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在诗韵中徜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法国童话《小王子》中,聪慧的狐狸告诉伤心的小王子,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原来在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是眼睛的发现,而是心灵的阅读。心灵的阅读就是情感的阅读。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值得我们用心灵去阅读,我们应让自己的心灵在诗韵中徜徉。阅乃无声的读,读乃有声之阅,阅与读,相得益彰。下面我就诗歌的阅与读两方面作分析。
  一、诗歌的读——有声之阅
  师生能否用声音传达出作品深层的美,形成“入境始与亲”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和交融,取决于在美读过程中心灵与文字的撞击。
  1.要“正音”。在诗歌教育中须记住几点较为特殊的情况,即古诗中的异读情况。如古音异读,“可汗大点兵”中的“可汗”读kèhán;通假异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那”通“哪”读nǎ;破音异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乐”读yào,“喜欢”之意,作动词用,“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按照古代节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个字是“家”“花”,其韵脚都是“a”,“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脚也应是“a”,应读“xiá”。
  2.要断句读。也就是诗歌的停顿,这停顿又形成了诗歌的节奏。优秀的诗歌不仅要押韵,更要有鲜明的节奏。歌不讲节拍就不能唱,诗无节奏就念不上口。所以诗歌要有鲜明的节奏才具备韵律美。一般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是五言、七言绝句(律诗),一般来说五言三顿,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七言四顿,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要注意重音和轻音。重音和轻音其实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把句子中重要的字词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语用轻重音来处理。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例,两个“活”与“死”的轻重音的处理就完全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鄙夷和轻蔑,认为他们虽生犹死,应轻音处理,第二个“活”字则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认为他虽死犹生,应重音处理。而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对反动派的痛恨和诅骂,觉得他们虽生犹死,应重音处理;第二个“死”字却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觉得鲁迅先生虽死犹生,应轻音处理。
  4.要掌握朗诵时的速度、语气,使用一定的辅助工具。如领会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最好能给它配上舒缓哀伤的曲子,为吟诵营造一定的氛围。对于一些较为含蓄的诗歌,在朗诵时要学会迁移和联想,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学生在吟诵时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反复感知、再现、体味“采菊图”……最后实现顿悟。
  二、诗歌的阅——无声之读
  1.要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创作风格等欣赏诗人的作品。“论世”就是要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它是一首咏怀诗,酒是传达情感的媒介,“与尔同销”的“万古愁”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潇洒是一对矛盾,更是本诗的灵魂所在,想要彻底领悟这点就必须先了解李白这个人和他所处的时代。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当时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心情沉闷,郁郁寡欢,但李白又有与生俱来的乐观和狂放,因而整首诗的感情是较为复杂的:时间无情流逝的忧,圣贤孤单寂寞的愁,饮者恣情欢虐的排遣,朋友间不拘俗礼的畅饮……
  2.要感知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还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所以,诗歌的阅读欣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3.要掌握一定的手法。一是对比烘托。对比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一片深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烘托了词人恬然欢快的心情。也有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取静。二是化用典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与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这样两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就用了向秀的《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了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三是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客栈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此外,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赋、比、兴、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
  总之,诗歌是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需要我们用心灵去“阅”“读”,默默地用纯洁的心灵去体味诗歌这一片绿地,默默地用美妙的憧憬去描绘这一卷蓝图。伫立海边看帆,看飞翔的鸟,用心去倾听涛声,静坐山头遥望轻轻移动的白云,用心灵去阅读无数深情的詩章。
其他文献
我在2012年上的公开课——杜甫《登高》的教学设计获得了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的一等奖。设计是从“高效”入手的,但是学生是否高效地获得了知识呢?课后,我深思这一问题,得出教训、启发和感悟,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的标准除了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并做好教学设计外,更重要的是实施教学的过程。要实施好这一过程,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五点。  一、仪态大方,声情并茂  为人师表
摘 要: 作者针对最近几年铜仁中考英语试卷中的部分单项选择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和比较,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类题型的命制的问题。  关键词: 中考英语教学 单项选择题 试题命制 建议和措施  英语单项选择题题型因其信度高、考查范围广、易于评分等优点一直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外大型语言水平测试中。 同样,单项选择题受到中考命题老师的青睐。整体而言,最近几年铜仁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的命题思路仍着重于在一定
“留白”,讲究空白广阔,着墨疏淡,但能让人无限遐想并获得美的享受。因为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看,“空白”更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恰当运用“留白”艺术,即在教学中给学生机会、时间和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的“空白”,让学生补充“空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下面我就以自己
摘 要: 为创新实验教学,本文提出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存在许多弊病。为创新实验教学,加快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应逐步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改革。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长期以
我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往所崇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甚至神圣如奥运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强”也正逐渐沦为“更市侩、更贪婪、更尔虞我诈”的斗兽场。我们目睹过以戴红领巾、绿领巾区分学生是否为少先队员的闹剧,也曾耳闻某中学打出“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励志标语。作为一线教育的执行者,在这样功利魅影下我们如何应对?  部分人总是太着急,太急功近利。追求教育效果的显
摘 要: 本文对初中政治课中的法制教育与学生心理接触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模拟法庭、多媒体两项内容同法制教育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政治教学工作。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 法制教育 心理疏导  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发展变化特点,却容易为教师所忽略,传统的政治法制教育内容过于抽象、枯燥,同初中生心理特点有很大差距,致使学生出现厌学、知行不一等。在初中政治课上,法律相关知识所占位置非常重要,
摘要: 贺祖斌教授在著作《高等教育生态论》中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进行了生态学分析,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是在阅读贺教授该书基础上的延伸性思考,概述高等教育生态观的内涵,从教师知识结构的生态优化、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区域优化及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优化三方面,阐述如何运用高等教育生态观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高等教育生态观优化    一、高等教育生态观的内涵
李鹏飞考上北大了,医学部本博连读。听到这个消息,作为他的班主任,恐怕我激动、高兴的心情不亚于他的父母。那一刻,做班主任八年的酸甜苦辣一幕幕呈现在眼前。结合这八年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尊重与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班主任,你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的成长、家庭、生活环境,甚至他身边的朋友。你要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用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他。当发现学
摘 要: 从“移步换景”到“胸中山水”的转换,是“目识心记”的结果,是“游”的体验,是“可望”、“可游”、“可居”的步步升华。作者通过比较分析,重新认识传统山水画的特殊观察方式,亦是结合长期实践教学而获得的新的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方式。  关键词: 移步换景 胸中山水 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文明激烈碰撞、“西学东渐”已成为主流之时,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新式美术学校纷纷兴起
摘 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安全是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命脉。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安危、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安全教育进公寓、进课堂、进网络及进校园四方面提出了几条建议性的对策,希望对各大高校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亟待