示“想看”。看到老师描绘的每一种夸张的神态时,学生们非常开心。当看到拿毛巾擦眼泪的画面时,学生们都若有所思,也许已经沉浸在这个小男孩的心理世界之中。“这个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你是通过哪些细节发现的?下面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文字与图画感悟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边阅读边看漫画,有的认为他有情有义、活泼开朗,有的认为他勇敢乐观,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温情的小男孩。在画面与文字中,学生获得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情境教学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措施,需要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礎上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一些个性化思想,用合适的情境去诠释文本,让学生迅速入境阅读,将自己的情感期待进行无限的延伸。
三、课上给予尊重,与文本多元对话
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死教语文,而应该活用语文。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书上密密麻麻记着字词解释及中心思想,会认为有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而事实上,这样的语文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并没有自主解读文本的机会,被教师固化了文本的思想,在单纯记忆与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逐渐退化。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尊重他们的个性思想,唯有如此,阅读教学才会有新生的力量和可贵的创新思想。
例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同学们,大家自主阅读文本之后,有什么想说的话吗?”“老师,我觉得国家主席真的不好当,要首先想到国家利益,要忍住自己对儿子的感情,做出对国家有好处的决定。”“老师,我觉得毛爷爷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爱自己的儿子,更爱自己的国家。”学生在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中,感悟着文本的思想和人物的情感。“同学们再去研读文本,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入手,找寻自己观点的依据。”有的找到了主席吸烟的细节,有的找到了他的眼泪。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精神交流,在交流和感悟中升华着自己的思想。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开启学生的个性阅读之旅,给予学生更多与文本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告别浅阅读,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的思考更深一些,想象更远一些,那么语文教学之路就会越来越宽广。 四、課上科学评价,与文本自由对话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学生应该探究文本的创作动机及文本表达的方式。当前的语文教学看重的往往是写了什么,忽视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情感魅力。只有深层探究文本,才能得到最想要的答案。当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多层次解读文本,与文本自由对话,在评价中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信心。文本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个性思想的发展。
例如,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深度解读文本。在疏通文意环节,学生们大都没有问题,而在教师问到文本内涵的时候,学生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说“这个小孩子真的很聪明,我很佩服他”,有的说“古代的人不都是以礼待人吗?他们比现代人还讲究礼仪。但这个孩子比较顽皮,不但没有尊重客人,还想办法让客人难堪,我觉得这样做不好。”这样的个性思想,教师也应该尊重,并适当进行引导:“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也许还未懂得礼仪,不过是随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你说得很对,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要懂礼貌,以礼待人。”学生们点头赞许。
教师需要创设与文本自由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可以抓住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从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其多元化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深层内涵。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的有效与否,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与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仔细研读文本,多元化理解文本,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合理评价学生的解读思路,用一种更人性化的态度对待那些个性化的思想。文章从预习、情境、个性、评价等方面对文本解读进行研究,意在让学生学有所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再盲目,更加独到。
参考文献:
[1]何更生,庞秀华.教学文本解读的学理与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03).
[2]谭海桃.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20(18).
[3]陈学辉.语文文本解读的“三者”视角[J].教学与管理,2020(17).
Optimizing the Strategy of Text Interpretation to
Show Students’ Individual Thoughts
Yao Biai
(No.5 Central Primary School, Jiaocheng District, Ningde City, Fujian Province, Ningde 352000, China)
Abstract: Text interpre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teaching. In-depth reading of text can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ext and obta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thought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exts, such as single form of interpretation, blind interpret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disconnection of tex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curricular reading, the situation creation interpretation, respect for personality interpretation,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terpretation, so as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no longer blind,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is more uniqu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 interpretation; personality thought; teach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